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出现水泥工业的布局和规模问题,只有合理布局,合理确定规模,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出认识误区,水泥工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要与时俱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需要。然而,水泥产量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以立窑水泥的发展为支撑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水泥产量过剩,优质水泥短缺的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优质水泥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问题历史地、更加突出地提到了全行业面前。早在1994年6月,国家建材局党组在全面分析形势和思考建材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时,明确指出:“临近和进入21世纪,我…  相似文献   

3.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要重视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水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整水泥工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是建材工业调整结构的重点。因为水泥是重要的建材之一,在建材行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95年全国建材行业固定资产原值2959亿元,其中水泥工业为1314亿元,占建材行业的44.4%;水泥工业总产值占建材行业总产值的五.02%;产品销售利润占37.45%;利税总额占35.OZ%。虽然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水泥总产量1978年为6524万t,1997年增长到51276万t,比1978年增长了6.9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已经由市场短缺走到了近3年来的市场总量过剩。今年…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中国水泥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新型干法窑外分解工艺水泥的发展更令人瞩目,今就其发展特点及战略目标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刘明 《中国水泥》2003,(8):10-11
~~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关键在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刘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北京100824  相似文献   

6.
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特点和现状,指出持久的增量需求的市场空间、技术创新和技术成熟以及投资主体的到位,促使新型干法水泥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使中国水泥工业进入快速结构调整期。提出了实现中国水泥工业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坚持的“三立足”和“三个不满足”及其相关的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技术成熟,加上巨大的市场空间、投资主体到位和政府从宏观导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中国新型干法水泥正以其出乎人们预料的惊人速度,超常规、挺进式、挑战性地迅猛发展。作为占世界水泥近40%的水泥生产大国——中国应该走向世界,在全球水泥工业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我们要做到“三个立足”和“三个不能满足”,推动水泥工业新发展,使水泥工业由一个消耗性产业变为利废、环保、节能与生态性产业。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始于70年代东期,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配套设计了我国最早引进技术与装备的两条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宁国一线和冀东一线),在国内最早获得接触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张金营 《水泥工程》2010,(5):59-60,64
<正>1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我国水泥工业蓬勃发展,日产2500t以上(3200t,4000t,5000t,6000t,10000t,12000t等)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相继建设与投产,其配套磨机是企业中功率最大的主机设备。纵观我国目前整个水泥工业,该类型主机设备虽然没有调速的工艺要求,其拖动主电机却很少选用同步电动机,绝大多数选用了高压异步电动机,电压等级也一般为6kV和10kV不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泥》2003,(8):9-9
国务院研究室重点关注水泥工业发展!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11.
新千年伊始,中国水泥行业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先导,一批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高速建成投产。据建材工业统计报表显示,至2002年底,全国已建成投产的1 000t/d以上规模的干法水泥线达222条,水泥产能接近全国总产能的20%。为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各类较具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泥工业及其供求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水泥产量已连续18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水泥产量达7.25亿t,消费量达6.93亿t。分析了水泥消费量市场同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预测2003年我国水泥产量将达到8.0亿t,消费量达7.6亿t。随着新型干法工艺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占总产量的比重将超过80%。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2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志江作为获奖项目代表参加了大会并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天津院“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工程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本次评出的唯一一项水泥行业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泥》2003,(10):5-7
9月5日至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甘智和率其工业司、经济运行局、产业政策司及中国水泥协会、中国建材规划院及《中国水泥》杂志社记者一行,对浙江省水泥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首先听取了浙江省发改委、经贸委及行业管理办公室对省水泥工业发展整体情况的汇报;接着,对有  相似文献   

15.
中办发[2003]13号下发以后,国家发改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对钢铁、水泥等五个产业投资状况进行了调研。由发改委经济运行局为主,政策司、工业司、中国水泥协会组成调研小组。由发改委副秘书长甘智和牵头,牛建国、王彩凤、吕桂新、袁克兰,中国水泥协会雷前治、曾学敏,中国建材规划院李欣同志参加了调研工作。从6月份开始,调研小组分两路,分别赴甘肃、山东、浙江等省和北京周边地区,深入到26家不同生产工艺的水泥企业、施工现场实地进行考察,分别与行业管理办公室、地方建材主管部门、水泥协会共召开了12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还分别与甘肃省、山东省主管副省长交换了意见。雷前治同志又走访了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四川、天津等省市的建材办、水泥协会和水泥企业。在此基础上,经济运行局形成了一个综合调查报告,于10月8日向发改委领导汇报,得到委领导高度评价。同时提出水泥工业的发展要遵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减少使用、保护环境“的二十字方针,并报国务院。 雷前治同志的这份报告是根据中国水泥协会会长座谈会的意见,在综合各位会长发言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报告、统计资料,从反映企业和全行业呼声的角度,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论述了当前出现新一轮水泥投资高潮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提起中国水泥工业的发祥地,业内很多人都会说,起源于河北省的唐山市,发祥于启新洋灰公司。但近来笔者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表明:不是唐山,不是启新,而是位于广东省香山县的青州英泥厂。那么,中国水泥工业的发祥地到底是哪里?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更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表现。1老说法:中国水泥工业发祥地为河北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笔者案头的资料大多说中国水泥工业的发祥地是河北唐山启新洋灰公司,但时间和名称却各有千秋。我国资深水泥教育家沈威、黄文熙、闵盘荣编写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水泥工艺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应越南水泥协会的邀请,4月21日~23日,中越两国水泥工业及技术装备交流大会在越南河内召开,大会得到了中固驻越大使馆的大力支持。越南建设部主管工业的副部长宋文峨及有关主管司的负责人、越南水泥协会会长阮文善、越南水泥总公司总经理、建设部建材设计研究院谢文考院长和秦维参博士及70多家水泥厂的正副总经理150多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刘颖 《散装水泥》2004,(3):14-14
一 广西水泥行业的基本现状。2003年末,全区共有水泥企业277家,其中,规模以上213家;按规模分,大中型24家,小型189家,全区生产能力4379万吨,仅次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居全国第5位,企业年产平均规模15.8万吨,新型干法能力439万吨,全年水泥产量2665万吨。在市场需求旺盛,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迅猛的同时,全区水泥行业的多年积弊仍未根本改善,主要体现在:1.企业平均规模小,大型骨干企业不多。2.技术结构落后,立窑比例太高。3.布局不合理,环保措施不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要实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战略转变,这就要求必须抓好5项关键工作,严格控制总量,20-30年内不变;技术创新优化设计,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厂,开拓市场对高质量水泥的需求,支持大型水泥集团,形成投资开发主体;积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引进技术和资金。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水泥工程》2003,(5):17-21
中国水泥产量已连续18年位居世界第一。2002年水泥总产7.25亿吨,但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仅占16%。目前,中国新型干法生产的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实践等发展迅速,新型干法水泥的生产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未来几年,我国新型干法生产线中2000t/d熟料规模以上的生产线将占主导地位。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水泥工业不能一味扩大生产规模,应该继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