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涛 《现代通信》2002,(8):40-41
在电气技术上,峰值超过设备最高额定值的电压称为过电压。过电压的危害体现在两个方面:产生过电流和故障电压(高电位)。过电流分为短路电流和故障电流,其危害主要是电热效应,可以导致设备内部元件和绝缘损坏,甚至烧毁设备或危及人身安全。故障电压可以导致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甚至损坏设备或危及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变电站设备因遭受雷击或输电线路雷电侵入波而导致绝缘损坏的事故时有发生,由于雷电冲击传递过电压将对二次绕组绝缘耐受电压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中性点就地安装过电压保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电压互感器二次中性点安装过电压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第十二章变频器跳闸原因分析第三节过电压跳闸(OV)的原因分析对于过电压跳闸,小孙自告奋勇地说:"这个我能够说清楚。过电压跳闸的代码是OV,原因如下:电源侧的原因电源侧的原因大致有两个。1.电源电压过高厂里有几个车间,是配置了车间变压器的。因为白天负载较重,所以把变压器的二次电压调到高挡。可是,一到晚上,电压就偏高了,变频器就容易因过电压而跳闸,如图12-10  相似文献   

4.
有线电视分配系统防雷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击可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两类,CATV分配网络因直击雷而遭受破坏的情况很少见,绝大部分是由感应过电压所致,感应过电压又分为静电过电压和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两种。静电感应是当带电云层(雷云)靠近输电线路时,会在它们的上面感应出异性电荷,这些异性电荷被雷云电荷束缚,当雷云对附近目标放电时,雷云所带的电荷迅速消失,而输电线路上束缚电荷变成自由电荷,并以很高速度向输电线路两端流动,从而出现很高的过电压,这种过电压称为静电过电压。电磁感应过电压是雷击后巨大的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感应电磁场,使附近输电线路产生出感…  相似文献   

5.
《电力电子》2006,4(4):59-59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相似文献   

6.
在10kV变电站中性点未接地系统中,往往由于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而引起工频位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造成电压互感器高压熔丝熔断,甚至使电压互感器烧毁。限制这种过电压的措施有诸多方式。较为普遍的方式是采用在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绕组两端接消谐器的方法,以及近年来采用在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中性对地接消谐电阻的方法。这两种消谐措施各具特点,在实践应用中应根据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决定采用一种或同时采用两种配合使用。下面就消谐的原理和消谐装置(电阻)的选择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网配电变压器存在雷击损坏隐患,现有规程规定的防护措施并不能完全保护变压器,有必要研究提出强化防护措施并研究措施的防护效果。针对变压器低压绕组首端对外壳绝缘及高压绕组中性点对外壳绝缘这两个绝缘薄弱点及接地电阻阻值影响过电压的问题,经研究,提出三种防护措施:(1)加装避雷器;(2)加装电感线圈;(3)降低接地电阻。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绝缘门极双极性晶体管(IGBT)在关断过程中产生过电压原理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的过电压抑制方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有源箝位的IGBT过电压抑制策略。所给出的有源箝位电路由瞬态电压抑制器(TVS)构成,位于IGBT的集电极与门极之间。基于Saber的仿真结果证实了该策略可将IGBT关断时的过电压箝位在瞬态电压抑制器的设定值,能有效地减小IGBT关断时产生的过电压。  相似文献   

9.
真空断路器具有优异的开断特性和绝缘恢复性能.,并且能开断不稳定电弧产生的叠加在线路频率电流上的高频电流。开断这些高频电流也称为关键截流,当断路器分闸时它也能引起多次重燃,并在某些电网中引起严重的上升电压。为了估算这种瞬态电压的几率,研制出了一种ATP/EMTP数字化断路器模型。此模型说明了断路器的燃弧时间、截流、绝缘性能和灭弧能力的随机性。本文对48种具有代表性的断路器(4种绝缘强度、4种熄弧能力及三种不同时间范围的分闸)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李炳强 《电子世界》2014,(18):80-81
10kV配电线路由于没有架空地线,电压等级低,线间距离也较小,所以配电网绝缘水平较低,易发生雷击过电压而造成绝缘事故。雷害事故导致配电设备和用户设备的损坏,造成大面积停电,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造成人身伤亡,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因此需要对其防雷水平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减少雷击跳闸次数,提高配电网络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研制的微机程序可对真空断路器开断启动电机的级升电压(VE)进行模拟。真空断路器的高频(HF)开断能力、介质绝缘强度的提高、电缆长度以及电机的功率等的影响可以引起通常在实际电路中称之为过电压的现象。人们发现当电压级升B端占支配地位时,高频开断能力对于用短电缆连接到真空断路器上的大功率电机是很重要的。在多数实际情况中,建议用常规的和低涌流触头材料进行过电压保护。  相似文献   

12.
易维善 《电子技术》1996,23(10):11-13
文章重点介绍了雷电时,大气意外过电压产生的原因,以及雷电对CATV系统的危害,有线电视系统应该如何防止大气过电压以及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变电所内通信系统可能受到的过电压一般可分为两类:大气过电压和工频过电压。其中大气过电压是指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工频过电压主要表现为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在变电所的接地电阻器上产生的电位升高以及通信线与电源线搭碰。大气过电压的保护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和性能优良的保护设备,已形成了多种保护方式和多级保护结构的整体网络,而对工频过电压保护原理的认识及设备研制则相对滞后。变电所通信系统可能出现的工频过电压及其幅值,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l)电力系统结构及运行方式;(2)设备所在变电所…  相似文献   

14.
8.1.3电源线滤波器 减缓电源线上的共模传导骚扰噪声通常采用电源线滤波器。图19(a)和图19(b)分别表示了有、无隔离变压器时电源线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图19(c)是一个具有隔离变压器的电源线滤波器外观图,它可以在0-50MHz之间降低共模传导噪声,可以在初级端口和次级端口之间承受10kV的浪涌冲击,也可以用于过电压和过电流的减轻措施,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电源线滤波器对于过电压的承受电压以及额定电流。  相似文献   

15.
1 意外过电压的产生和危害雷电在放电过程中 ,产生电磁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它们对建筑物和电气设备、有线电视系统都有较大的危害。在CATV系统中 ,防雷保护系统较为完善的网络 ,雷击直接击坏设备和系统的情况不多 ,而雷击时因大气过电压使外部架空线路电压升高烧坏设备的现象却颇多。特别是雷电的电磁效应 ,雷云对地放电 ,在雷击点主放电的过程中 ,位于雷击点附近的导线上 ,将产生感应过电压 ,电压幅值可达到几万伏 ,它将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发生闪络或击穿 ,击坏设备、接收天线 ,烧坏放大器、分支分配器、电视机、电话机等电气设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空载输电线路的工频过电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任意位置连接并联电抗器情况下的等效电路模型,获得了沿线电压表达式.在GUI基础上,设计了工频过电压仿真软件.分别介绍了该软件的交互式界面、基本功能和仿真实例.对空载输电线路的工频过电压进行了分析和演示,加深学生对工频过电压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电力系统类教...  相似文献   

17.
本主要针对雷电和操作过电压所引起瞬间过电压对电子设备系统的损坏,来探讨加装电源防雷器时采用四模块和3 1模块时性能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电力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配电线路的运行研究方面,可以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整个电力系统工程中,10 kV 配电线路最接近用户,所以应是最安全的一级,可是它在整个电力系统工程中是绝缘水平相对低的线路,作为中低压架空线路也很少实施防雷措施。笔者研究了10 kV绝缘导线的工作原理,研究了防雷保护间隙与绝缘子的配合,在此程中使用ANSYS软件进行了模拟,在经受雷电的作用以后,具体的电压放电和电压等级分布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防雷保护的具体间隙值被准确测定。设计的防雷保护间隙在无雷击保护时,无电压产生,遇到雷击时会立即彻底放电,因此不会损害绝缘子,线路这样能在电击时过电压状态下安全平稳地运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搭建电缆及两端变电设备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对珠海地区一起220k V电缆故障的过电压过程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合闸时线路过电压幅值可达到2.1 p.u.倍过电压,合闸过程中C相发生接地故障时可在线路末端形成2.7 p.u.倍过电压。通过装设相控断路器及合闸电阻可有效降低线路的合闸过电压。  相似文献   

20.
研究出了一种考虑开断参数:截流、电弧寿命时间和绝缘恢复特性的真空断路器(VCB)操作过电压产生的模拟方法。实际电机开断试验获得的概率特性,证实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发现触头和触头分离速度,特别是触头起始分离速度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