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潮"、"客"文化交融的典型代表,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面临着典型文化缺失、城镇地域建筑风貌缺乏特色的困境。该文通过对阝留隍镇建筑风貌现状分析和典型"潮"、"客"元素的文化解读,强调对具有地域建筑特色的小城镇风貌的重塑是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文化传承应坚守的重要内容,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与街景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今"仿古浪潮"和"嫁接风格"的泛滥,显示出建筑风貌的地域性和传承性的缺失,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筑风貌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考验,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可实施的风貌管控。本次研究借助西安大明宫周边街区的风貌研究,探索历史文化风貌现代公共建筑的风貌控制策略。分析历史风貌基因,结合现代公共建筑的空间需求,总结历史建筑元素与现代公共建筑结合的4种方式,提出建筑风貌分区的"二八原则"策略、风貌结构的"系统控制"策略、建筑立面的"三段控制"策略,以及地标街区的"黑白清单"策略,并为各街区制订建筑风貌图则,对建筑的尺度、高度、色彩、材质、界面等方面提出控制要求。通过以上策略,以期实现兼具传承性与创新性,既能体现地域特征,又能适应全球化下城市功能需求的"旧貌新颜"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岭南建筑与城市风貌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核心表征。近现代以来,岭南建筑与城市在历史发展、阶段特征、设计方法等方面已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但在省域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如何对此类特征进行弘扬、如何让城市设计进一步彰显,尚未有明确的指引或研究。研究在梳理和总结广东省地域建筑保护、活化、创作以及城市设计实践案例的基础上,以加强广东省地域建筑与城市风貌特色为目标,探寻弘扬岭南建筑特色与彰显岭南城市风貌的实现路径,明确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提升岭南特色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广东省及各地市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指引路径。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7,(12)
独立式地铁出入口建筑是地铁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外在体现,彰显着城市的地域风貌。本文归纳了独立式地铁出入口建筑的地域性风貌设计途径,提出了地域性风貌设计的三种表达手法的内涵和外延,对地域性风貌设计展开了详细论述,以期对今后的独立式地铁出入口建筑地域性风貌设计起到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逐渐消失的问题应当引起规划工作者的警惕。农村地区是地域特色文化保护的前沿阵地,新农村规划和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土城村客家风情新型社区规划设计实践,基于地域文脉的精神内核,从大尺度的空间肌理、中尺度的场所和建筑风貌及小尺度的景观小品和节点设计三个层次,探讨在农村新型社区规划设计中塑造独特地域文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城镇风貌特色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下国内城市面貌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漠视地域特色的建筑构成了城镇"千城一面"的消极景象。为塑造皖北城市风貌特色,本课题探寻皖北的地域建筑特色,然后提出新地域建筑的创作原则及常用手法,最终总结出一套具有可行性、推广性的地域建筑特色传承方法的步骤程序。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的高品质需求,人们生活的物质和文化环境都迫切需要改善,生活的街道景观更应具有地域文化性和美学体验。文章通过分析围栏与地域文化、城市风貌的关系,确定围栏对城市空间的重要性,然后基于地域文化和风貌视角提出围栏设计的四大策略(整体风貌延续及统一管控、人性化设计、结合地域文化、艺术美学提升)和四大方法(要素重构方法、传统元素延续设计、生态化设计、多样性设计),并以韶关辖三区为实践案例做出详细的围栏设计指引,希望为城市街道景观改造提供一个设计思路,即基于城市地域文化及风貌基础,以整体统筹延续的观念,来指导街道景观改造的规划设计及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建筑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而地域文化又决定着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走向。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提倡突出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建筑创作之时,如何从传统民居建筑中发掘其深层的文化传承基因,继续传延地方民居的风貌特色,努力追求建筑与地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是研究者和设计者面对的现实。文章结合实例,从分析、发掘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及其传承基因入手,将如何从传统民居建筑中汲取精华,灵活地借鉴移植运用到新民居设计中,力求创造出具有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民居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9.
戈仕钊 《城市建筑》2021,(12):73-75
地域性建筑研究对于文化建筑的本土化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旧城风貌和新城设计研究的补充与完善.材料作为建筑的构成要素,其自身的"物质性"承载了地域文化的个性与特质.以绩溪博物馆为例,从"材料选择""营造技艺"和"空间场景构建"的角度探究材料作为物质载体如何继承和发扬徽州传统建筑的文化基因,剖析材料表达的场所精神与文化...  相似文献   

10.
民族融合地区是文化、经济、社会活动等交汇之地,所在区域的建筑风貌应尊重现状,顺应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只选择少数民族传统建筑风貌。需从功能需求出发,确立主导建筑风貌,并适度将其他民族文化以不同的形式融入建筑风貌中。本文以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石泉街为例,分析羌汉民族融合地区的特点及建筑风貌现状,确定该特定地域建筑风貌改造的整体思路,并重点从屋顶设计、街道界面设计、立面色彩与材质、细部设计等方面探寻建筑风貌改造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不断更新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地方传统建筑风貌特色的发掘倍受关注。在"城市双修"的政策背景下,建筑立面整治成为塑造城市特色形象的有效途径。基于当阳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该文以长坂路临街建筑立面整治为例,探索当阳传统建筑地域文化符号的运用和表达,并提出相应的整治策略和方法,对当阳市传统风貌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起到积极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点     
《建筑师》2008,(1)
2.1中国建筑要少赶时髦多些民族个性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11日,上海市建筑学会秘书长曹嘉明在同济大学举办的"2008上海市建筑学会年会"上呼吁,"中国建筑在追寻设计时尚化、现代化的同时,不应忘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不要忘了用‘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创造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建筑设计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南北城市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千城一面"的现象日趋严重。曹嘉明指出,近年来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13.
李楠  周志伟 《砖瓦》2022,(1):44-46
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混凝土、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的兴起,建筑与其地域之间的关联性被割裂,城市建筑与地域环境多存隔膜,对于这种情况的反思与修正一直持续至今。传统建筑材料具有就地取材、良好的热工性能等优势,在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能够节约能源、人力,更能实践生态环保理念,因此,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材料潜力的挖掘已成为融合城市建筑与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材料引起身体体验、情感与文化共鸣,以回应城市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为此,从"城市"环境理解为"城市气候""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三大构成要素的复合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借由传统材料应用关联"城市"的各构成要素,构建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多层次关联,抵御全球化以来地域风貌与文化多样性的衰减与同质化的侵蚀,为城市建筑的材料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对城市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城市文化风貌问题受到相关专业领域的关注与重视。在城市形象日益趋同的背景下,体现出地域特征的城市文化风貌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基于文物保护单位,对其分布与历史地图叠压进行城市历史格局发展分析,以建筑遗产保护中的"点、线、带"概念为基础,将其发展为城市文化风貌构建的理论体系,并分析处于相同的物质体系和文化体系下的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具有相应特色的城市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5.
吴荔  邓蜀阳 《福建建筑》2011,(11):28-31
中国的酒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带有明显的地域性,文章拟以在挖掘沱牌酒文化,配合旅游开发,结合地域文化,将酒文化融入特色建筑风貌的设计和场所的营造。通过设计过程中建筑空间与酒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地域文脉的传承及场所再现,让游客能真切深入体验沱牌曲酒的悠久的发展历程,优良的酿造文化及品酒文化以及酒所衍生的附属文化。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设计在实践中常常缺乏有效的规划控制手段设计主题和后续项目之间,设计形态和实施结果之间,整体形象目标和局部风貌营造之间常常存在脱节的现象。拉萨在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下启动了"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的建设园区规划涵盖了城市设计、控规与工程专项规划的內容。作为具有代表性的藏文化地区,同时也由于建设实施性需要,规划在城市设计阶段尝试了以地域文化为导向的设计方法,包括寻找代表地域文脉的精神内核,因地制宜的空间形态设计,藏式特征的形象风貌设计同时针对设计內容,规划尝试了多种控制手段来保证设计的有效实施,包括以设计主题为标准指导项目业态引入与布局,在总体和街区两个层面分别控制空间形态,以及结合地域特色构建风貌要素的控制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洪峰 《建筑知识》2013,(3):74-77
绪论在当代建筑理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地域性"和"文化性",其实简单地说这两者本身就是统一的概念,而在建筑的方案创作过程中,建筑的地域文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时代发展,"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烈,促成了各国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同时也危及着当地的地域文化,涌现出大量相似乃至雷同的建筑形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建筑师有责任去开拓本土的建筑文化,挖掘具有浓厚地域性的建筑特征和自主性精神。所以,我们必须深入地了解各自所在地区的建筑地域文化,系统地研究本地区的地域建筑及其相关的地域性要素,重新思考我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创作出具有新地域建筑文化格调的建筑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结构管控北川新县城城镇风貌管控工作宏观层面上,以地域民族风貌特色的专题研究为技术支撑,以民族文化传承与人性尺度塑造为主线,以"山水环、生态廊、设施环、生长脊、休闲带、景观轴"的空间六要素建构新县城城镇特色空间骨架。以此骨架为基础,风貌规划对城市山水环境、城市形态、建筑高度、城市活动与空间意向结构进行了相应的细化设计。风貌指引作为风貌核心内容的城镇建筑风貌的控制以求特色、求协调、求丰富、求创新为原则,通过"风格之法"的分类分区控制策略,结合具体建筑设计工作,对原生羌风、传承羌风以及现代羌风建筑的空间分布、总体要求、建筑形态、建筑要素等进行详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河镇乡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及BIM技术的运用。通过对河镇乡老镇区风貌导则的编制,提出"红色传承、精神高地、边贸走廊、生态河镇"的指导思想,探讨极贫乡镇建筑风貌的建设和发展及如何打造具有地域性和示范性的特色生态小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诸如项目重叠,生态环境破坏的建设悲哀。如何在城镇化进程后不留遗憾是我们面临思索的关键问题。本选题通过调研使具有特殊地理环境的城镇得以因地制宜的开发建设,使其具有地域特色。拟解决:一是环境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不够紧密。环境建设尚未与新型城镇化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环境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衔接不紧。二是城镇地域风貌不明显。城市主题文化还不够清晰,尚未形成能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的城市定位;中心城区、新市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地域风貌特色不明显。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还可进一步加强。众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工业遗址、文化遗存尚未列为文物,未得到系统保护,损毁破坏的风险较大;历史文化风貌村认定标准不明确,规划档次低,存在"破坏性改造"的风险。抓环境形象构建,在建筑风貌中充分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