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8)
<正>纪录片是影视艺术创作领域有争议的一种类型。在高校影视制片教学管理视域内,教育工作者主要通过参照、对比的形式来界定纪录片概念内涵,如"纪实性与编撰性""真实性与虚构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等,力图为纪录片创作构建一个接近完美的范式。但事实上,如果回归"纪录片"一词提出者约翰·格里尔逊的解释: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在纪录片创作层面的相关争议就迎刃而解了。纪录片之外的故事片、艺术片等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7)
纪录片发展到如今,无论是形式、结构、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科技手段的介入更是让纪录片"如虎添翼",而"情景再现"就是众多纪录片创作手段中被运用的较为广泛,也是与科学技术融合的最为成功的一个。本文主要对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中国纪录片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促进"情景再现"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5)
中国独立纪录片发展20年来,一直都以神秘著称,很难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独立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本文论述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创作环境,旨在为中国独立纪录片呼吁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2)
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同纪录片的创作有许多相通之处。人类学是研究人、人类文化以及人类社会的起源、成长、变迁及进化过程的一门学问。从人类学的视角来分析,纪录片的文化意义主要反映在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促使人类在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反思与自省以及内心对"他者"和"他文化"的理解与尊重等方面。人类学的这种整体论视角给纪录片的主题选择及拍摄方法提供了诸多启示,从而使纪录片的文化意义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5)
陈晓卿导演的中国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在中国纪录片市场上刮起了一阵旋风,谁也没想到,这么一部反应中国美食文化的非黄金档纪录片能有如此成功。一时间,各大网站、论坛上都在讨论这部片子,甚至有人模仿他的创作方式拍了各种版本的"舌尖上的大学"、"舌尖上的宿舍"等等网络视频作品,大街上的各种广告标语都纷纷效仿"舌尖体"。可见,《舌尖》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已经取得了稳稳的地位,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舌尖》为什么会受到大家如此的追捧呢?本文将对它的成功因素做一分析,希望能对后来同类作品的创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
如今,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纪录片已成为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软实力,这不仅打开了纪录片在世界上的市场,也推进了其国际化的路线。在跨文化传播时代,面对不同的国家与民族,让纪录片所承载的内涵实质被观众所接受,这样才能形成文化上的认同。纪录片的创作不应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诉求。本文以纪录片《对照记》为例,探析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纪录片的文化认同,以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8):121-123
周兵,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艺术史博士,中央新影集团周兵导演工作室艺术总监。他曾三度当选中国纪录片年度导演,创作、监制纪录片上百部,《故宫》《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敦煌》《下南洋》《外滩》《千年国医》等代表作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地理频道、美国历史频道、英国天空电视台、亚洲新闻频道等众多国际媒体平台播出。~([1])本次专访中,周兵导演介绍了他的作品"成功"销往海外的原因以及纪录片如何实现国际化的呈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本文以日本NHK《话说改革开放30年》为个案,从人物符号功能的角度进行解读,从三个层面依次渐进深入,意在探讨选择这些人物背后的表意功能。借着近些年国外纪录片"中国题材热"的契机,进行文本分析,以期对中国的纪录片创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3)
纪录片主义是结合纪录片创作者做出的情景记录。我国的纪录片创作发展时间不长,在实际拍摄中往往难以体现出相关的深刻内涵,基于这种情况,本文结合纪录片中反映出的责任与影响力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6)
本文分析了纪录片中情景再现手法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实例,介绍了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和它在纪录片创作中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