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胆道支架植入联合十二指肠支架置入处理胆道及胃流出道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恶性胆道梗阻合并胃十二指肠梗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经皮胆道支架植入及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观察手术成功率、胆道梗阻及胃十二指肠梗阻症状缓解情况、手术并发症、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胆管支架植入和经口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100%。术后30 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219.9±102.6) μmol/L降至(46.2±21.4) μmol/L,直接胆红素由(181.4±21.4) μmol/L降至(36.8±18.6) μmol/L,谷胺酰转肽酶(585.8±533.2) U/L降至(298.9±223.4) U/L,碱性磷酸酶(682.3±394.6) U/L 降至(341.9±239.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25.8±141.3) U/L降至(48.5±25.6) U/L,丙氨酸转氨酶(198.6±120.8) U/L降至(53.9±29.2) U/L,均明显下降(P<0.01)。胃出口梗阻评分由术前(0.6±0.5)分升至术后(1.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30 d内死亡病例。胆道支架中位通畅时间109.5 d(31~187 d)及十二指肠支架中位通畅时间95.0 d(13~169 d),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34 d(45~245 d)。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植入术联合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处理恶性胆管梗阻合并胃流出道梗阻,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晚期肿瘤姑息性治疗方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采用右腋中线入路穿刺右肝管,用导丝寻找右肝管与左肝管和胆总管之间的潜在腔隙,于左右肝管间以及右肝管-胆总管间分别植入支架.结果 18例患者均从右腋中线穿刺通道成功植入右肝管-左肝管间及右肝管-胆总管间的支架,实现了胆汁经左肝管-右肝管-胆总管的完全内引流,解除梗阻疗效显著.结论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简化了高位胆管梗阻介入性引流的操作,减少了操作创伤,缩短了操作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100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或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胆管癌39例,转移瘤22例,肝移植后胆管病变18例,原发性肝癌15例,胆囊癌6例.测定术前,术后3~7 d、8~14 d血胆红素水平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79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2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所用支架4种31枚.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术后3~7 d胆红素水平差别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8~14 d胆红素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微创技术在颈段高位食管恶性梗阻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颈段高位食管梗阻病例39例,梗阻部位近端分别位于食管环咽段至以下12mm区间.经用扩张管进行耐受性扩张试验后,在X线影像监视下经口置入用单丝编制的网管状镍钛合金支架疏通食管腔,并经供血动脉介入化疗抑制肿瘤.结果 39例患者共放置46枚高位食管支架.支架放置后所有病例均能进食细渣饮食.除轻微疼痛和可耐受性不适外未产生其他不良反应.接受介入化疗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较单纯支架治疗患者长.结论颈段高位食管恶性梗阻并非内支架治疗禁区,介入化疗对颈部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肝穿胆道支架植入(PTBS)治疗恶性肝门部梗阻30 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由胆管癌和胆囊癌所致恶性肝门部梗阻的连续性患者159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30个潜在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危险因素先行单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中P < 0.10的自变量进入多因素分析。结果 PTBS术后30 d病死率为9.4%。单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30个潜在相关危险因素中:6个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WBC(OR = 1.224,95%CI[1.07 ~ 1.44],P < 0.01),INR(OR = 78.75,95%CI[5.02 ~ 1 235.70,P < 0.01),PT(OR = 1.55,95%CI[1.18 ~ 2.04],P < 0.01),BUN(OR = 1.19,95%CI[1.02 ~ 1.38],P < 0.05),CRE(OR = 1.02,95%CI [1.00 ~ 1.04],P < 0.1),淋巴结转移(OR = 0.334,95%CI[0.105 ~ 1.131],P < 0.1)。多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WBC(OR = 1.19,95%CI[1.026 ~ 1.380],P < 0.05),INR(OR = 151.5,95%CI [5.48.13 ~ 5 440.7],P < 0.01),CRE(OR = 1.025,95%CI [1.002 ~ 1.048],P < 0.05)。结论 PTBS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恶性肝门部梗阻的姑息方法。术前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肝、肾功能,控制术前感染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恶性梗阻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12例上消化道狭窄或梗阻患者中,食管狭窄9例,胃、十二指肠梗阻3例.在X线监视下共放置支架14枚,带膜支架9枚,不带膜支架5枚.结果 12例患者所有支架均一次安放成功,但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有:食物嵌顿3例,胸骨后及上腹部痛4例,肿瘤组织或肉芽组织向腔内生长、再狭窄3例,支架滑脱或移位3例,大量出血(300ml以上)2例.结论内支架置入的确是解决上消化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本组病例中发生率亦较高,提醒我们要在操作上精确到位,并积极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胆道支架及十二指肠支架置入联合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恶性胆道及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先后行胆道支架及十二指肠支架植入。20例行双支架植入,2例行胆道外引流的同时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20例成功行胆道支架植入。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胆道及消化道梗阻情况解除,术后随访6个月,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胆道及十二指肠支架同时植入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 探讨由肝门部胆管癌(HACC)引起的恶性梗阻性黄疸(MOJ)行介入支架术后再梗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36例因BismuthⅡ ~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高位梗阻表现MOJ而行胆道支架植入术(PTCS),术后出现再梗阻而行胆道外引流术(PTCD)的有完整资料的病例。记录2次手术当天及术后第5天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数值行统计学分析,了解PTCS及PTCD对缓解MOJ的短期疗效,并通过2次入院时的CT和(或)MRI、术中胆道造影图像的比较及引流物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再梗阻原因。结果 本组再梗阻时间为31 ~ 468 d,平均132.8 d,PTCS、PTCD解除梗阻有效率分别为77.8%、75.0%,再梗阻原因有胆泥、胆沙形成、急性胆管炎、肿瘤生长等。结论 HACC引起的MOJ行PTCS起到解除梗阻作用,但术后再梗阻发生率较高,肿瘤生长是其主要原因,再次行PTCD可以改善肝功能、控制胆系感染、迅速解除硬阻、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高位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9月接受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治疗的失去或放弃行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24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比较患者在行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术前和术后1、3、6个月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酸氨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差异。结果 术后患者黄疸消退明显,肝功能出现显著的改善,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1、3和6个月血清中ALT、AST、TBIL、DBIL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半年生存率70.8%,1年生存率23.1%。结论 经皮胆道双金属支架植入针对恶性高位胆道梗阻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段,且具有创伤小,安全,易于操作,手术禁忌证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管癌性阻塞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12例胆管癌性阻塞性黄疸内支架术后胆管再狭窄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共使用12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12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金属胆道内支架均获得成功,均一次性置入支架.术后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谷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均有明显下降.术后12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3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持续性灌注化疗术及化疗性栓塞术.结论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梗阻的介入治疗.方法胆管癌性阻塞外科姑息性T管引流术后再发黄疸患者7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共使用7枚金属内支架.结果 7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或经T型管通路置入胆管支架均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总胆红素、转氨酶、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7例术后黄疸消退满意.结论经皮胆管内金属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外科留置T管术后再狭窄,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费用低,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为无法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后再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胆道内支架再梗阻资料完整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析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原发肿瘤类型、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支架治疗后是否应用抗肿瘤治疗是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是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是评价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再梗阻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胆道双支架置入的方法、术式和临床疗效.方法 6例肝门部Bismuth Ⅳ型胆管癌患者,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双支架置入治疗,根据左右肝管分叉角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双支架置入术式.当分叉呈钝角时,仅通过右肝管单一穿刺通道置入双支架;当分叉呈锐角时,2个穿刺通道都在右腋中线进行,方便了操作和术后护理.结果术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或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术前平均下降了(104±29) μmol/L(P<0.01),收到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6例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4和6个月支架再阻塞.结论胆道双支架置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经皮胆道引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47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先行PTC后探查通过阻塞段,如不能越过阻塞段,则直接进行外引流;如能越过阻塞段,则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或置入金属支架或塑料内涵管作内引流.结果内引流组18例,15例置入金属支架,共18枚,3例置入塑料内涵管,共4根;内外引流组15例,置入18根内外引流管;外引流组14例,置入17根外引流管.术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14.1±204.3)μmol/L降至(238.4±142.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讨论胆管引流方法和胆管支架植入的时机和适应证;提出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的应用等见解;总结止痛剂的术前术后临床应用;对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病死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对介入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