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依据全矢谱理论,介绍了全矢动平衡方法的基本思想;然后从分析单圆盘转子模型的振动入手,得出转子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平衡响应与转子系统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接着从不平衡灵敏度的角度,推导出了全矢动平衡方法与传统动平衡方法各自的不平衡灵敏度表达式,因为不平衡灵敏度高的转子平衡精度较高,通过比较全矢动平衡方法与传统单通道动平衡方法各自的不平衡灵敏度,证明了全矢动平衡方法具有较高的平衡精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文中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对电磁轴承-挠性转子系统进行本机动平衡的方法。在实际的动平衡试验中,以自行设计的电磁轴承-挠性转子试验装置为对象,利用转子的3个平衡圆盘,采用影响系数法和振型平衡法分别对转子的刚性模态和前两阶挠性模态进行了本机动平衡。平衡后,转子的振幅明显减小,最大降振幅度为83.6%,并在H∞控制器作用下,转子顺利超越了第二阶挠性临界转速,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精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双通道信息融合技术的全矢动平衡方法及此方法下不平衡响应的快速算法,并将此方法应用到卧螺离心机系统中,以提高卧螺离心机的动平衡效果的精度。为了证明全矢动平衡方法比传统的基于单通道信号进行动平衡的方法平衡效果好,以两台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为实验平台,以这两种方法分别对其轴承进行动平衡实验,将所得到的两组平衡前后测得的振动值的大小作比较,证明了全矢动平衡方法在卧螺离心机系统的平衡效果上要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平衡方法对于具有显著各向异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会产生测量和评价上的误差。从信息融合的视角,分别在忽略和考虑了非线性因素两种情况下对各向异性转子的不平衡响应的规律进行研究。在全矢谱理论和传统影响系数法的基础上,对各向异性转子采用双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进行不平衡响应的测量。通过实验来验证动平衡中各向异性的存在及其对不平衡响应的影响,和全矢动平衡技术对平衡各向异性支撑转子的有效性,为新的动平衡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分析了静不平衡量、动不平衡量对转子振型的影响,验证了单测点整机动平衡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此外,本文还对分离机转子系统与机壳耦合振动进行了计算分析,找到了上轴承位置动平衡精度已达到要求而出现机座底端振动超标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压液式在线自动平衡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液体式自动平衡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旋转部分无可动部件、动作环境封闭、平衡过程可逆且可停机保持等优点。相较于已有其他在线自动平衡系统,更适用于大型旋转设备领域。介绍该在线自动平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基于某最大直径达500mm的转子实际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对转子-轴承-单/双平衡执行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定量分析,据此设计的平衡执行器对原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在2%以内;分别进行单/双平衡执行器的抑振效果模拟仿真,振幅降低70%以上。最终在模拟试验台上,通过单面自动平衡试验将转子振幅从18.6μm降至10.6μm,验证该平衡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双面动平衡将转子振幅从17.8μm降低至4.6μm,为后续双面自动平衡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全矢动平衡方法为基础,针对当前动平衡仪器在信息全面性、信息同步性及信息处理精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ARM11微处理器和Windows CE 6.0操作系统,设计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全矢动平衡分析的嵌入式振动采集系统;介绍了全矢动平衡方法的原理,设计了振动信号采集系统的硬件平台及软件平台。振动采集系统实现了多通道信号的同步整周期采集,对键相信号进行了特殊处理。系统的开发为旋转机械转子的动平衡分析提供了新的支持,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复合转子修复时动平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转子修复时动平衡的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转子在动平衡机上校验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单体平衡在整体中实现”和“在整体中直接对内转子加平衡配置”的方法,提高了转子的平衡精度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复合转子修复时动平衡的研究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转子在动平衡机上校验的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单体平衡在整体中实现”和“在整体中直接对内转子加平衡配量”的方法,提高了转子的平衡精度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将全矢谱技术应用于转子动平衡领域,提出1种新的转子动平衡方法——全矢动平衡方法(FVDB),给出了该方法的实现途径和核心算法.与传统影响系数法相比,该方法具有精度高、评价方法客观的优点.实验表明:该平衡方法效果好,操作简单,经该方法平衡过的转子,测得的振截面各个方向的振动都能控制到较低的水平,弥补了传统平衡方法单方向振动降低而其他方向振动仍处于超标状态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11.
12.
1前言 高速加工,由于采用很高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从而大大缩短加工时间以及获得很高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并导致节省加工工序,简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减少生产设备,因而高速加工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高速加工以来,在至今的约20年中获得了迅速发展,并相继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以及模具制造业等领域里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The balancing of equipment may be improved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cycles required. That calls for a dynamic model of the part being balanced.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is model must be based on vector coefficients characterizing the influence of imbalances in the correction planes of the part on the vibrations of its bearing in the balancing machine. Formulas for these coefficients are obtained, as well as an algorithm for their computer calculation. By simulation, the changes in the vector influence coefficients are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the balancing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4.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static balancing of rotating bodies is derived. An example of the verification of balancing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平衡阀是起重运输机械、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马达和液压缸需要背压平衡,从而提高系统刚度的非常重要的液压元件。当要求为双作用时,需2只平衡阀,这样增加了配管数量,使泄漏点增多、体积增大。而新型双作用缓冲平衡阀不但1只可代替2只平衡阀,还可直接装配在A2F马达的端盖上。马达和阀之间没有配管,减少了泄漏点和油管破损造成的危险,压力损失小,因此深受用户的欢迎。2 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阀体 2.阀杆 3.单向阀芯4、8.堵 5.阀盖6.节流塞7.垫 9.溢流阀 10.钢球11、12、17.弹簧 13、14、15、16.O形密封圈图1 平衡阀结构图 收…  相似文献   

16.
采用行星齿轮差速机构可以较好地解决绞车双绳中张力和平衡问题。另外,对该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动态特性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动平衡测试技术是随着旋转机械的制造和使用而提出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动平衡测试已成为可能。该系统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基础上。采用USB芯片结合A/D转换器进行数据采集,开发多功能动平衡测试仪。该系统将信号采集、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多种功能集于一身,提高了测试精度同时降低了测试成本。  相似文献   

18.
异构网络负载均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建立异构网络模型,确定了链路负载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异构网络负载均衡算法。利用该算法合理分配网络带宽并调节适当的参数,使异构网络的负载在较小范围内变化,通过选择负载最小的生成树映射,最终实现异构网络的负载均衡。仿真实验表明,让用户在不同网络间的切换可使网络带宽优化分配、网络负载达到均衡,证明了该算法在异构网络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Static balancing for a manipulator’s weight is necessary in terms of energy saving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design balancing devices for articulated robots in industry, based on robotic dynamics. Full design details for the balancing system using springs are presented from two aspects: One is the optimization for the position of the balancing system; the other is the design of the spring parameters. As examples, two feasible balancing devic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different robotic structures: The first solution consists of linkages and springs; the other consists of pulleys, cross mechanisms and (hydro-) pneumatic springs. Then the two solutions are compared. Pneumatic, hydro-pneumatic and mechanical springs are discussed and their parameters are decid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orque compensation.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proper design using the methodology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n articulated robot can be statically balanced perfectly in all configurations. This paper therefore provides a design method of the balancing system for other simil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