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基于有线无线异构网络融合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跨度桥梁的健康检测,较为先进并已广泛使用的有线健康监测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但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安装电缆和更新系统带来的麻烦。相比之下,新开发的无线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传感器技术更容易部署和更新,它克服有线系统存在的这些缺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无线网络的通信质量不能保证,导致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受到影响。提出一种新的异构健康监测系统,它拥有有线和无线健康监测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种无线传感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结合MEMS微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了MEMS微加速度计检测信号的测量与无线传输技术,设计了系统电路,并完成了原型装置的制作与调试。通过无线、有线传感器的时频响应特性比较表明,无线传感器监测系统能够满足桥梁健康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桥梁健康监测技术不断涌现。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与结构健康监测相结合,应用频率法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的桥梁拉索张力,经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数据传输到监测平台,从而达到对桥梁健康状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生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桥梁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桥梁健康监测的需求,设计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并研究了超声波、连通液位、振弦、光纤光栅等传感器技术,探讨了桥梁健康监测需考虑的监测点布置、时间同步、数据管理等问题.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有效性,为实现生命线工程中的桥梁健康监测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SMS和LonWorks的桥梁健康远程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桥梁健康监测是保障桥梁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近年来国内外工程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SMS(短消息服务)和LonWorks的桥梁健康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针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需求,侧重讨论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无线远程监测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提出的一些桥梁监测系统,如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桥梁监测系统,基于多点轮询的零散状态桥梁监测系统等,适用于采用同种技术构建零散状态下的大型监测系统,但对于不同的桥梁监测技术或与现有桥梁监测系统的兼容性仍有很大问题,可操作性较弱。在桥梁监测系统中引入软通信平台,利用软通信平台提供现有各种桥梁监测现场系统的不同技术接口和统一的通信平台,可实现各种不同桥梁监测现场子系统的分布式接入和远程集中监控,是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炭自燃火源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可在小规模、低成本的器件上实现处理、存储、传感和通信的一体化,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等领域。文章在分析现有的煤矿井下自燃火源监测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炭自燃火源监测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传感器节点、接入网关节点的设计,给出了微型传感器节点的软件设计。该系统可实现现有的有线系统无法实施的特殊区域温度的监测功能,有效地提高了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8.
桥梁的安全运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正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的研究热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安装方便、维护成本低和部署灵活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对现有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进行综述,依次介绍了各个子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并结合多个具体实例分析了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已有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并开发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用能量均衡分簇路由算法、时间同步算法和能量管理算法,组建了低功耗、节点能量消耗均衡、具有多跳路由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同时,应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桥梁振动的加速度数据,通过FFT变换由加速度数据得到桥梁的固有频率,并根据固有频率分析桥梁的健康状况.系统在公路高架桥中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便携性好,监测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基于nRF24LE1的无线宽带结构健康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传统有线传感器网络相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构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具有安装快捷、部署灵活、维护成本低、数据采集量大精度高等优点.挪威Nordic半导体公司最新推出世界上最小、集成度最高的单片超低功耗2.4G射频系统芯片nRF24LE1,用它来构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带宽和更好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复杂的工业现场下无法完成近距离的环境监测,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案。该方案采用有线网与无线网结合的两级组网,无线采集节点完成数据采集,有线网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完成工业现场气体数据的监测与传输。通过实际组网测试,验证了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传感器作为结构健康监测的基本组成部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该文论述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无线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介绍了由UCBerkeley研发的无线传感器节点-MICA的软硬件系统,针对结构健康监测,在实验室中建立和开发了一个原型监测系统,将选用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布置在实验室两层结构模型上,组成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小振动台试验证明无线传感器是完全可以应用于将来实际结构监测系统中的。  相似文献   

13.
环境参数监测在工业生产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监测系统是将采集到的环境参数通过有线链路传递给监控室,该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控制系统的需要。随着无线通信的发展,无线传输技术逐步应用到监测系统中来。本系统由传感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显示模块三部分组成,实现对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实时监测以及历史数据存储。同时,设计了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监测人员监测。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简单、工作稳定、测量范围大,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无线通信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现有的工业现场已存在大量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测控系统.研究在保持现有有线测控系统的前提下扩展无线监控网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常用无线网络接人有线系统的方式后,采用网关方式,借鉴对等数据管理系统中映射表的思想,建立了一种在保持有线与无线协议各自完整与自治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将无线数据上传到有线网络中的机制.通过对实验室蒸汽发电实验平台进行数据采集,验证了接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由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等组成的煤矿井下通信技术体系。提出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应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提出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宜采用WiFi、3G、4G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广播通信系统既可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远程供电广播技术,也可采用基于以太环网和无源光网络的IP通信技术。提出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应采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宜采用WiFi和MESH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满足手机脱网通信、基站脱网通信、无线自组织网络、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等要求。指出在手机脱网通信、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无线自组织网络、矿用无线摄像机、基站脱网通信、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无线宽带传输等方面,WiFi优于WCDMA、CDMA2000和TD-SCDMA。提出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井无线宽带传输宜采用WiFi。  相似文献   

16.
校园网建设趋势从基本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 再进入到最新的有线无线一体化, 整合的精简的网络架构、统 一的网络安全策略成为数字化校园网络的技术主流。同时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校园对于互联网的接入需求愈加强烈,对 于校园出口的技术和产品选择也出现新的演变。本文提供IA、UA 的整合型园区网架构,提供基于多业务处理的出口路由器 设备构建校园网新lT, 总体构建新一代有线无线一体化和智能选路的校园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7.
当前矿山环境监测系统大多采用存在监测盲区的有线网络。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利用其节点功耗低、工作时间长、成本低、能自组织地通信以及在危险区域和大面积监测中容易布置等特点,买现低成本连续在线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监控系统信号传送方式的发展过程的特点是:信号传送类型从多种数据类型、统一模拟信号到统一数字信号;信号传送介质从有线、总线到无线。无线传送技术代表了监控系统信号传送的发展方向,国内一部分RTU生产厂商已经率先在RTU的应用中推出了无线技术的产品,以无线技术作为RTU有线通信技术的补充,但其使用的无线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作者认为,无线技术是RTU发展的方向之一,RTU应优先采用符合流程行业的三大无线国际标准的无线产品。  相似文献   

19.
有线介质传输网络存在架设及运营费用高、可扩展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推广与应用。设计一种基于GSM短信技术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由无线传感器网络、GSM短信中心和监测中心3部分组成,利用多线程技术,实现监测中心与网关之间实时双向短信通信。试验表明:该监测系统传输时延小,传输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