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在铝合金表面化学沉积镍磷合金的工艺条件,时效温度和时间对镀层晶态转变、硬度与基体结合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沉积镍磷合金后,铝合金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都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非晶态镍磷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研究了化学沉积非晶态镍磷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沉积层中磷含量的增加,合金的非晶化趋势提高,非晶态镍磷合金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下降,且明显低于晶态镍磷合金;经过大于613K的时效处理,非晶态镍磷合金晶化且有Ni3P生成,沉积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得以提高并超过晶态合金;非晶态镍磷合金经过时效处理晶化后且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耐腐蚀性能下降,硬化性能则提高。  相似文献   

3.
化学成分与时效处理对镍灰耐磨涂层性能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化学成分与时效处理对镍磷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沉积态下低磷涂层硬度、耐磨性高于高磷涂层,时效处理后,高磷涂层则具更高的硬度与耐磨性,根据镍磷合金的成分与组织状态来选择镍磷耐磨涂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化学成分与时效处理对镍磷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沉积态下低磷涂层硬度、耐磨性高于高磷涂层,时效处理后,高磷涂层则具有更高的硬度与耐磨性。根据镍磷合金的成分与组织状态来选择镍磷耐磨涂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2A12铝合金表面镍磷合金镀层的性能及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硬度、耐磨性、磨损速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化学复合镀镍-磷-金刚石镀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英 《表面技术》2003,32(3):25-27
研究了在化学校镍磷合金镀液中加入金刚石微粒形成镍-磷-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共沉积过程,分析镀液中各成分及操作条件对合金镀层沉积速度的影响,并对镀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Ni—P—金刚石复合镀层镀速可达28μm/h,硬度可达HV0.11850左右。  相似文献   

7.
化学镀Ni-P合金在铝合金表面强化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的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对镍–磷合金镀层硬度和 耐磨性有较大的影响,二者经400℃× 1 h热处理后达到峰值;镍–磷合金在酸、碱、盐介 质中的耐蚀性优于1Cr18Ni9Ti不锈钢。应用结果证明,化学镀Ni–P合金在铝合金零部件上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光亮剂对化学镀镍磷工艺及其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化学镀镍光亮剂。试验结果表明,光亮剂在化学镀镍过程中没有参与反应,却对磷的沉积起到了积极的催化作用,显著地提高了镀层中的磷含量;当光亮剂的加入量达到5~6mL/L时,镀层中的磷含量可提高到35.63%~39.03%,同时可得到全光亮的镍-磷合金镀层,有效地改善了镀层的表面质量,且出光速度快,镀液稳定可靠。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高磷镍-磷合金镀层的分析表明,镀层为非晶态结构。显微硬度,磨损率以及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镀态下镍-磷合金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和在10%盐酸中的耐蚀性随着光亮剂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镍对Al-Zn-Mg-CU-RE超高强铝合金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金相观察、布氏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以稀土为晶粒细化剂的Al-Zn-Mg-Cu-Rc超高强铝合金中添加合金元素镍后其组织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在铸态下的硬度大体上随镍含量的升高而升高,经T5热处理后在镍含量为0.25%时硬度达到最大值(138HB)。通过检测发现镍在该合金中除中和铁生成Al9FeNi相外,还生成了强化相Al7Cu4Ni,在时效过程中起沉淀硬化作用。但过多的镍反而对该铝合金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初步认为镍在Al-Zn-Mg-Cu系铝合金中的加入量应控制在0.25%左右。  相似文献   

10.
钢和铝合金低温表面强化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沉积镍磷合金表面镀层,是提高零件表面耐磨、耐腐蚀的一种表面强化方法。五十年代末,化学沉积镍磷合金开始用于零部件的表面强化,以及随着复合镀技术的发展,化学沉积镍磷技术也得以不断完善和应用。至八十年代,化学沉积镍磷合金作为一种功能镀,已发展成为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表面技术。日本、欧美各国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并有定型的商品槽液出售。化学沉积镍磷合金层是在一定的催化条件下,采用强还原剂次亚磷酸盐,使镀液中镍盐的镍阳离子还原,同时次亚磷酸盐分解,产  相似文献   

11.
姜慈华  叶弘 《铸锻热》1995,(2):31-33
本文研究了快速镍磷合金镀层、镍镀层和球铁电刷镀镍磷镀层的性能,结果表明电刷镀镍磷镀层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快速镍磷合金镀层、镍镀层和球铁甲剧镀镍磷镀层的性能,结果表明电刷镀镍磷镀层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铝合金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的组织和相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铝合金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的初期析出行为、组织和相结构。镀态下,镀层截面组织为黑白分明的层状组织,平面组织呈同心环状。低磷镀层的相结构是磷在镍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而高磷镀层为非晶态镍磷合金。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低磷镀层的相结构是磷在镍中的过饱和固溶体,而高磷镀层为非晶态镍磷合金。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低磷镀层首先析出NixPy,然后析出Ni3P相。高磷非晶态镀层首先晶化转变成NixPy相和Ni3P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观察、布氏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以稀土为晶粒细化剂的Al-Zn-Mg-Cu-Re超高强铝合金中添加合金元素镍后其组织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合金在铸态下的硬度大体上随镍含量的升高而升高,经T5热处理后在镍含量为0.25%时硬度达到最大值(138 HB)。通过检测发现镍在该合金中除中和铁生成Al9FeNi相外,还生成了强化相Al7Cu4Ni,在时效过程中起沉淀硬化作用。但过多的镍反而对该铝合金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初步认为镍在Al-Zn-Mg-Cu系铝合金中的加入量应控制在0.25%左右。  相似文献   

15.
谢明立  储凯 《表面技术》1998,27(2):18-19,24
用化学镀方法在模具材料表面沉积-层镍-磷合金镀层,通过改变镀层的磷含量、镀后时效处理温度、时效处理时间等参数,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组织形貌及用维氏硬度计测定共硬度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出了最恰当的时效处理工艺及最佳磷含量。  相似文献   

16.
化学沉积镍磷合金是一种发展迅速、广泛应用的表面技术,用于模具的表面强化,具有极好的效果。这归结于镍磷合金沉积层具有以下特点。 (1)镍磷合金的沉积过程,仅依靠零件与溶液接触,毋需辅助阳极,无尖角电流密度增大现象,边缘突出部位不会过份增厚。能依照基体的外形轮廓均匀沉积。因具有仿型性,故适用于形状复杂的零件。  相似文献   

17.
磷含量在化学镀层中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酸性化学镀镍-磷合金电解液,通过改变不原剂浓度,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磷含量的镍-磷合金镀层,以研究其中磷含量对镀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层耐蚀性,硬度等性能与磷含量有直接关系,文他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8.
镍磷复合镀层的组织与磨损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复合碳化硅镀层的组织与磨损性能及机理。在镍磷合金化学镀液中,加入碳化硅粒子(3~5μm),形成复合镀层,且碳化硅粒子与镍磷基质机械结合,复合镀层保持镍磷合金的组织结构。复合镀层表现出更高的硬度,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随硬度的提高,耐磨性增加;在滑动磨损条件下,碳化硅粒子起抗磨作用,复合镀层抗磨粒磨损性能好。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铜基体电镀镍和镍磷合金层,并进行了微观组织观察,抗腐蚀摩擦性能和纳米压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镀层内应力,在金属表面以电镀镍为结构层,镍磷合金为表面层的结构可同时具有高强韧、耐冲击、耐腐蚀和耐磨损性。由于电镀镍比镍磷合金弹性系数低,使得电镀镍结构具有耐冲击性。镍磷合金镀层变形小且硬度高,使得其具有较强的耐腐蚀与耐磨擦性。  相似文献   

20.
6063铝合金化学镀Ni-P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6063铝合金的组成,研究了一种仅包含脱脂、浸锌及水洗等前处理工序的化学镀镍磷合金工艺规范。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化学镀镍层光泽度高、结合力强、颜色稳定、镀层致密,磷含量在10%~12%之间,镀态硬度达到500HV以上,远高于阳极硬质氧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