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一种名为N,N-双-[4-2-(4-二氰甲烯基-6-甲基)-4H-吡喃-2-基]乙烯基]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BDCM)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给电子基)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受电子基)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阻和强荧光发射能力,使得其固体薄膜具有很高的红色荧光量子产率。所构成ITO/CuPc/DPPP/BDCM/Mg:Ag的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外加19V直流电压时达到582cd/m^2的发光亮度,同时,此器件的发光色度具有不随所加电流密度变化而改变的特点,表明此材料有很好的电子传输和红色发射性能。  相似文献   

2.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获得全色器件的基础。制备了一种具有双掺杂发射层的白光OLED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NPB/ADN:TBP以ALQ:DCJTB/ALQ,Mg:Ag,将2,5,8,11-tetra-tertbutylperylen-e(TBPe)掺杂到蓝光主体材料ADN中作为蓝色发光层,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DCJTB)掺杂到AIQ中作为红色发光层,通过实验结果对比,研究了TBPe以及DCJTB的掺杂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当TBPe浓度为3%(质量分数),DCJTB浓度为1.8%(质量分数),时,获得的白光器件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3.
有机发光材料在电致发光与显示器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的长共轭芴类衍生物2-乙炔基-7-(4-(4-甲氧基苯乙烯基)苯乙烯基)-9,9-二辛基芴(EMOF)和POSS(T8H8)为原料,通过硅氢化反应制备了POSS基有机/无机杂化分子发光材料(EMOF-POSS),并用FT-IR、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和荧光光谱研究了EMOF和EMOF-POSS在不同比例的THF/H2O混合溶剂中的聚集效应,并对两者的热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EMOF-POSS不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且有效地降低了荧光生色团的聚集,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荧光量子产率(ΦFL)和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铱配合物蓝色磷光材料Firpic作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CBP为主体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FIrpic:CBP(x%)/BCP/Alq3/LiF/Al,其中x%为发光层主客体掺杂浓度.分别研究了主客体掺杂浓度和空穴阻挡层BCP的厚度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当掺杂浓度为8%时,主客体间的能量传转移最充分,器件的启亮电压为5V,器件在20V时的亮度为7122.25cd/m2.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出现明显的红移现象,为Alq3部分参与了发光,影响了发光的色纯度,改变BCP的厚度,可以调节载流子复合区域和器件发光的色度坐标,达到改善器件发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邵炎  刘宇宏  邱勇 《功能材料》2001,32(6):662-663,666
红色发光材料一直是有机电致发光中为烯缺的材料,也是电致发光全色显示不可缺少的材料。通过设计和合成得到了一种新型红色电发光材料,(2,3’-二羟基偶氮苯)-(8-羟基喹啉)合铝(Ⅲ)(Al(azb-q)),该材料为一种铝的金属络合物,含有两种配体:8-羟基喹啉和2,2’-二羟基偶氮苯。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好的成膜特性,同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电了传输能力。电致发光器件证实了该材料的红色发光特性和良好色度学性质。  相似文献   

6.
9,9′-联蒽的合成及其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叙述了利用9-溴蒽为原料制备高纯蓝色有机发光材料9,9′-联二蒽的方法,在研究了此材料和黄光染料Rubrene发光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高效的荧光染料Rubrene作为掺杂剂掺杂在母体材料9,9′-联蒽中,制备了单发光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掺杂摩尔分数为1.0%,驱动电压为12V时,器件得到了近白色发光(色坐标x=0.328,y=0.342)。在驱动电压为23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了7843cd/m2,在驱动电压为13V时,器件的效率达到了3.45cd/A。  相似文献   

7.
李天乐  李晓  李文连 《功能材料》2012,43(22):3171-3174
合成了一种红荧烯的衍生物,2-甲酰基红荧烯作为一种红光掺杂剂,掺杂在N,N-diphenyl-N,N-bis 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中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发射峰位于598nm,电流效率为2.1cd/A。用这个红光掺杂系统制备了一个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在白光器件中,2-甲酰基红荧烯,八-羟基喹啉铝(Alq3),以及NPB分别组成了白光中的红、绿以及蓝的发光成分,获得了一个白光器件,该器件显色指数高达89.8,在11V时,色坐标达(0.33,0.33),最大亮度为5000cd/m2以及最大发光效率为4.7cd/A。这些性能参数表明这个白光器件具有潜在的照明应用。另外,还讨论了器件的结构设计以及电致发光过程及机理。  相似文献   

8.
报导了8-羟基喹啉锂(Liq)的合成及其提纯方法;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谱、紫外吸收光谱对提纯后的样品性能进行表征;研制了结构为ITO/PVK:TPD/Liq/Al的蓝色发光器件,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纯度与Liq薄膜的表面形态及器件发光性能间的关系,并且也研究了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9.
详细叙述了利用9-溴蒽为原料制备高纯蓝色有机发光材料9,9'-联二蒽的方法,在研究了此材料和黄光染料Rubrene发光特性的基础上,采用高效的荧光染料Rubrene作为掺杂剂掺杂在母体材料9,9'-联蒽中,制备了单发光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当掺杂摩尔分数为1.0%,驱动电压为12V时,器件得到了近白色发光(色坐标x=0.328,y=0.342).在驱动电压为23V时,器件的亮度达到了7843cd/m2,在驱动电压为13V时,器件的效率达到了3.45cd/A.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的研究进展;归纳了获取白色有机电致发光的途径和方法;分析了多种器件结构的特点及其材料;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从器件的发光效率和色纯度角度,讨论了影响发光器件性能的诸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制做了具有微腔结构的绿色和蓝色有机顶发射电致发光器件.利用Alqs和TBADN:3%DSAPh材料为发光层,Ag为阳极反射层,ITO为腔长调节层,Al/Ag为半透明阴极,电极的透射率在30%左右.通过改变ITO层的厚度,Alq3器件得到了不同颜色的发光光谱,实现了对光谱的调节作用;TBADN:3%DSAPh器件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蓝色发光光谱,色坐标为(0.141,0.049),半高宽为17nm发光光谱,实现了窄带发射.文章对微腔顶发射器件的发射强度和发光光谱半高宽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分子设计"思想,把噁唑类基团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与β-二酮优良的螯合金属离子性能集中到同一分子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噁唑类β-二酮1-[4'-(5-(4-特丁基苯基)-1,3,4-噁唑-2-基)-联苯基-4-基]-4,4,4-三氟丁基-1,3-二酮(1-[4'-(5-(4-Tert-butylphenyl)-1,3,4-oxadiazole-2-y1)-biphenyl-4-y1]-4,4,4-trifluorobutane-1,3-diketone,TPBDTFA),以元素分析、1H-NMR谱确定了其组成;进而以TPBDTFA和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与EuCl3反应,合成了Eu(Ⅲ)的三元配合物.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体本身是一种良好的蓝色发光材料;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能够有效地的把吸收的能量传递给中心Eu3+离子,强烈敏化Eu3+发光,它是一种高效的红色发光材料;配合物分子内含有具良好电子传输性能的噁唑基团,而且其热稳定性好,为制备相应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结构为ITO/SA/PBD/Alq3/Al的电压调制发光颜色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有机层厚度不同的器件的发光光谱随电压变化的性能,建立了器件的能级结构模型,并用这种模型解释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真空电子束蒸发气相沉积技术在重掺杂n型硅衬底上制备了SiO2/CeF3复合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对器件中各膜层的微观结构和成分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器件在正反接时的电致发光光谱存在明显差异,相应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对称。器件正接时,电致发光光谱在504 nm(绿光区)处和680 nm(红光区)处各出现一个发光峰;反接时,电致发光光谱除了在684 nm(红光区)处出现一个较弱的发光峰外,在434 nm处还出现了一个很强的蓝色发光峰。  相似文献   

15.
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是当前国内外平板显示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8HQM)以其优良的电致发光性能成为研制高效率的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首选材料.针对近十年来8HQM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对其电致发光机制、分子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关系、分子种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对氰基氯苄和4,6-二氨基间苯二酚为主要原料,首先合成2,6-二(4-氯甲基苯基)苯并[1-2,4-5']二噁唑,又通过2,6-二(4-氯甲基苯基)苯并[1-2,4-5']二噁唑与对苯二甲醛的Wittig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主链插入苯并[1-2,4-5']二噁唑环的PPV聚合物(BO-PPV),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凝胶渗透色谱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聚合物的光电热物理特性,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Tg为235℃,Td为410℃,电致发光谱峰值λmax为494nm,由ITO/BO-PPV/Al组成的单层器件在电压15伏特,发光亮度可达650cd/cm^2,发光效率0.24cd/A。  相似文献   

17.
ZnS是一种优良的光电材料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ZnS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历史、结构及发光机理,主要讨论了ZnS基发光薄膜及蒸发法、溅射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制备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吴敬  刘彭义  张靖磊  侯林涛 《光电工程》2007,34(12):134-138
研究了高效磷光染料八乙基卟啉铂(PtOEP)掺杂于主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1q3)体系中PtOEP、A1q3之间的能量传输机制。分别以PtOEP掺杂和未掺杂的A1q3膜作为发光层制作有机发光器件(OLED),改变掺杂浓度,检测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变化。经分析,在5%、10%、20%三种掺杂浓度中,10%掺杂浓度能量传递效果最好。通过对掺杂和未掺杂器件电流密度-电压、亮度-电压数据检测,计算外量子效率,在低电流密度(≤7mA/cm^2)驱动下掺杂器件外量子效率是未掺杂器件的5倍。  相似文献   

19.
PPV/ZnS薄膜器件发光及电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腾枫  杨晓辉 《功能材料》1999,30(2):207-208,211
以Ⅱ-Ⅵ族无机半导体ZnS替代双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以PPV为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制备发光器件,得到发光亮度和效率都比单层PPV器件高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PV/ZnS/Al。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同单层PPV器件的光说基本相同,但启亮电压只有4.5V,亮度也比单层器件高一个量级。通过PPV层自吸收现象可塑料出发光区域在PPV/ZnS界面处。器件的电流密度与电压的二次方式线  相似文献   

20.
张爱清  黄德修 《功能材料》1998,29(6):632-634
用可溶性前聚物法制备了单乙氧基取代的聚1.4萘乙炔(PEONV)。并采用PEONV作为有源层制作了单层结构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的阳极为ITO,阴极为Ca,器件在正向偏压4V时开始发光,发光谱峰值605nm。最高亮度为156cd/m2。发光峰与未取代的PNV器件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文章对此作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