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合金化复合变质处理使中铬铸铁基体组织和共晶碳化物细化,使网状碳化物局部断开,与高铬铸铁相比基体的连续性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了中铬铸铁的韧性,同时复合变质处理有效地控制了残留奥氏体量,提高了淬透性,使铸件铸态硬度高达59HRC,不仅简化了热处理工序,而且有利于铸件尺寸稳定和耐磨性能的提高,实践证明微合金化复合变质处理中铬铸铁磨球使用寿命与高铬铸铁磨球相当,成本却降低40%,冲击韧度提高2倍,破碎率仅为高铬铸铁磨球的1/4。  相似文献   

2.
中铬抗磨铸铁磨球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春田  肖军 《铸造》1998,(2):17-20
由单铸无缺口冲击试样测得中铬抗磨铸铁的αk≥7J/cm2,HRC≥56。由60mm磨球实体测得αk≥293J/cm2,磨球表面HRC≥54,剖面HRC在57~585之间,从球心到表面显微组织一致。在火电厂大型球磨机磨煤粉时球的磨耗<60g/t煤,破碎率001%,生产率提高20%。用中型球磨机磨金精矿粉时,球磨耗<1200g/t矿  相似文献   

3.
肖庆刚 《轻金属》1994,(3):9-12
高铬铸铁磨球在氧化铝生产中试验使用结果表明,该磨球耐磨性强,碎球率低,球耗量少,是目前磨机较理想的磨矿介质。高铬铸铁磨球取代球耗高的45#锻钢磨球,是降低磨矿成本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铬铸铁的结晶特性的研究,利用金属型群铸工艺,控制高温奥氏体的相变温度,在铸态条件下,使φ20~50磨球获得合金奥氏体,使φ60~100磨球获得合金贝体+屈氏体,这两种基体上都均匀分布着精细的M7C3型碳化物,经时效处理后用于工业生产。经各类球磨机使用证明,磨球强度高,韧性好,耐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磨球在固特性的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砂型铸造磨球是典型的体积凝固,组织中存在着裂纹源-缩孔、缩松、缩气孔是磨球破碎率偏高、易于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金属型铸适磨球接近逐层凝固,组织致密、磨耗低、不易破碎。  相似文献   

6.
低铬合金磨球的试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景龙 《铸造》1994,(12):29-31
阐述了低铬合金铸铁磨球试制过程,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经水泥生产应用表明,低铬合金铸铁磨球的寿命是普通锻钢磨球的10倍  相似文献   

7.
火电厂磨煤用低铬铸铁磨球的优化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低铬铸铁生产磨球,经热处理后,磨球硬度HRC 45-51,冲击韧性≥6 J/cm^2,在电厂磨煤机中运行后,1t煤磨耗为128-140g,耐磨程度是锻钢球的3倍。  相似文献   

8.
低铬铸铁磨球在铜矿磨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适应于铜矿大型球磨机的低铬铸铁磨球成分、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获得了一种贝氏体 马氏体组织的低铬铸铁及其强韧性处理的工艺。应用结果表明,这种磨球的吨矿石消耗量从0.80~0.90kg下降到0.60~0.65kg,每年可减少磨球消耗140吨。  相似文献   

9.
金属型球铁磨球非平衡凝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梅瑛 《热加工工艺》2006,35(21):20-23
探索了金属型球铁磨球非平衡结晶过程,并就磨球的非平衡凝固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过共晶球铁凝固时出现非平衡奥氏体;亚共晶球铁出现晕圈铁素体和非平衡渗碳体相;在柱状晶与等轴晶过渡区中存在着偏聚物。为改善球铁磨球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球铁成分应控制在共晶或稍过共晶处。  相似文献   

10.
贝氏体磨球具有高的整体硬度,Φ110mm的磨球表面硬度HRC,心部硬度HRC,金相组织为均匀细小的贝氏体,回火氏体,碳化物和少量残留奥氏体。无缺口冲击韧工aK=(500-800)kJ/m^2。贝氏体钢磨球磨耗为(50-70)g/t。水泥;破碎率为0-1.0%;失圆尺寸在球径技术标准误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经准铸态贝氏体工艺处理低碳球墨铸铁冲击磨料磨损特性。采用消失模铸造工艺,经准铸态贝氏体工艺处理后,得到了贝氏体组织。冲击磨料磨损过程以冲击变形磨损为主,兼有切削磨损和凿削磨损。通过在水泥厂应用,结果表明:磨球的成本可比低铬合金铸铁磨球降低18%,而磨球的吨水泥磨耗还不到后者的80%,破球率降低了50%。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对金属型铸造铸态低铬抗磨铸铁磨球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工艺方法生产的磨球成本低,性能优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冲击疲劳落球试验和冲击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铸态去应力处理的高铬硅耐磨铸铁抗冲击疲劳剥落和抗冲击磨料磨损性能优于马氏体Cr15耐磨铸铁;且高铬硅耐磨铸铁断面硬度均匀、生产成本较低。高铬硅耐磨铸铁适宜于制造球磨机磨球。  相似文献   

14.
奥氏体—贝氏体合金球铁磨球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磨球材质———奥贝合金球铁,采用合金化和等温淬火处理,可以获得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少量马氏体基体组织的球铁。该材质的磨球在不同工况下装机考核。结果表明,其耐磨性明显优于低合金球铁和锻钢。它的推广应用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高铬铸铁磨球采用亚临界处理工艺时的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 ,用X衍射、扫描电镜、磁性法和硬度测定法分析了它的硬化机制。研究表明 ,在亚临界处理过程中 ,铸铁基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会析出二次碳化物并在冷却过程中转变为马氏体 ,出现二次硬化现象 ,使其硬度上升。在适当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下 ,能得到最高的硬度 ,即用亚临界处理的磨球能达到常规热处理的性能 ,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高铬白口铸铁材质硬度、韧性、基体组织与磨球抗磨性的关系。分析了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的数量、形态及分布对磨球抗磨性的影响。通过对磨球工况条件的研究分析及探讨,提出了磨球对材质的性能要求。在生产实践中,用辩证统一的方法,解决磨球材质诸多因素存在的矛盾及存在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各因素得到最佳配合,达到相对统一,提高磨球抗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提高高铬白口铸铁磨球冲击抗力的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子澍 《铸造》2006,55(1):60-64
当高铬白口铸铁含铬量为18%~28%,Cr/C值是8 ̄9,铸铁的显微组织是回火马氏体 少量残余奥氏体(<5%) M7C3碳化物,则磨球具有高的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K1C,具有高的冲击抗力,表现出低的冲击剥落量。  相似文献   

18.
前文对高铬白口铸铁材质的硬度、韧性、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的形态与分布,以及基体组织等综合因素对磨球抗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选择控制磨球材质的各元素含量范围以及在熔炼(含变质处理)、浇注、热处理等工艺操作过程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锰对高铬铸铁凝固过程和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锰对高铬铸铁凝固过程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锰降低液相线温度和共晶温度、缩小凝固温度范围;锰降低奥氏体珠光体转变温度,增加碳和铬等元素在奥氏体中的饱和溶解度,从而大大增加奥氏体的生;随锰量的增加,高铬铸铁态组织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加,铸态硬度相应下降;但锰对高铬铸铁中的碳化物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卫  曾绍连 《铸造》2007,56(4):405-408
铸态合金耐磨铸铁适用于大型或复杂结构耐磨件。通过金相组织观察、X射线衍射相结构分析、图像分析仪定量金相测试和力学性能检测,研究了含钨量对铸态290Cr26MoW耐磨铸铁组织、结构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含0~2.79%W的范围内,随着含W量的增加,铸态290Cr26MoW耐磨白口铸铁的初生基体数量减少,共晶团数量增加,共晶碳化物数量增加;铸态290Cr26MoW耐磨白口铸铁的碳化物结构类型没有改变,M7C3型碳化物为共晶碳化物;铸态290Cr26MoW耐磨白口铸铁基体的奥氏体比例增加,马氏体减少。马氏体多位于共晶团,即共晶碳化物周围。铸态290Cr26MoW耐磨白口铸铁的硬度由共晶碳化物数量和硬度以及基体中奥氏体和马氏体数量比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