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造法式》是详细论述建筑工程做法的建筑书籍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作人是北宋土木建筑家李诫。书中关于传统建筑理论观念的叙述、艺术审美的分析,展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穿越时空的美学价值。本文基于建筑技术专著《营造法式》的结构和内容,阐述传统技术条件下建筑结构和装饰的审美意匠"礼制"观念下传统建筑的伦理之美、传统建筑的意境及精神境界,总结该书在建筑史中的美学价值,从而探究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设计美学。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古建筑中,户牑装饰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本文通过对古代建筑户牑装饰艺术的浅析,了解到中国古代建筑户牑中所包含的诸如社会、宗教、伦理、历史、民俗、审美等深层的文化内涵。门窗的起源老子曰:"凿户牑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即门,牑即窗。可见,自古以来,凡建筑皆有门窗。门供人出入,窗用作采光和通风。  相似文献   

3.
吴永新 《城市建筑》2013,(22):48-48
我国古代建筑几千年来形成了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这种用结构构件作为装饰的方式,同时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于建筑装饰的文化观念。以下通过几种中国传统建筑构件,来阐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厌胜观念。  相似文献   

4.
童彦婷 《城市建筑》2012,(17):245-246
在中国传统民宅中,门连接着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空间,担负了过渡与延伸的重要作用,是融合内外时空的一个良好"场所",因此门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十分重要,人们对它奉若神灵,祭之祀之。古往今来,最重要的"门祭"发生于春节,而对联、门神、门笺等作为春节民宅"门"公共空间的平面装饰是"门祭"行为中发展至今最为典型的艺术形式,既体现人们对建筑空间门楣装饰的审美需求,也诉诸了人们新年追求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礼制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礼制思想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对礼制思想与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传统建筑装饰中的"礼"精神及其在传统建筑装饰构件中的具体体现等不同方面分析并强调了建筑作为文化载体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6.
梁励园 《广东建材》2009,(3):170-172
门作为建筑元素之一,在中国古典建筑型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门从依附于建筑的构件门发展成为独立的单体门,成为传统院落式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核心;另一方面,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纪念功能,同时也表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儒家礼制文化的表征符号”。通过对门的功能、形式、象征性、纪念性以及门与建筑平面、立面的构成关系等进行分析,揭示其深厚的社会伦理及建筑哲学内涵,并为建筑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门作为建筑元素之一,在中国古典建筑型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门从依附于建筑的构件门发展成为独立的单体门,成为传统院落式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核心;另一方面,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纪念功能,同时也表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儒家礼制文化的表征符号。通过对门的功能、形式、象征性、纪念性以及门与建筑平面、立面的构成关系等进行分析,揭示其深厚的社会伦理及建筑美学内涵,并为建筑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探讨了传统建筑的装饰方法,从装饰语意与核心理念两方面,分析了传统建筑装饰的特点,指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展现了人性伦理哲学思想,体现了明显的历史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红岭 《新建筑》2004,(3):65-67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人伦文化,其中儒家伦理是主体与核心。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建筑在诸多方面浸透着儒家伦理的种种特征。着重分析了“礼”与“中和”观念对传统建筑在建筑体系、建筑思想、建筑形制、建筑审美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相似文献   

10.
门,主要起到围护、分隔和交通疏散作用,并兼有采光、通风和装饰作用。门作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必须与环境相融合、相协调;门作为空间内外或空间之间的过渡连接,必须突显其独特的形象。除了实用功能,门也蕴含着人们对安全、交流、情感等方面的心理与精神追求。中国传统风格门的创新设计与运用,对传统风格建筑与室内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大意是指用中国传统元素如彩绘、雕饰等对建筑外部及建筑内部空间、结构进行装饰美化的行为。古代传统或现代建筑因为有了它的装饰会使得自身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性,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也有利于提高建筑装饰档次,是设计师们优先考虑加入设计中的元素之一。文章通过介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怎样应用进行了简单阐述和探讨,进一步探寻传统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乡土建筑空间环境中的教化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定坤 《华中建筑》1996,14(4):22-26
文章认为:中国乡土建筑的空间环境,以具体的物质空间形式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社会规范和传统的民间信仰。在特定的乡土蓉间环境中,采用了具有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性特征而又能直接诉诸人们感觉器官的建筑元素和装饰图案,其效果常胜过语言的教化作用。所创造出的教化性建筑空间环境,更能表达空间环境意义上的诉说力。  相似文献   

13.
贺晓燕 《华中建筑》2012,(12):156-158
门,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构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态早在古代就伴随着空间理论而形成。传统民居空间深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理念,传统民居的门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千百年的延续与演进。追溯门的历史,从“门堂之制”中找到传统民居“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关系。从门的类型、布局与朝向、形制、装饰、细部构件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模式对传统建筑“门文化”的影响,探讨了“门”作为一种入口形态被赋予的社会等级、传统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半坡遗址的建筑提供了"上栋下宇"的早期实例,其结构方式与形式特征成为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演化的原型。栋、宇、极、阿等概念在此原型中意义的解读应基于文献考据,也要结合古代的宇宙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上栋下宇"具有重要的原型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为古代建筑原型的主要部件,"栋"、"宇"等概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学术界对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仍然存在争议,对这个原型及其结构构件的意义进行澄清,是准确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及其文化内涵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的传统建筑也有其相应的特色。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作为建筑文化与艺术的承载体,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建筑元素。本文通过探究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得出相应的建筑装饰方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建筑装饰艺术的应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引言建筑的装饰作为一种艺术以及文化的象征,为建筑本身增添了很多色彩;传统的建筑装饰包括了粉刷、油漆、彩画、壁画、雕刻以及利用建筑材料和构件本身色彩和状态的变化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以来,"洋风"建筑逐渐被取代,"传统复兴式"建筑的兴起,逐渐成为这个时期建筑风格的主流。这个时期内来京的外籍建筑师们,利用当时新兴的建筑材料,并结合新工艺、新技术,并受到中国传统风格建筑兴起的影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符号加入到建筑设计中,形成了中外古今多种风格融合互补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文章将以辅仁大学主楼为例,详细分析其在造型、格局、装饰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传统复兴式"建筑风格,为研究"传统复兴式"近代建筑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正1建筑外观中玻璃装饰的体现1.1玻璃建筑外观装饰介绍玻璃建筑外观的应用始建于18世纪的欧洲,从人们熟知的英国约瑟夫·派克斯顿的"水晶宫"博览会开始。建筑作为一门艺术,现在的建筑基本也都是自由建筑,玻璃作为建筑外观装饰材料提供了造型新的可能性。玻璃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视觉感受,玻璃幕墙的出现使建筑师无比的兴奋,追求建筑表皮的设计效果,为了适应当代美学的观念把老一代的观念强调重量、实体、深度和耐久性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家具的装饰花纹与其它各类工艺品一样,都是按着中国传统祥瑞观念沿续下来的。它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模式。在家具的装饰题材和使用习俗中,融会着各种思想观念。如:等级观念、伦理观念、审美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并长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人,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pr~lj周边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受传统哲学思想支配,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本文从阐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观念着手,分析了湖南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揭示了湖南传统民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中隐含的中国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最后指出了传统民居的生态环境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北京门头沟灵水村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公共空间、典型建筑、装饰艺术等方面,该文揭示了该村深受风水观念影响的选址特点、典型的山地村落格局,充分体现"举人村"特点的深宅大院和极具传统文化底蕴的建筑装饰艺术等主要特色,集中展示了其村落建设成就和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