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滴酒不沾天天醉日本有个名叫何本太子的人,30多年来从未见他喝过一次酒,可是满口有酒气,走路还跌跌撞撞,象个十足的醉汉,而且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他于1949年因车祸受伤,医生为他的胃和小肠做了缝合手术后,从此便出现了“无酒自醉”的怪事。日本医学界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酿酒”1984年第1期,朱梅同志写的“从蜂蜜酒谈起”,读后十分激动,我仅仅是在酿制蜂蜜酒中走了第一步,朱工对我的评价,令人鼓舞,也感到内疚。的确千百年前著名诗人苏东坡酿造的典型蜂蜜酒,曾经风行一时,深受人们欢迎,在他的《真一酒》中有《蜜蜂又欲醉先生》。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蜂蜜酒远在宋朝就已经很吸引人的生活兴趣了,为何近几十年来市场默默少闻。在日本,蜂蜜酒已成为一种高级酒,而  相似文献   

3.
谈“醉”     
“醉”字从酉,原意是指醉酒,“酒酣曰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醉”的含义也逐渐扩大了,凡属迷恋不舍的都可称为“醉”,“心耽曰醉”,就不一定限于酒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不过我现在谈的,仍是醉酒。  相似文献   

4.
人生醉不起     
“醉”,《辞海》谓之过分沉迷之意。一说“醉”,就少不了“酒”。有人做过统计,古人吟诗每五首肯定会有一句提到酒,每八首就有一处提到“醉”字,如李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辛弃疾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想来那时的文娱场所和文娱手段极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喜也饮酒,悲也饮酒,忙也饮酒,闲也饮酒。但我始终弄不明白的是那时酒的度数究竟是多少?仔细想想,反正横竖不能比今天高了,之所以如此,才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雅说,才有武松在景阳岗连饮十八碗的…  相似文献   

5.
幽默7则     
《饮食科学》2001,(9):45-45
酒量差         酒桌上,三个人在讨论谁的酒量最差。         甲:“我喝一杯就醉了。”         乙:“一滴我就会醉!”         丙:“我闻到酒味就醉了。”         这时丁走了过来,问道:“你们在说什么呀?”         甲:“我们在讨论谁的酒量……”         丁一听到“酒”字便倒在了地上。      出洋相  甲:“在昨晚的酒会上我真是出了个大洋相。”  乙:“怎么了?”  甲:“邀请信上明明写着‘只能系黑领带’,可是到了那里才发现其他人还都穿了…  相似文献   

6.
醉,《辞海》的解释是:“酒酣日醉。”也就是说,酒喝多了会醉。《辞海》还说:“沉迷也,沉酣也,谓之醉。”也就是说,对任何事物过分迷恋、过分酷爱,也会使人如醉如痴,欲罢不能。可见,醉,并不专指喝酒。在现实生活中,吸烟、喝茶过量,甚至暴饮暴食都会使人醉。总之,醉不是件好事,  相似文献   

7.
不醉杯     
在宴会上,碰杯和干杯是礼仪中必不可少之事,可是,杯中盛的多半是烈性酒,很容易造成酒后失态,这是人们很担心的一件事 为此,英国一家食品公司的经营者针对不少英国人既喜欢喝醉酒,在似醉非醉的境界中享受那种醉后雾里看花,飘飘欲仙的无穷乐趣,但又顾虑到醉后精神恍惚,举止失态,有损于英国绅士风度的消费心理 竟然异想天开地想研制出一种“不醉杯”,无论是会喝酒的人或者是不会喝酒的人,只要使用这种“不醉杯”,就能“百饮不醉”,但当时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酒可以说成为一体。他的一生,他的诗作,他的欢乐,他的痛苦,都没有离开酒。他一生喝了多少酒,没法统计。他在《襄阳歌》里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当然,李白没有活到百年,他只活了六十二岁。一日倾三百杯也不可能,缩小十倍,日倾三十杯,六十年,也是个不小的数字。酒喝多了,确是到了离不开的程度,他在《将进酒》中承认:“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过,李白喝醉了并不耽误  相似文献   

9.
老坐办公室的人.想不成为茶叶专家都不可能。我坐办公室的时间不多.即使坐下来,也是手不离键盘.眼不离显示屏。茶是喝的.但很少有闲心来品,所以对茶的话题一直是敬而远之.生怕有人一句话撑过来:“你也懂茶?”就像现在遍地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商学兵 《美食》2006,(5):64-64
曾读过一位作家谈论酒醉的章,他的结尾就有这么一句:“这是喝酒的真正‘意思’。”那么,他的这句话因何引发呢?上面写道:老是喝不醉也真是“没意思”。喝醉了很丑,但人要一直不丑也累,放浪形骸,形神不复相守,让肉体自由、让意识自由、让语言自由,解散维持统一的专制力量。爱怎么着就怎么着,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死且不避,酒安足辞!就像黑人布鲁斯唱的:别惹我/因为你绝不会赢/我会打垮陆军和海军/就凭我和我的杜松子酒。  相似文献   

11.
“不醉无归”。著名书法家胡问遂的四个飘逸苍劲的大字,为沪上古老的著名酒家“王宝和”增添了几分飘飘欲仙的感觉。历史往往有重复之处。如今,这家在酒中醉了二百五十年的酒家,又回到它的发祥地、它的故乡绍兴开酒厂了。 绍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成了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一篇《兰亭序》,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千古珍品,据说是酒醉中的王羲之书  相似文献   

12.
说醉     
醉与酒,如影相随。关于“醉”字的含义,《正字通》说:“据《说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然醉必失德丧仪,《酒诰·宾宴》言之甚详。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于乱者。‘醉’之从‘卒’,‘卒’,终也;与酒俱卒,危辞也。所以寓戒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最初古人造出“醉”字来,是为了告诫人们,饮酒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度量一下自己的酒量大小,不要最后卒弄得来乱礼失德。这样看来,“醉”字原本是一个可怕的“危辞”,是古人一再告诫人们应当避免的事。然而不幸的是,古人所耽心的事偏偏就要发生。“醉”字从一开始,…  相似文献   

13.
朱泽孝辑多吃有害、少吃有益。我给自己定上戒条:饮必止于半醉。——吴强从我醉史来看,和古人相反,无一不是由于欢乐而醉。——白桦我可以不吃饭,但少不了酒,酒是米故的,吃了酒就等于吃饭了。——丰子恺把酒非为醉,看书不厌忘。——叶圣陶  相似文献   

14.
自从杜康造酒以来,“三点水”这一神奇的饮料就成为中国人须臾不可或缺的宝贝。即便孔夫子这位连讲十三个“不食”的严峻老先生都说“唯酒无量,不及乱”。每个人酒量有大小,以不“乱性”,不发酒疯为度。当然,老先生所喝的是自酿的酒。因为,接下来还有一句“沽酒市脯不食”。就是说,打来的酒,买来的肉他是不吃的。我并非“高阳酒徒”,但也不能免俗,喜欢适量地喝一口。酒的品种却不限——烧酒、黄酒、啤酒、葡萄酒,老爸在世时,自酿的老白酒也喝。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安徽农村中学教书,八毛钱一斤的芋干酒,也照喝不误。安徽淮北人,既有南人的细…  相似文献   

15.
赵薇主演的《绿茶》火过之后,我便开始喜欢上喝绿茶了.在此之前.我是什么茶都不喝的淡君子。喜欢绿茶,不是因为赵薇.而是想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生活方式。比如抽烟.或者饮酒.但酒伤肝、烟伤肺.故我对二者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16.
世人常把美酒与诗歌并提,因为“未有诗人而不爱酒者也;虽不能饮者,其诗中亦未尝无酒焉”(元·方回《瀛奎律髓序》).其实,酒与中国古典小说也很有缘份.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 有关酒的精彩描写随处可见,实为华夏酒文化宝库中一笔值得珍视的财富.名列中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的《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卓立千古的文学杰作,也是一部多视角和多层面反映古代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其中,关于酒类、酒宴、酒礼、酒肆、酒旗、酒态、酒事、酒俗等的艺术描写几乎贯穿全书,美不胜收,成为阅读该书的读者所不可不留心的“文眼”.多的不说,仅回目与酒相关者便有“小霸王醉入金销帐”、“赤发鬼醉卧灵官殿”、“虔婆醉打唐牛儿”、“武松醉打蒋门神”、“杨雄醉骂潘巧云”、“活阎罗倒船偷御酒”,等等.据统计,《水浒传》里说到酒、饮酒、醉酒的有112回,描写醉态人物27次,提及的酒店达64家.这丰富的酒  相似文献   

17.
漫画家钟灵,才华横溢,且嗜杜康如命。建国初期,他曾与著名漫画家方成同在《人民日报》共事,画的是时事漫画,兼及国际漫画题材。在构思作画时,别人靠的是动用脑子,而他靠的则是“举杯常无忌,下笔如有神。”.可以说他是为酒而画,为酒而醉,为酒而三折其骨,甚至为酒而“命丧黄泉”!方成曾对我讲起一段趣事:“那年寿节我因丧妻而独自在家,钟灵和丁聪、戴浩(剧作家)、白景最、韩羽(漫画家、杂文家)、狄原沧等老友,各携酒菜到我家陪我共度春节。那天钟灵才喝了不足半斤,便烂醉如泥。大家把他抬到床上仰卧,让他怀抱一张小板凳…  相似文献   

18.
张静  邹周 《新食品》2009,(12):52-55
虽然已经进入白酒销售淡季,但合肥市场依然到处弥漫“酒香”:迎驾贡酒、高炉家酒、口子窖、醉三秋、古井贡酒的广告铺天盖地。仅从广告上就可以看出,迎驾贡酒目前力图主推100元以上的生态年份酒,而对于近年畅销的70多元的迎驾之星,则在买酒赠旅游的促销活动上大做文章,“挺进大别山迎驾生态之旅”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高炉家酒也不示弱,“让交流变成暖流,和谐家酒喝到台湾去”将旅游地点直接锁定在了近期流行的台湾游上:醉三秋则将旅游促销主题锁定在了“绵柔醉三秋,万人游青岛”;  相似文献   

19.
早就听说广西左江地区盛产一种“猴酒”。何谓“猴酒”?是何滋味?自诩“遍游神州,酒醉华夏”的我,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车到了田阳县,傍晚时分,便到了“猴酒”的产地──龙家寨。这里壮族人的居室都是清一色用青砖树皮建造,掩映在林荫深处,那一缕缕炊烟,一声声鸟鸣,一阵阵猿啼,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我们投宿村长家,他从内屋捧出一缸“猴酒”来,给我们各自满满斟了一盅。这时我不禁暗暗发怵,眼前这杯中之物谁知道是猴子身上哪个部位酿制的?再三盘根究底地问,他却一个劲地笑着喝着,秘而不宣。饮罢,他说:“明日上山看猴…  相似文献   

20.
民间日常饮酒大多是啤酒、黄酒、白酒,而三类酒中以正宗绍兴黄酒最能解乏养生,恢复元气。劳作之余,若能以半斤老酒佐餐,重体力者舒筋解乏,重脑力者忘忧涤烦,所以绍兴民间有俚语“糯米做老酒,吃了变“牛牛”。绍兴黄酒虽属养生之酒,但善饮者不多,尤其是北方客,乍到酒乡绍兴,饮之香甜滋润,较白酒淡薄,遂狂饮,殊不知酒劲后发,酩酊长醉,窘态百出,被伊“拿翻”之后,竟对之敬而远之。此实属不谙黄酒酒性,饮法不当所致。本文略述绍兴黄酒之饮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