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红庙煤矿巷道底鼓形式,提出了5种方案对底板进行加固支护。采用底板反拱+注浆+底锚杆联合支护方式巷道的底板变形量仅为21.5mm,底鼓显现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2.
针对贵州省盘江矿区某矿131运输巷底鼓严重问题,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揭示底鼓的变形破坏特点及破坏原因。分析认为底板围岩破碎且处于无支护状态,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剪切破坏,水理作用导致底板围岩进一步破碎是底鼓发生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三壳"支护理论,分析其底鼓支护机理,构建了"底板浅部注浆锚杆+深部注浆锚索束+灌浆500mm+U型可缩性支架"的"三壳"治理底鼓技术并成功运用。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巷道的围岩变形分为三个阶段,20d变形剧烈,20~45d较为缓和,45d以后变形趋于稳定,底鼓量最大95 mm,稳定后变形速率0.35mm/d,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支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破坏机理及支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研究软岩巷道底鼓的力学机理并对底鼓机理进行了分类,获取了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底鼓的支护措施;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优化了支护参数,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底鼓的支护技术—锚网喷+锚索+底角锚杆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在复杂的软岩支护中,该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能有效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软岩巷道底鼓特征及控制技术成果,得出程村矿软岩巷道的底鼓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加强帮、角的控制可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同时实施底拱可更好的控制底鼓,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软岩巷道底鼓特征及控制技术成果,得出潘一东矿软岩巷道的底鼓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加强巷道帮角的控制可提高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同时实施底拱板和底注浆及底板锚索钢梁加强支护可更好地控制底鼓。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建本  徐天才  张炜  严石 《煤矿安全》2011,42(6):156-159
底鼓已经成为影响口孜东矿-967 m回风石门甚至整个矿井正常建设的严重问题,以该巷道围岩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巷道底鼓的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原支护形式的效果,指出影响-967 m回风石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围岩的软弱及支护形式不合理,提出了全断面注浆+底板锚杆(包括角锚杆)+29U支架的支护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优化方案的支护效果,现场实测数据表明:改进后的方案底鼓控制效果较好,能减少90%的底鼓量。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采动影响下赵固二矿14030回风巷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显著问题,采用钻孔窥视仪探测了围岩变形破坏规律,针对采动软岩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提出了控制对策,提出了软岩巷道主动式围岩加固控制技术,针对巷道参数设计了注浆锚索加强支护方案,并通过现场监测验证围岩变形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扰动程度加深,浅部围岩的松散破碎范围不断扩大,难以形成有效的承载结构,深部围岩离层裂隙发育高度进一步增高;以提升浅部围岩的承载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增强内承载结构的支护强度及围岩自身抗扰动能力,可发挥出内外承载结构和支护体共同的围岩变形控制作用;在锚索力学性能允许承受载荷范围内,适当提高预紧力及加长注浆锚索长度可改善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应力软岩赋存的巷道支护难度大,需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确保巷道的稳定。建立了圆形巷道内、外承载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提出内外承载结构联合支护研究思路。采用YTJ20型岩层探测记录仪和PHD-2型多功能超声波检测仪,确定顶板和两帮的松动圈深度分别为3 m和2.8 m。采用钢带、金属网配合锚杆支护提高内承载结构的稳定性,采用加长锚杆支护密度提高外承载结构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内外承载结构具有更强的支护能力。巷道变形监测表明:支护参数优化后巷道围岩支护效果良好,可满足回采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兴安矿深部软岩巷道底鼓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大变形、高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日益严重,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形式之一。通过研究兴安矿四水平空车线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底鼓的支护技术——封闭式耦合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在复杂的软岩支护中,该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能有效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古汉山煤矿处于软弱破碎带及构造应力集中区之中的软岩巷道,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测试、矿物成分分析,提出了软岩巷道底鼓的形式,并结合该矿实际情况,分析了底鼓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底鼓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巷道中底鼓事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大变形、高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日益严重,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形式之一。该文通过研究兴安矿四水平空车线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底鼓的支护技术—封闭式耦合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老公营子煤矿6号煤层西翼工作面运输巷道底鼓,影响煤矿井下运输和安全生产的问题。首先对巷道底板的岩性及结构进行取样和测试,发现其中含有亲水性较高的粘土矿物。其次,从巷道底板的力学机理出发,建立了巷道底板力学模型。通过增加底板锚固层厚度,可以有效控制底板变形,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分析现有巷道支护方案下的巷道变形,与现场实测变形结果相吻合,表明现有支护方案和参数不合理。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合理优化,提出了“生石灰底铺层+预应力锚索+混凝土弧形梁+金属网+C20高强混凝土充填”的反底拱结构支护优化方案,并于井下试验段进行工业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巷道支护方案对控制顶底板及两帮变形的效果显著,有效保证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之一。通过分析赵固一矿东翼轨道大巷底鼓原因,提出了高强度高延伸率锚网索喷+全封闭U型钢支架+注浆锚杆耦合支护技术。工程实践表明,在深部复杂的软岩巷道支护中,该技术能有效控制巷道底鼓,其技术经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六家煤矿东一辅助运输大巷底臌严重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UDEC数值模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底臌发生机理及其相应的控制技术措施。研究认为:巷道围岩性质、地应力、水理作用和加固方式是影响六家矿东一辅助运输大巷底臌的主要因素;底板注浆+锚索束+反拱联合加固技术能有效控制巷道底臌。工程实践表明实施该联合加固技术后,巷道顶底板最终移近量为71~91mm,表面位移量在12~15d后趋于稳定,底臌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高林生  孙凯 《煤》2015,(6):40-43
针对国投塔山矿10205工作面底板底鼓变形迅速(掘进后45 d达到270 mm),严重影响巷道的运料行人和质量标准化,通过对引起底鼓因素分析,并结合FLAC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监测,对软岩巷道全断面锚杆支护方案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全断面锚杆支护能减小围岩塑性区范围,有效控制巷道底鼓变形,保证巷道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深井开采条件下软岩巷道的底鼓问题,以青云煤矿020202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建立巷道底鼓力学模型,理论分析了巷道底鼓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在岩石处于极限平衡的塑性状态下,当集中应力超过岩石的承载能力后,平衡状态被破坏,底板岩石沿底板剪切滑动面被挤出,最终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引起底鼓。通过弹塑性理论分析得到卸压范围与巷道底鼓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煤矿实际地质条件,提出巷道帮部钻孔卸压的方法,使巷帮应力峰值点向深部转移。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卸压钻孔深度对巷道围岩应力场、塑性区及顶底板位移的影响,最终确定卸压钻孔合理深度为4 m。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某矿主采煤层为8煤,底板为铝质泥岩,属软岩底板,见水易膨胀造成巷道底鼓。轨道大巷竣工后底鼓剧烈,最大底鼓量达500 mm,严重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通过采用底角锚杆+反底拱联合支护技术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治理软岩巷道底鼓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有效控制围岩变形是矿井深部掘进大断面软岩巷道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上庒煤矿11503回风巷掘进过程中巷道底鼓严重的问题,通过分析底鼓影响因素,采取以改善围岩受力、强化围岩支护为核心的底鼓防治技术措施治理该巷道的底鼓问题,具体措施包括:(1)将回风巷区段保护煤柱宽度由6 m增加至10 m,提高煤柱支撑效果并减少煤柱帮、底鼓变形。(2)对巷道原有支护参数进行优化,采用φ22 mm×2 800 mm、φ22 mm×3 100 mm水力膨胀式锚杆对巷帮及顶板进行支护,并强化帮肩及帮角岩体支护,采用φ22 mm×7 500 mm高强锚索强化顶板悬吊作用。(3)对于底鼓严重变形区,采用注浆方式对底板进行加固。现场应用后,巷道底鼓变形得以较好控制,最大底鼓量控制在385 mm以内,底鼓不会给后续掘进、使用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