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汪志 《科普研究》2011,6(2):94-96
对"草根科普",有人认为:"大概是与政府行为的各种科普活动相对而言。从建国伊始,我国的科普工作就被纳入政府工作之中,文化部科普局、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中国科协先后承担全国科学普及组织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研究所陆续成立,一大批专门从事科普创作的专业人士聚集一堂,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让  相似文献   

2.
张加春 《科普研究》2016,11(4):18-26,44
新媒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对科普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远的,为科普带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科普传播的时空结构,科普更加注重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然而,我国目前的科普体制形成了同新媒体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安排,重点表现在制度依赖、技术轨迹依赖和科普内容依赖三个层面。面对媒介融合的趋势,关键还是要积极转换科普工作的体制机制,建立适合新媒体取向的工作体系,培育与弘扬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在文献史料及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科普美术发展历程,以新媒体新技术在科普美 术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界,将科普美术发展史分为传统科普美术与新媒体科普美术两个阶段,并从创 作队伍、作品、科普美术相关活动的开展以及协会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研究,总结当前 科普美术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地理科普短视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地理科普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分析地理科普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传播路径:提高传播者的专业素养,组建优质的地理科普团队;融入科技元素,创新呈现形式;探索独家资源,体系化科普内容;发挥平台优势,搭建互动渠道。  相似文献   

6.
孙静  汤书昆 《科普研究》2016,11(5):10-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科学传播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作为即时通讯工 具用户排名前三的社会化媒体———微信媒介,可以尝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挥自身优势助益科学传播,即通过“以科普 微信公众号为核心、以朋友圈与微信群为两翼的全方位互动辐射”模式,为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传播新模式的探索提供 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英先生的沙龙报告将科普概念融入到动画和新媒体之中,以独特的视角解析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王英先生认为:动画、新媒体和科普完全可以三位一体,它们将能够很好地配合,并推动这项事业的健康发展,1+1+1绝对大于3。  相似文献   

8.
任福君教授沙龙报告的主题为:新媒体科普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两部分内容对之进行了深度解读:第一部分是新媒体科普发展背景及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典型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分别选取政府科普组织和民间科普组织中的典型微博各一个,首先从阶段运营数据方面进行监测和比较,再深入到两个典型微博的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考察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科普组织微博科学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范春萍 《科普研究》2013,8(2):66-72
科普作品由于其内容的特殊性,要求其作者拥有科技知识背景、受过科研训练,甚至本身就是一线科研工作者。而科学实践的经历,会使科研工作者在思维方式和著述习惯上形成刻板的科研思路。本文给出了对科研思路和科普思路的一般性描述,提出了好的科普作品的三重境界、科普思路的时代性等,并结合经典和典型科普作品的分析,对科普思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2.
高士其的科普创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士其是20世纪30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他是科学小品文这一重要科普创作体裁的集大成者,并且开创了现代科学诗这一新的体裁。作为科学文艺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三个特点,而且将科学知识成功地本土化。他早期作品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具有很强的战斗性,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赵宏洲 《科普研究》2012,7(1):38-44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从而提出其与大众传媒的共性及特性。并根据网络新媒体的共性和特性,分析了网络科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索网络科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巫红霏 《科普研究》2014,9(5):91-96
张之杰教授为两岸知名科普写作家和科学史家。20世纪90年代初,因编辑美术书刊,开始研究美术史。1996年起,开展出科学史与美术史会通的道路。2006年,将科学史与美术史会通的文章辑成《画说科学》。该书由20篇通俗文章构成,有些已改写成论文,有些由论文改写而成。作者通常先说明如何从绘画等文物上发现某一课题,再写出抽丝剥茧的经过。《画说科学》的意义,是造就一种科普写作模式,可供有意从事科普写作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亦即科研工作者只要以文学之笔,写出解决某一课题的曲折过程,就可能成为一篇有趣的科普佳作。  相似文献   

15.
赵海虹 《科普研究》2011,6(6):75-80
毋庸置疑,中国科幻在重要的世界级作品《三体》出版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科幻小说不再被等同于"儿童文学"和"科普文学"。但若固守一个类型文学的小圈子,显然也不利于科幻文学自身的发展。笔者尝试结合个人15年科幻创作的体会,浅谈科幻小说作为类型文学,如何寻找在文学大园地中的位置,建立与儿童文学、科普文学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传翠  詹琰 《科普研究》2011,6(3):46-54
按照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同,国内科普期刊可以分为本土科普期刊和引进版科普期刊两种,他们在图片类型的丰富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种类型的差异影响了科学信息的传播。本文以《知识就是力量》、《百科知识》、《环球科学》、《Newton科学世界》为例,对其图片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他们在科学信息再现、科学信息解释、科学信息补充等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中国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峰 《科普研究》2013,8(5):53-57
电视科普节目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开始面临收视下滑的压力,探索新的传播方法、提高节目传播效果成为电视科普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传媒生态发生了改变,电视媒体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利用大数据技术使电视科普节目具备了创新发展的可能,但是目前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注定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视科普节目传播方式探索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沈林兴  刘英 《科普研究》2011,6(7):66-70
电脑等数字化物件及其网络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其深远的影响力源于将现实世界蕴涵的信息进行了数字化(以数字0和1的组合来表示信息),并经过快速广泛的传播,形成虚拟世界。正是由于数字化以及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导出了数字化时代的种种特征。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是比由语言、符号所形成的模拟化的抽象世界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促使现实世界发生更深刻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求真欲,对科普有更高的要求。数字科普由于其突出的优势,必将成为科普的主流。传统科普也将与数字科普相配合而呈现崭新的面貌,在许多场合发挥不  相似文献   

19.
沈林兴  刘英 《科普研究》2011,(Z1):66-70
电脑等数字化物件及其网络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其深远的影响力源于将现实世界蕴涵的信息进行了数字化(以数字0和1的组合来表示信息),并经过快速广泛的传播,形成虚拟世界。正是由于数字化以及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导出了数字化时代的种种特征。数字化的虚拟世界是比由语言、符号所形成的模拟化的抽象世界更高级的社会形态,促使现实世界发生更深刻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人们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求真欲,对科普有更高的要求。数字科普由于其突出的优势,必将成为科普的主流。传统科普也将与数字科普相配合而呈现崭新的面貌,在许多场合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正伟 《科普研究》2011,6(6):57-62
维多利亚时代,与科学有关的期刊发展迅速,其中大名鼎鼎的《自然》(Nature)就在这一时期创刊。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发现,《自然》虽然取得了成功,也是当时唯一一份维持到现在的世界级科学期刊,但是,另外一些期刊也依然值得纪念,如波达创办并经营的《知识》。这一期刊与《自然》曾经相伴相争,共同走过了一段岁月,最终消亡。不过本文认为,这一期刊从某种意义上更加具有科普的气息,而且更加为公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