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庄的建设与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相对应。我国既有的众多村庄建设于农耕社会背景之下,以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为依托,结合所处地点的自然环境、人们聚居的结构和规模等基础,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乡村聚落。而在当今社会经济转型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支撑各地村庄建设的基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当今社会的人与资源间的利用关系、人群之间的社会关系、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区域经济结构等等要素,构成了当代村庄建设的基础和动力。伴随着影响村庄建设的诸多基础要素的变化,当代村庄必将突破以往的成因基础、突破现行的管理基础、突破传统的建设模式,从而顺应当代社会的转型发展趋势以融入城乡区域一体化协同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亢德芝  陈铭  伍超 《规划师》2013,29(2):99-104
村庄空间的集约利用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优化村庄宏观空间资源结构、发挥村庄宏观空间资源最大利用效率、挖掘村庄宏观空间资源开发潜力的重要途径。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提出村庄宏观空间的集约度测度方法与标准,为村庄宏观空间规划及新农村村庄拆并提供技术依据,推动村庄空间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17,(1)
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设计仍存在无法可依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本研究将"对象需求"作为"支持体系"的营建依据,以浙北传统农业型村庄作为研究样本,以老年人自理能力分级为前提,实地调研该村各老年人群体的需求特征,构建"人群—需求—功能"模型,总结出老年人群的划分以及对应空间的需求特征,并针对既有公共设施的使用现状提出整合、转换、完善养老设施体系建设的方案,探求农村为老建设的针对性升级与有效利用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结构性的质变,原有镇村体系空间结构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农业生产方式变化带来的农业生产规模化、农民生活方式转变、"人—地"关系失衡等,使得传统镇村体系空间亟需进行优化。虽然现代农业已经在大多数乡镇推广,但相应的技术与方法并没有被转化为规划空间语言。本文在对农业生产方式和镇村体系作用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镇域镇村体系空间优化思路,以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龙池镇为例,综合考虑镇域农业生产特征与要求,运用ArcGIS位置—分配模型与村庄潜力评价结合的方法对其镇村体系空间进行优化,最终得到"1个中心社区+4个一般社区"的区划结果,并对各个社区中的不同村庄进行了分类引导。  相似文献   

5.
正徐柴村村庄规划的目的即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使村庄适度集聚、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和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农业生产,整合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徐柴村位于江安镇域南部,南与靖江市毗邻,东连宁通居,西接黄建村,北临葛布村,全村总用地376.97公顷。  相似文献   

6.
张星  何依 《城市规划》2021,45(7):48-58
传统手工业村落作为农耕时代乡土工业的重要见证,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中重新引起关注;其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经济效应的双重特征,使得这类村落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活态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山西省新绛县西庄石匠村为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揭示了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传统手工业村落的演化特征:农耕时代,在宗族结构的血缘关系主导下,传统手工业村落的亲缘关系、生产组织、宗教信仰紧密联结,形成"居住、生产、精神"三位一体的"社会-空间"形态;工业时代,手工业经济发展引发聚落"社会-空间"形态转变,社会结构由以宗族支配内缩为核心家庭主导,生产空间开始从村落剥离,居住空间由聚族而居分割为单家独院,精神场所转化为公共空间。但是,由于手工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代际传承方式,血缘共同体始终作为技艺续存的主要载体,成为维系村庄"社会-空间"形态的稳定根基。因此,传统手工业村落在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适应性变迁,延续了社会、经济、空间的相互关联,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处于转型期,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向企业(合作社)发展,如何适应形势、整合资源,强化高校、地方和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探索出一条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全面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农业大学以"科技驿站"建设为依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考核机制等构建了"基于‘科技驿站’建设的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科类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下对拥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村庄,在规划编制的思路上应该从"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居乐业""维续文化""环境宜人""设施齐备"等六方面进行统筹性分析思考。以村庄产业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作为两大抓手,以旅游业结合农业形成产业联动作为村庄产业规划的落脚点,以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功能结构、文化资源保护、景观风貌保护等内容作为村庄建设规划的核心,全方位地对文化旅游型村庄进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分析旅游产业作为村庄发展目标的可能性和开拓村庄特色旅游资源出发,以北京市远郊区香堂村和北宅村两个村庄建设旅游型村庄的规划为例,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旅游服务设施与公共基础设施规划配置和村庄结构规划进行探索,并提出旅游型村庄规划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1时代的演进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发展,目前进入了数字社会。相较以往,数字化时代引发了诸多方面的巨大变革,包括技术、经济、思维、生存等方面都在发生着跨时代的改变。农业社会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源,生产方式为人工劳作;工业社会生产要素是矿藏与石油,生产方式为机械;数字时代生产要素是数据,生产方式为人工智能。这种不同以往的生产环境变化,促使全球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国家战略。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人们意识到,只有革命级别的技术发展,才会实质性地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所谓革命级别,需要影响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影响的人群巨大,并且与日常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目前社会基本达成共识——"数据"将是这一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就是指人类社会在经过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步入一个以知识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时代。它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将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产生重大影响,比200年前人类社会由农业经济转入工业经济的意义更重大更深远。正如江泽民所说:知识经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通常位于山水环抱的完整微观地理环境之中,选择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建立聚落反映出小农经济社会下的自足心态,对自然环境中山体要素的利用侧重其围合形态所带来的稳定感受、对自然环境中水体要素的利用侧重其满足生存需要的功用。传统民居与传统村落——"宅"、"村"同构的选址方式,使得民居、村落与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组合形态表达出农耕社会的理想栖居图景。浙江省淳安县的芹川村即是这样的传统村落,但随着当今社会类型的转变,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利用方式、民居建筑的空间营造、村落发展的经济支撑等都在发生着改变。本文从地区建筑当代发展的视角,侧重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背景下,调查自然生态要素的功能转变状况和民居建设状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特色产业的村庄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杨小萍 《山西建筑》2012,38(10):11-12
通过对浙江省开化县禾丰村村庄规划实践的深入思考,探讨了浙江省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村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如何围绕特色产业的营造,进一步有效整合村庄优势资源进行村庄规划的方法,以期对其他具有同样特点的村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及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文化强国战略"得以充分凸显,城市发展建设已转变为更加注重城市文化和城市传统的保护和延续。文章以文化旅游为视角,梳理分析渝中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及价值,探讨渝中区依托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战略性整合及优化利用,以指导老旧城区城市空间的更新延续及展示渝中重庆母城的文化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新农村规划实践中表现出规划主旨不明确、缺少分类指导、忽视村庄农业实际、忽略农民主体地位、不尊重村庄地域特色等做法,致使村庄建设缺乏差异性和特色。苏州北联村从"以农为本"出发,充分尊重与关注农村、农业与农民,挖掘农村资源,依托农业优势,发挥农民作用,塑造了经济发展、生态和谐且富有地域特色的新农村形象。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6,(9)
文章通过分析休闲旅游型村庄建设的总体状况与存在问题,从可持续运营的角度出发,提出休闲旅游型村庄规划应跳出传统规划重资源、重空间的模式,更多地关注市场的需求与投资的需求,整合市场、投资和空间,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规划内容。同时,以南京市四园村为例,从乡村空间价值的发现与规划利用、乡村休闲产品的打造及可实施的建设预控指导方面展开实证研究,以期构建政企共建、城乡共融、持续共生的休闲旅游型村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受产业结构调整、开采成本攀高、存量萎缩等因素影响,我国约有70%的资源型城镇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针对资源枯竭型小城镇的特殊性,紫庄镇工业聚集区规划设计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社区模式"、"分时开发构架"和"工业废弃地的有机更新"三种构想。在满足现代工业区建设需要的同时,又注重了镇区发展方式的转变、未来发展的可变和自然环境的改善,为资源枯竭型小城镇工业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今年学会年会的主题是"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这个主题贯彻了中央关于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建设新的追求,提出了学界和学仁努力工作的方向。一、建筑我们的和谐家园,始终是人类社会美好和不懈的追求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农耕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社会关系都发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目前正是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的关健时期.2007年河北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梯次推进"四个一批"(即转变一批、提升一批、改善一批和迁建一批)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因地制宜搞好新农村建设.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四个一批"新农村建设方针,2007年3月-6月,省建设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组成课题组,针对"四个一批"进行重点调研,共涉及全省11个设区市的1260个村庄.一、转变型村庄转变一批模式:城中村和位于城郊的村庄,要与建成区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加快农村向城市、村组向社区、农民向市民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城市化?其根本含义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我国城市化走的是以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基础,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以小城镇为依托,建立在农民富裕之上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加速乡村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在推进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