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李英杰  白欣 《科普研究》2015,10(5):10-16,24
大科学装置是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大科学装置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也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提高大科学装置综合利用效率并充分挖掘开发其科普功能应成为科普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以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加速器这类大科学装置为例,探讨了如何开发与合理利用大科学装置 的科普功能。  相似文献   

3.
吴欧 《科普研究》2013,(5):10-10
吴欧女士的发言题目是“以果壳网为例的科学传播的契机与实例分析”,作为资深的一线科普人,她以热点新闻事件为切人点,结合经典案例,详细介绍了果壳网在科普实践中的诸多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2002年以来,科学媒介中心在各国相继成立,本文选取其中范本——英国科学媒介中心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了其如何促进科学家与媒体间的沟通,增进两个群体间的理解合作。英国科学媒体中心为我国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应充分调动科学家利用媒体平台传播科学信息的积极性,在提高科学家沟通传播能力,培养记者科学思维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上,建立两者有效沟通互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选取政府科普组织和民间科普组织中的典型微博各一个,首先从阶段运营数据方面进行监测和比较,再深入到两个典型微博的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考察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科普组织微博科学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天晓  詹琰 《科普研究》2016,11(6):57-61,8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科学家后备队伍的科学本质观现状。主要运用自编的科学本质观测量工具,对中 国科学院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试对科学本质问题有一定的理解,但不够理想,还有相当 一部分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停留在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层面,对科学的认知存在唯科学主义色彩,对科学研究职业 道德认知不足。其中不同学科门类、拥有不同工作经历的被试对于科学本质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 分析出对被试科学本质观的可能影响因素:传统的科学教育、媒体的科学传播以及相关课程的开设与学习。  相似文献   

7.
8.
卿婉莹 《科普研究》2013,8(5):30-35
美国科学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自推出以来,受到了观众及电视界、科学界的各方好评。该剧以青年科学家为人物核心,将深奥的科学理论、晦涩的科学语言、独特的科学场景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开创出独特的科学情景喜剧风格。相较于一般体裁的情景喜剧,关注“科学”题材的《生活大爆炸》为了解决如何让“呆板、严肃的科学”吸引人而又保证其品质格调的问题,主创人员在影视剧常规创作的基础上精心设置了三组人物关系,紧扣“科学”话题,通过科学家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各种冲突推动幽默剧情不断发展。构建知识差异的矛盾、讲述科学家之间的分歧、用科幻架起沟通的桥梁,科学情景喜剧中独特的人物设置对科学传播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关键性基础工作在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科普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普人才资源支撑。培训是科普人才建设工程的主体工作。本文从科普人才培训需求分析入手,尝试运用系统理论设计科普人才培训实践体系,创新性提出实体培训与网络培训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季娇  王秀江 《科普研究》2011,6(5):71-74
本文以中国儿童中心第二届"国际儿童壁画节"为个案进行案例分析,探索针对儿童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设计理念和活动效果。结果表明,以儿童为中心的科普教育活动应该基于儿童身心发展和校外科普教育的特点,同时需要考虑校外活动场所的特色。科普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该以科学为基础、开展多学科领域融合,同时让科普活动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松生 《科普研究》2007,2(5):19-23
本文基于对中国城市科普状况、社区组织形态及其成员的行为倾向的分析基础,就目前中国城区科普主流模式——"科普社区"进行分析,结合实例阐述了科普社区组织形式、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过程、创建模式及评价体系。对科普社区在建立一种能调动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形成社区科普凝聚力,传播科学,实现基本知识资源的普惠配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果和作用,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万群  杨湘杰  沈琼 《科普研究》2009,4(3):18-22
本文通过调查中部地区高校科普活动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高校科普人才培养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高校科普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谭超 《科普研究》2011,6(3):80-83
大型科普活动已经成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以2010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的宣传评估工作作为案例,探讨了前期宣传效果评估对于大型科普活动绩效改进及可持续性运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涛 《科普研究》2008,3(4):27-30
本文回顾了商务印书馆50余年来秉承翻译出版科学文化类的基本学术图书的传统,出版科学文化作品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科普产业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资源是人才,人才匮乏已经成为我国科普产业发展的瓶颈。而科学共同体正是掌握着各类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具备较高科学素养,本身又从事科技研发、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型人才群体。因此,科学共同体理应在科普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发挥必不可少的关键作用。归纳而言,这种重要角色可分为参与性角色(知识内容的创造者,技术手段的革新者,制度规范的制定者)和支撑性角色(舆论的宣传者,人才的补给者,要素的配置者);关键作用包括了建设性作用(引导内容创新,推动形式创新,促进制度创新)和保障性作用(传统观念转变,新型人才供给,开放市场协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社区科普的公众需求及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科普的重要性伴随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而日趋凸显。通过对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社区科普需求和满意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社区居民在科普内容、科普渠道、科普载体等方面的观点信息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反映,进一步深入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思路和策略逐步明晰,将对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科普教育在社会发展和提高全民素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所做项目(山西移动科普展馆)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普教育中的研究与实现,论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于科普教育中的可行性,然后介绍了虚拟现实的具体实现过程,并描述了一个虚拟人工交换的实例,最后展望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调查是在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为纪念2009年世界环境日举办主题科普展览期间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参观科普展览的受众群体文化层次较高、年龄层次偏小,多为21~30岁人群,男女比例基本一致;接近一半的受众有主动了解环境保护知识的需求,植物园举办科普展览满足了受众观光休闲、学习的双重要求。举办一个优秀的科普展览要对展览的主题、宣传、内容、形式以及对象等进行认真考虑是这次科普展览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9.
钱贵晴 《科普研究》2009,4(4):16-23
从科普的自然属性理解,科普是非学科科学技术教育与传播的集合。作者综合应用脑科学及创新教育理论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对科普进行研究,提出了“科科普环境信息场”理论,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以人为本的宗旨来理解科普,并从这一新视角对科普的定义、内涵、属性特征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董阳 《科普研究》2011,(Z1):46-49,55
在我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质不甚乐观的现状以及Web2.0时代到来的双重背景之下,维基网络科普正在成为一种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科普新模式。维基是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2.0的一种典型形式,可以调动最大的网民群体的智慧参与网络创造和互动。以互动百科为例,作为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共同维护与建设的最大的全球中文百科,互动百科有效地弥补了传统科普网站的不足,实现了科普目的的转变,科普主体的多元化,科普内容组织方式的变化,科普形式的转变,科普传播路径的转变以及自我完善机制等方面的突破,但同时其也存在下列问题:中文维基网站普及率低,词条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应针对其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从而更好地推广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