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三违"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杜绝.煤矿区队是安全管理的主体,通过给区队下达控制指标、同时又给科室管理人员及专职安检人员下达抓"三违"指标减少"三违"的发生,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煤矿"三违"成因及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从预防机制、控制机制、奖惩机制、帮教机制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4机6先7关"的"三违"闭环防控模式,建立了煤矿"三违"认定标准,系统研究了"三违"防控的技术方法和流程,为构建"三违"防控长效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浅析煤矿“三违”成因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矿事故有80%以上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所导致的,"三违"行为是煤矿事故的主要根源。从某种意义上说,煤矿企业防范"三违"就是预防事故。通过对庞庄煤矿近年来发生的伤亡事故和查处的"三违"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了"三违"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剖析了"三违"行为的成因,探求了防范"三违"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康阳 《煤》2010,19(Z1)
分析了在煤矿生产中"三违"的产生根源,认为"三违"是事故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完善的安全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等预防和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煤矿“三违”行为的心理致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违"是造成我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从安全心理学出发,通过分析"三违"人员的心理状态,认为侥幸心理是"三违"存在的基础,并提出了煤矿安全双保护层和事故发生具有小概率特点是违章心理存在的理论依据,据此提出克服安全生产侥幸心理、减少"三违"现象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煤矿事故"三违"行为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煤矿事故"三违"现象及表现形式的分析,认为"三违"之所以发生,是与行为人的素质、心理、行为动机,以及所处环境等因素有密切联系.同时总结了"三违"现象产生的宏观原因,认为只有从"三违"产生的原因着手,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式的处罚为主动提前预防,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三违".最后,分析了"三违"现象产生的心理因素,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煤》2017,(4):73-74
文章介绍了王楼煤矿推广应用的"三违"多维度综合分析理论,该矿通过应用该理论对煤矿"三违"进行了分析研究,形成了适合煤矿特点的"三违"多维度综合分析体系,能使煤矿对"三违"进行惩治,实现了从"简单制止处罚"到"综合分析治理"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管理中职工"三违"行为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手段落后,安全行为管理的实时性和动态性不足等问题,以安全管理理论为基础,基于Web Services技术,开发了网络化煤矿三违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分为部门和人员管理、"三违"分类管理、"三违"行为信息管理、处罚管理、"三违"查询管理、"三违"统计管理、培训管理、报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等几大模块,通过将部门、人、三违信息等进行规范编码,纳入信息系统,从而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开辟了安全信息传递、管理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龙东煤矿通过实施有效的隐患排查,及时治理安全隐患和制止"三违"行为,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长达5 a稳定的安全生产。做好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是防止煤矿事故发生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赵晓晨 《煤》2005,14(1):75-76
通过对"三违"事件及事故案例的分析,以及煤矿生产中职工发生"三违"的心理分析,提出实际工作中要杜绝"三违"行为,在强化安全教育,引导职工干标准活的同时,必须依靠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1.
秦福焱 《煤》2020,29(7)
安全罚款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三违"行为人的经济处罚。早期的安全罚款,是对员工"三违"行为的单向惩罚。目前部分煤矿企业开始实行"罚款返还"制度,只要员工在接受罚款后一定时期内实现了主动安全、无"三违",就可获得前期罚款不同比例的返还。文章就煤矿反"三违"、"罚款返还"制度及罚款返还制度的正向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煤矿安全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建军 《煤》2020,29(8)
"三违"行为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反"三违"是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和煤矿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文章就"三违"行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作者多年来安全管理的经验和对行业内安全管理做法的总结,提出反"三违"应从企业管理层面做好三个强化、从行业监管层面要做好两个强化,通过"五个强化"提高反"三违"效果,进而促进煤矿安全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补连塔煤矿的概况,综合分析了神华集团公司历年来发生的事故,发现90%以上事故都与"三违"有关,指出分析不安全行为,有效的控制"三违"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并结合补连塔煤矿的生产实际指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应按照责任单位、班次、原因、工龄对不安全行为总结分析,对重点区队、重点人员、重点不安全行为人员全面管控,多措并举,推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落地。通过对补连塔煤矿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管控,该矿2015年1—12月份,未发生轻伤以上人身伤害和三级非人身责任事故,2015年补连塔煤矿实现了安全生产15周年。  相似文献   

14.
李海宏  吴悠  郝雅琦  郭金山  张江石 《煤矿安全》2020,51(8):256-259,264
为研究煤矿员工"三违"行为的致因因素,对鄂尔多斯4所煤矿近期有"三违"行为的96名矿工进行了座谈调研。基于行为安全"2-4"模型并采用NVivo质性分析方法,对座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包含不安全物态、不安全动作、个人习惯性行为、组织管理漏洞与安全文化缺失的5个树状节点及其24个子节点,并绘制出"三违"行为节点逻辑关系图,构建了煤矿员工"三违"行为具体致因链。通过分析"三违"行为树状节点编码数据,以编码参考点数对各树状节点的子节点进行频次统计,确定了致因链各部分频次最高的节点。研究表明,设备故障或工具破损(30.20%)与作业空间受限(23.96%)等子节点是影响不安全物态的重要因素;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61.46%)、未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53.12%)与安全监察不到位(48.96%)等子节点是导致不安全动作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庆和,是郑煤集团超化煤矿安质科的一名安检员。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他总结出一套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安全现场管理法,通过刚性管理让"三违"人员感到制度的威严,通过柔性教育让"三违"人员体会到以人为本,有效减少了"三违"现象,杜绝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巷道内的争执对"三违"行为的绝情,不是对职工的苛刻,而是对职工安全的重视,对职工生命的珍惜。陈庆和认为,安检员一定要有"三铁"精神,只有铁面孔对安全、铁手腕抓安全、铁心肠保安全,才能确保职工生命安全,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2008年,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为进一步规范职工安全作业行为,近日出台了《"三违"管理办法》,科学界定了各种"三违"陋习的危害性质和处罚标准,引入人性化管理,推行"三违"积分责任追究预警制,促使职工安全自主保安管理,构建安全本质型矿井。该矿为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职工自主保安管理意识,扼制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三违"陋习,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职工安全手册》规定,鉴于我国煤炭行业近年来事故频繁发生血的教训和矿安全工作实际,对"三违"陋习产生和危害性,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近日出台了《"三违"管理办法》规定,对在煤矿生产运输、顶板、放炮、机电、"一通三防"及其他生产工作中及易出现的"三违"现象的9种轻微、134种一般和39种严重"三违"危害性质及责任追究处罚标准进行了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17.
《煤炭工程》2021,53(7)
为研究煤矿管理工作与事故的联系,结合多年煤矿建设、生产技术管理及安全管理等经验和实地调研,通过近几年事故分析发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煤矿企业管理混乱,未严格落实"三责"和"三个必须";安全管理体系、法制建设、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或管理人员未履行职责;安全生产准入把关不严;"三违"现象屡屡发生等。针对上述问题就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法治、制度、队伍和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准入,反"三违"等方面阐述煤矿安全管理上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三违”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防治三违的办法,以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赵奎 《当代矿工》2004,(3):24-24
探放水与"三违"人员的对策矿井水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毛郢孜煤矿属于老矿井,井下采空区积水比较多.为了进一步加强水灾预防,我矿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积极制定采空区的探放水方案和措施,确保探放水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了创建自主安全管理班组是减少煤矿“三违”的有效途径,着重对煤矿“三违”成因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三违”特性,阐述了自主安全管理班组创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