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周期(LCA)评价理论,界定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范围,并对建筑生命周期从物化、使用到拆除处置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清单分析,明确了低碳建筑的内涵,提出了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量的评价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命周期评价与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的脚步正在全面加快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可采用的一种环境评价方法为 :生命周期评价 (LifeCycleAssessment,简称LCA) ,同时提出在建筑项目中进行生态和人文环境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依据美国开发的BEES软件,选择张家港当地某一栋具体的多层住宅建筑(6层,每层大约750 m2)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把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范围确定为建材准备阶段(包括原材科开采、运输、原材料加工等)、建造阶段、运行阶段(运行70年)、拆毁阶段和建筑垃圾处理阶段.依据确定的范围进行了清单分析.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计算得到各种建材的需求量和建造、运行、拆毁、建筑垃圾处理时的各种输入输出,以统一的功能单位(一栋建筑)合并各种输入输出数据,得到总的数据清单.采用BEES分类表征方法进行影响评价.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确定环境影响因子和类别(酸雨、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将不同的环境影响因子分配到一个或多个环境影响类别中,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加权,得到综合的评价结果.找出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阶段中产生环境影响最大的阶段,即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4.
将全生命周期分为决策设计、构件生产和运输、施工、运营使用及报废回收五个阶段,从经济、环境、社会、资源四个方面选取49个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后确定指标的权重分配,构建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指标体系进行应用效果检验,以期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是对建筑物从原料采集、运输,到建筑的建造、使用、维护和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有关的评价过程。运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分析了太阳能建筑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势,着重从能量回收周期(EPBT)和“碳交易”额度等方面对太阳能建筑的合理性做出评价,从而更加明确了对太阳能建筑优化设计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刘秋雁 《建筑经济》2014,(1):97-100
深入分析绿色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建立一套全新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碳排放量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并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给出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同时将政府对碳排放量减排的奖励也作为绿色建筑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给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各项活动、消耗的碳排放量减量的具体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日本CASBEE在建筑信息数据库和定量评价方法方面可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解析日本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精细化评价流程,并以日本某集合住宅为例,采用AIJ-LCALCW软件定量评价其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资源投入、能源消耗、循环利用以及环境负荷,以期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定量评价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莅  丁太威  耿化民 《四川建筑》2012,32(5):79-80,82
文章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以住宅建筑为例,对低碳建筑概念进行界定,并且在整个建筑的全生命过程中,从建筑项目的决策、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五个阶段分析低碳建筑各阶段影响碳排放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分析典型企业生产建筑岩棉板“从摇篮到大门”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及潜在环境影响,辨识影响岩棉板产品环境负荷的关键过程及企业间差异性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岩棉板生产过程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贡献最大;原材料生产过程对矿产资源耗竭、化石能源耗竭及人体毒性的环境影响贡献显著;能源生产过程对颗粒物形成及陆地生态系统酸化的环境影响贡献最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强度及玄武岩/树脂用量是造成不同企业岩棉产品环境影响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温室气体(GHG)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建筑业活动及相关产品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为了定量分析建筑物GHG的排放情况,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建立了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模型。同时,为了探讨建筑业减排指标和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途径,本文选取木结构、轻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3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对其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定量测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同样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木结构建筑相比其它2种结构的建筑具有较低的生命周期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水是绿色建筑中不可忽视的环境因子,为指导、规范绿色建筑水循环过程的运行,有必要建立绿色建筑水循环评估体系。在参考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水循环的相关内容及国内相关手册、导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绿色建筑中的水循环评估体系,介绍了水系统规划、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雨水管理与利用、海水利用、绿化及景观等非饮用水、管材及器具与设施、节水指标等8项评估内容。  相似文献   

12.
生命周期评价通过对建筑产品从原材料挖掘到报废拆除整个生命期的分析,为全面衡量建筑的可持续能力提供了工具。在介绍生命周期评价概念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生命周期评价三种主要模型(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模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了总结。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了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材料与部品和整体建筑产品的应用,对生命周期评价在建筑领域中的发展给予展望。研究深入了当前对于生命期评价理论的认识与了解,指明了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在建筑可持续能力评估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推动了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在我国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斌 《城市建筑》2014,(32):170-170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挑战,给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建筑师要不断转变创作思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伴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深入,绿色建设设计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全寿命周期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就建筑行业而言,寿命周期既是评估工具,也是设计的辅助手段。本文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将建筑看作一种特殊的产品来对待,引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评价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文章主要采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LCA研究中心开发的评价系统AIST-LCA Ver.2对高层建筑——苏州月亮湾国际中心建筑(每100 m2的建筑面积)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建筑的生命周期分为5个过程,即建材准备阶段、建筑建造阶段、建筑运行阶段(运行年限为50年)、建筑拆除阶段和建筑垃圾处理阶段。得到的评价结果为建筑的运行阶段和建材的准备阶段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建筑垃圾处理阶段和拆除阶段,建筑建造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影响类型为城市空气污染、富营养化、全球变暖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将住宅碳排放阶段分为建造阶段、使用阶段、维护阶段、拆除阶段.以预制率为36.8%的上海某项目为例,将装配式住宅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现浇住宅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装配式住宅在建造阶段、拆除阶段的碳排放量明显减少,在使用阶段、维护阶段的碳排放量则和现浇住宅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为基础,对绿色建筑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引入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提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与经济效益测算方法,为政府制定绿色建筑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辉山  李娟 《建筑节能》2016,(2):115-119
提高住宅建筑的绿色度能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但是对其产生的增量成本的认识和控制不足是影响绿色度提高的关键因素。明确住宅建筑绿色度增量成本的内涵和构成,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全寿命周期内住宅建筑的增量成本进行重要度排序,然后根据排序的大小对其主要的增量成本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控制住宅建筑绿色度增量成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