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沙湾古镇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其文化资源与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享誉盛名,也是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沙湾古镇的保护更新,既符合村庄规划的一般要求,同时更体现和传承了古镇、古村的文化风韵,在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广东省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沙湾为例,分析古镇原真山水格局初成、定型、裂变的主要发展过程,采用文献学、田野调查等方法考证古镇原真山水格局裂变前的状况,并借助ARCGIS等软件制作古镇原真山水格局推测图,通过地势高程分析检验考证数据的可靠性,之后探究了在古镇的历史保护规划中原真山水格局延续的意义、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青岩古镇的保护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青岩古镇为例,阐述了古镇保护规划实施五年来,通过抢救濒危历史建筑、更新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旅游等一系列的实践,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更新,使青岩古镇由一个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农村集镇转变为旅游城镇的发展变化过程,提出“合理利用就是保护”的观点,指出要处理好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还必须防止旅游及商业的过度开发,需要有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以及基础设施留有发展余地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沙湾古镇的保护与改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山沙湾原是典型的廊房式场镇,古镇临街原有两排“凉亭”,具有四川场镇的乡土特色。因为它是文学巨匠郭沫若的故乡,近年来前来参观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做好沙湾古镇的保护规划,对探索四川旧场镇的保护、改造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童  郑志 《建筑与文化》2023,(6):164-166
古镇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其独特的气质,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更新发展,是其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已有学者将织补理念应用于城市更新中并取得了卓越成效,但是其与古镇结合的案例还比较少。故文章意在探索织补理念指导下的古镇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唐家古镇为例,实地调研发现古镇问题,分别从自然生态、历史格局、公共空间等三方面进行织补。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促进了古镇的更新,同时保护了其历史文化,适合唐家古镇存量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国内古镇旅游热潮的兴起,古镇保护与更新问题日益突出。以闽北和平古镇为实证,通过现场对居民的访谈、调研,指出古镇由于地方经济落后、历史功能衰退和价值认识差异而引发保护与更新的现实问题,对照周庄与丽江古镇保护与更新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只有依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最广泛地发动群众参与,寻求规划师和建筑师支持合作的多元保护与更新模式,才能做到既有利于协调保护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又有利于古镇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正式提出后,作为该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村镇的保护利用受到中国学界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尽管目前已有许多中国传统村镇完成了改造实践,但学界对其使用后的绩效评价的研究却相对匮乏。通过引入城市形态分析领域前沿的空间句法理论技术,结合AHP-模糊综合法等分析方法从定量化的角度构建传统村镇使用后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对传统村镇的改造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发现:(1)以广州市沙湾古镇这一典型的传统村镇作为研究案例,提出的传统村镇公共空间使用后评价体系具有适用性和可推广性;(2)2010~2020年间沙湾古镇的高整合度网络形成“十字”格局,路网可达性和交通承载力在改造后均有一定程度提升;(3)沙湾古镇公共空间在文化性建设方面位于“良好”层级,功能性评价与经济社会效应位于“中等”层级。最后,从优化古镇空间布局、提升使用者满意度,以及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三个方面,构造传统村镇公共空间保护更新框架,以期为重塑乡村形象、延续地域文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对于没有列入历史文化古镇保护名录的生活型的传统村镇,其保护和开发,还没形成业界、政府和百姓都较为认可的更新发展模式。该文以安徽上窑古镇为研究对象,从利益主体出发,在分析现有古镇更新模式和古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主体联动的更新模式:即首先将上窑古镇进行整体定位,然后针对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提出相对应的分区更新,通过互相促进的联动开发来化解古镇更新中各方利益冲突,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泓江 《小城镇建设》2011,(6):88-92,104
本文以羊楼洞古镇更新保护为例,探讨了对古镇山水格局、建筑空间形态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全方位保护;新时期古镇的发展应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再造和人居环境的建设两个方面;同时,古镇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是新时期古镇保护的主题思想。古镇更新保护的宗旨应是在尊重古镇原始风貌和文化的基础上,改善古镇环境,赋予古镇活力,再现古镇新生。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15,(4)
古镇保护的研究和规划不仅要把握能够反映聚落自身特点的遗存场景,更要进一步挖掘其生成逻辑,并通过设计将这种隐性的逻辑外化,起到引导规划、组织场景保护与更新的作用。以芝英古镇及其祠堂群为例,提出传统聚落空间叙事性的重要作用并探索其与场景性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古镇保护和更新寻求一种科学而合理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平遥古城环城地带风貌格局恢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中国传统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发掘并延续传统风貌格局的可行途径进行了探索,以平遥古城环城地带为研究对象,顺应自然山水环境,探寻古城风貌特点,挖掘和解读其中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山水要素。通过梳理保护、织补整合、构建重塑等环节,再现与古城唇齿相依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恢复古城风貌格局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古镇保护实践的兴起,古镇中传统建筑木质结构损毁、生活设施简陋、村镇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愈发凸显。如何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维护古镇建筑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建筑从业者们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市枫泾古镇的保护性修复更新项目为例,讨论古镇传统建筑保值增值的更新策略,总结建筑修复利用的技术措施,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古镇未来增值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百浩  张莉 《华中建筑》2005,23(5):148-152
七里坪是在南北七里平地上形成的湖北古镇之一,因地理环境、物质集散、竹排河运、红色革命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至今。该文分析了古镇“三面河水抱平地,四围山势锁古镇”的自然空间形态、“一主四次”的街区结构和宜人的街巷空间尺度,阐述了古镇建筑类型、空间使用、结构构造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延续与重生——泉掌古镇历史遗址的景观再生方式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依  王晋  章智涛 《华中建筑》2011,(10):153-155
以山西泉掌古镇为例,对镇域范围内各类遗址的特征进行归纳,探讨古村镇型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方法.提出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原真性的基础上,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方法的适当介入,揭示遗址的文化内涵,增加识别性和可读性,使得对于历史遗址的保护,在形式上不再是纯粹的复古,而是一种抽象的“传神式”表达,从而实现历史遗址在文化上的延续.同时...  相似文献   

15.
刘含  罗谦 《山西建筑》2010,36(32):9-11
通过对川西传统古镇黄龙溪的现场调研,同时进行了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制作出传统古镇的调查报告,基于古镇的调研结果分析了黄龙溪发展模式的特点,并对该模式之于川西传统古镇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探索,从而促进古镇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古镇色彩的研究不仅是对先民留下的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对现代的规划设计有着启发。文章对四川古镇的景观色彩作了系统调研。文章在分析了前人对地方色彩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了实地采样、摄影、问卷、访谈等方法进行实地调研。本次研究通过对四川多个有代表性的古镇的构筑物、绿化、水体、道路、街道装饰等景观元素的色彩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取得四川古镇色彩的第一手资料,简单建立了关于四川古镇色彩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为今后四川古镇的规划提供色彩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翟辉 《华中建筑》2005,23(Z1):95-99
该文介绍了云南省两个茶马古道上的传统城镇--中甸独克宗和丽江束河.作者通过这两个古镇的多方位的描述、比较,特别是旧城更新思路的对比,指出①传统城镇的现状不容乐观,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实际解决办法刻不容缓;②传统城镇的保护不能等待机会而是要创造机会,只有发展才能促保护;③传统城镇的更新要着力挖掘并凸显地方最具特色的文化底蕴;④保护与发展同等重要,把握其中的"度"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千年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萍 《山西建筑》2008,34(17):61-62
对千年古镇大港头镇进行了规划定位,介绍了大港头镇的规划布局结构,对大港头镇建筑风格的保护与沿江建筑的修复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大港头"古堰画乡"保护与发展的运作机制,以促进古镇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重庆龙兴镇为例,研究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通过对古镇概况的了解,提出古镇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已有的保护规划整体构想,提出细化保护规划的建议,提供比较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实施对策,为重庆龙兴镇的保护及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古镇被誉为"黄河千年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通过对青城古镇的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其古建筑群落具有鲜明的西北地域特色,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因此建议对青城古镇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保护重在强化古镇的院落生活空间,修葺并完善传统建筑样式,保持地方人文资源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