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产黄青霉废菌体对废水中Pb^2 的生物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参与吸附的细胞组分及化学功能团。对菌体的化学处理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经脱蛋白,脱脂及脱乙酰化预处理的菌体对Pb^2 的吸附量明显增大;产黄青霉废菌体对Pb^2 的吸附主要发生在产黄青霉菌细胞壁上,细胞的主要成分几丁质和葡聚糖均参与了吸附过程;酰胺基团(-NHCOCH3)和羟基基团(-OH)协同作用结合Pb^2 ,Pb^2 优先与酰胺基团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铅生物吸附途径和吸附类型。X射线衍射分析及离子竞争及洗脱实验结果表明,产黄青霉废菌体对Pb^2 的吸附途径有2个:第1,Pb^2 与一些细胞自溶物或细胞碎片结合,沉积在吸附剂颗粒表面,这些沉积物具有晶体结构,此部分吸附量大可占总吸附量的53%;第2,Pb^2 与菌体表面结合位作用,进行离子交换吸附,Pb^2 与[H^ /2 Ca^2 Mg^2 ]等量置换,其中以离子键形式进行的吸附至少占离子交换吸附总量的25%,其余主要为以共价/配位键形式存在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3.
以柠檬酸改性汉麻做为吸附剂,通过测定pH值、吸附时间、Pb2+初始浓度研究柠檬酸改性汉麻对重金属离子Pb2+的吸附性能,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模型拟合分析,探讨汉麻纤维对Pb2+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改性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汉麻Pb2+的吸附性能的改性方法;在酸性条件下(pH=5.5)、溶液初始浓度为0.12g/L、吸附时间为30min时,柠檬酸改性汉麻纤维对Pb2+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过程介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之间,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均可描述该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锰对铜、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δ型二氧化锰对Cu2 和Pb 的吸附及竞争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的pH值、温度、盐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量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温度的升高以及盐浓度的降低而增加.二氧化锰对单一体系中Cu2 和Pb2 的吸附符合Langmiu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的△G°均为负值,△H°大于零,表明该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二氧化锰对Cu2 和Pb2 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较好地描述.共存离子的存在影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Pb2 对Cu2 的吸附影响很大.二氧化锰对Cu2 和Pb2 的吸附强弱顺序为Pb2 >Cu2 .  相似文献   

5.
花生壳生物炭对水中Pb(Ⅱ)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业废弃物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对其表面形貌及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吸附水中Pb(Ⅱ)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壳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在120 min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吸附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吸附等温线,最大饱和吸附量为68.22 mg·g-1.吸附热力学结果显示,花生壳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6.
以酵母菌菌体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水中阴离子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进行生物吸附研究。讨论了酵母菌培养时间、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菌体吸附活性艳红X-3B的影响,探讨了菌体吸附染料的动力学规律,利用FTIR技术分析了酵母菌吸附活性艳红X-3B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3d时,酵母菌对染料吸附能力最强。当溶液pH值为2时,菌体对活性艳红X-3B吸附效果较好,酵母菌吸附活性艳红X-3B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方程。通过对酵母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对活性艳红X-3B吸附过程中菌体的氨基等基团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自制的壳聚糖树脂生成装置,采用改进的滴加成球法,以环氧氯丙烷做交联剂,合成新型壳聚糖交联树脂.研究树脂对Pb(Ⅱ)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及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pH对树脂吸附Pb(Ⅱ)的影响较大;在pH=6,温度30℃,吸附4.5 h时,最大吸附容量可达105.0 mg/g;用Temkin等温线模型和Pseudo 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对树脂的吸附过程进行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5和0.992 6,表明新型交联树脂对Pb(Ⅱ)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Na OH预处理和高锰酸钾氧化对稻草秸秆进行改性,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和红外光谱表征分析,平衡吸附法对比实验,探讨在不同固液比、p H、吸附时间、温度、初始浓度、Cu2+、Cr3+等条件下,改性前后秸秆对Pb2+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使得秸秆分子结构和表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活性和可及度相应增加;吸附平衡量由6.31 mg·g-1提高至9.11 mg·g-1;吸附过程符合Langmu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Cu2+、Cr3+对Pb2+吸附起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烯酰胺复合膨润土作为吸附剂,对Pb2+进行了吸附及再生机理的探讨.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复合膨润土对P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热E=16.193 kJ/mol,属于化学吸附.可采用pH=2的0.2 mol/L NaNO3溶液进行解析,解析前后对Pb2+的吸附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再生后的产品经XRD、FTIR和SEM表征,发现复合膨润土为片层结构,多次吸附解析后仍保持稳定结构;层间距随pb2+的吸附而减小,随Pb2+的解析而增大,NH2基团相应发生红移和蓝移.表明Pb2+与片层间发生较强的氢键作用,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吸附及层间络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使用含醋酸-磷酸配位体溶液与否进行了两种溶液的实验对微量金属Pb在A l2O3微粒上的结合进行了研究.根据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平衡计算,可以显示每种溶液中相应的pH值时会生成Pb的各种可溶性复合物和Pb的沉淀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必要的辅助手段X线光谱微量分析技术在微观水平上很好地观察并区分重金属Pb在A l2O3微粒表面上是以复合物形式吸附还是以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存在这一有趣现象.在电镜下,Pb的复合物[Pb(CH3COO)2]、[Pb(CH3COO)+]、[PbHPO4]和[PbH2PO4+]在A l2O3微粒表面上的吸附显示为许多界限不清的弥漫明亮区.而Pb在A l2O3微粒表面上所形成的PbO沉淀则显示为许多近似环形的界限清楚的明亮区.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Pb2+在废FCC(流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上的吸附热力学特性及动力学特性,探讨了吸附机理,并通过填充床试验,对动态吸附及脱附作了考察。结果表明,等温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式,吸附呈单分子层形式且易于进行。吸附机理是铅离子通过在废催化剂表面形成羟基络合物和发生离子交换而吸附。颗粒内孔扩散过程为吸附速度的控制步骤,大孔、过渡孔和微孔的孔扩散速度相继减小,在q—t曲线图上分别对应相关性较好的直线。结果还表明,动态吸附操作可行,吸附剂易于再生。  相似文献   

12.
以松树锯末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中Pb(II)和Ni(II)的吸附性能,研究了锯末用量、搅拌速度、溶液初始pH值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及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锯末对Pb(II)和Ni(II)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锯末对Pb(II)和Ni(II)吸附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R2≥0.997 7),锯末吸附Pb(II)和Ni(II)的活化能分别为9.808 7 kJ/mol和2.859 4 kJ/mol;锯末对Pb(II)和Ni(II)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R2≥0.999 2)。热力学研究表明,锯末对Pb(II)和Ni(II)的吸附是自发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改性,合成Fe_3O_4@SiO_2-NH_2,再以戊二醛为交联剂接枝壳聚糖制备Fe_3O_4@SiO_2-CS。利用XRD、红外光谱(FⅡR)、透射电镜(TEM)对Fe_3O_4@SiO_2-CS进行表征。考察温度、时间、Pb(Ⅱ)初始浓度和pH值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下,Fe_3O_4@SiO_2-CS对Pb(Ⅱ)的吸附机理及其再生性能。研究表明,Fe_3O_4@SiO_2-CS对Pb(Ⅱ)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属于化学吸附;同时,此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条件,属单分子层吸附。此反应过程为吸热反应,升温有利于吸附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用自制活性碳纤维(ACF)对模拟烟气中 SO_2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此外,还较系统地研究了 ACF 对 SO_2—N_2混合气体的物理吸附特性及其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ACF 对 SO_2吸附量很大,吸附、解吸速度快,对 SO_2—N_2混合气体的吸附具有较典型的物理吸附持性;扩散在吸附、脱附过程中为控制因素。相同条件下 ACF 对模拟烟气(SO_2—N_2—O_2—H_2O(汽)中 SO_2的平衡吸附量比活性碳大5~6倍,具育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特征,而氧气及水蒸气的存在有利于 SO_2的吸附。  相似文献   

15.
改性废弃灯芯草吸附去除蜂胶中的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草药纤维本身所具有的吸附性能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纤维素黄原酸盐,用于蜂胶中铅的吸附脱除.在静态脱铅实验中,筛选出以废弃灯芯草为原料制备的纤维素黄原酸盐为最佳吸附材料,并考察了不同铅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及溶液pH值等因素对蜂胶中铅去除率的影响.在对蜂胶中铅的动态吸附去除实验中,初步考察了灯芯草纤维素黄原酸盐的脱铅效果及其再生性能.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脱铅处理前后蜂胶中黄酮类物质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废弃中草药灯芯草经化学改性后,对蜂胶中铅的吸附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适用性,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铅去除率,且对蜂胶中黄酮类物质的影响不大.这不仅为降低蜂胶中重金属铅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也为废弃中草药的资源化利用创造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3-氨丙基乙氧基硅烷(APTES)为改性剂,成功地合成改性凹凸棒石(ATP),并研究了其对水溶液中Pb(Ⅱ)的吸附性能.主要采取SEM、XRD、BET、FTIR和TGA对改性前后ATP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单因素静态实验,探讨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温度、Pb(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改性ATP吸附Pb(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80 min,吸附剂用量0.35 mg·L-1,温度35℃,pH为6,初始浓度100 mg·L-1时平衡吸附量为241.4 mg·g-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聚苯胺(PANI),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以PANI为电极材料,通过电吸附技术去除模拟废水中的Pb2+;同时PANI链上富含的亚氨基还可以与pb2+发生络合,从而提高了PANI电吸附去除pb2+的效率.研究了吸附电位、吸附时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pb2+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且分别从动力学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PANI对pb2+的电吸附.结果表明,PANI电极对pb2+的电吸附过程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最后,对吸附了pb2+的PANI电极的脱附再生进行了研究,经过多次电吸附-脱附循环后,PANI电极对pb2+的去除率并无明显降低.因此通过电吸附技术,用PANI电极去除实际废水中的pb2+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聚醚砜(PES)为膜基质材料,以粉末状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为功能颗粒,采用溶剂相分离法制备了膜吸附剂,并系统研究了膜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树脂含量、吸附时间对膜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膜吸附剂对水中铜离子的动态吸附及脱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膜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随着树脂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树脂质量分数达到65%时,膜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Hg2+、Pb2+和Cu2+的吸附容量分别可达255.31 mg/g、255.35 mg/g和80.76 mg/g;动态吸附试验表明,该膜吸附剂对水中铜离子有持续的吸附去除效果,膜吸附剂的脱附率可达94.67%;该膜吸附剂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速度较快,吸附容量较高;与传统工艺相比,膜吸附剂对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效果明显,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含Pb2+废水对环境危害极大,对其处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煤矸石进行改性处理来吸附含铅废水中的Pb2+,取得了良好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煤矸石的用量、吸附时间、Pb2+离子初始浓度等条件对改性煤矸石吸附铅的影响,并对其再生条件及效果进行了研究.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20.
通过蒸馏共沉淀聚合反应和酰胺反应制备胺基功能化核-壳型有机/无机杂化二氧化硅微球P(DETA-co-EGDMA)/SiO2,该杂化微球无机内核直径约为400 nm,有机高分子外壳厚度约为33 nm.元素分析表明胺基化杂化微球上N元素的含量为2.91%.将所制备的胺基化杂化微球用于吸附污水中Cu(Ⅱ)和Pb(Ⅱ).结果表明:胺基化杂化微球较甲基丙烯酸化杂化微球P(MAA-co-EGDMA)/SiO2和未改性SiO2微球对Cu(Ⅱ)和Pb(Ⅱ)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298 K时对Cu(Ⅱ)和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45.50 mg/g和70.75 mg/g;吸附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三次脱附再生实验后胺基化杂化微球仍具有良好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