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Planning》2020,(7)
2018年出台的《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调整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使债权人与非举债一方配偶对等的举证责任基本得以实现。然而,从《新解释》实施一年多的情况看,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预想的效果并未完全达到。本文通过梳理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分配的立法现状,分析《婚姻法》第41条、《司法解释(二)》第24条的证明标准,阐明《新解释》面临的适用困境,从而对完善我国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2)
2018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司法实践中饱受争议的夫妻债务认定问题,发布了最新解释,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所涉内容进行了修改。本文从《司解(二)》第24条的出台背景出发,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问题进行法理层面的分析,并对新的司法解释进行评析,最后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5)
夫妻共同债务应明确认定为"共同债务",将其作为一个债由夫妻共同财产清偿,即举债一方配偶以其在夫妻共同财产中的共有部分和全部个人财产进行清偿,非举债一方配偶则以其在夫妻共同财产中的共有部分为限承担债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6)
一般来说,男性在夫妻共同债务过程中充当举债方角色,然而女性通常充当非举债方的角色,所以,在形成夫妻债务的过程中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在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的构建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性别因素。利用女性主义法学分析工具,比如社会性别理论等,对中国现行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推行论"进行剖析,并且认为对于男女两性的实质差异,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推行论"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对女性故意刁难或要求过高的义务,是在男性文化基础之上建立的法律规则。在目前的背景下,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状态,以区分夫妻关系,然而这两种状态便是和平状态和对抗状态。在和平状态下应该将侧重点放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上,而相对的在对抗状态下应侧重保护的是非举债方女性配偶的利益。本文就女性主义法学视野下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检讨进行分析检讨~([1])。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2)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个人债务的认定相对,夫妻共同生活,为了共同利益产生的负债应当由夫妻共同承担。夫妻在居于婚姻身份之前的前提必定是具有独立人格,如何对两者支配的利益进行区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对我国现行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理论基础的规定上,指出现行法律的不足,提出完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夫妻之间的财产模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中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因此,本文对"夫妻为共同生活所负债务的认定"进行理论探究,并提出一些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
如何处理夫妻财产,特别是对外债务的问题往往成为现实中最为棘手的焦点。本文基于《婚姻法》,以夫妻共同债务出现的矛盾冲突为透视点,深入分析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划合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1)
本文对夫妻共同债务进行了探讨,首先对夫妻共同债务进行了法律界定,其次是把夫妻共同债务、个人债务、约定债务进行法律的相关界定。通过债务的法律界定和责任划清,不仅可以维护家庭的和谐安定,还可以帮助夫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明确的财产划分过程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家庭纠纷,保护夫妻的个人财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9):60-62
夫妻共同遗嘱作为遗嘱的特殊形式,是指夫妻之间共同订立一份遗嘱,对其死后共同或个人遗留的财产指定继承人继承的一种遗产继承方式。我国《继承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其未作具体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其效力的认定尚未形成统一的处理标准。本文旨在对夫妻共同遗嘱的效力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以期解决夫妻共同遗嘱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争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我国司法在对夫妻房产协议纠纷案件上存在同案异判现象,其根源在于对协议的性质认定和法律适用存在分歧。夫妻财产约定对双方均有约束力,适用《婚姻法》第19条。夫妻房产赠与协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六条,赠与方享有撤销权。赠与的"无偿性"与"纯粹性"是认定夫妻房产赠与协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7)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确立了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虽然有效防止了夫妻双方欺诈债权人的情况发生,但是由于它过于注重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的权益,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在实践中极易发生债权人与举债人恶意串通侵害非举债方利益的情形,引发不公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4)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5条对"一方婚前财产在婚后的收益归属问题"做了比较细化补充的说明,认定了孳息和增值财产不属于夫妻间的共同财产。虽然这一规定解决了离婚诉讼财产分割的效率问题,但是就其反映出的《婚姻法》夫妻财产共同制的价值取向和内容模糊性仍有待探析。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6)
在我国相关法律的要求中,对于离婚后夫妻的共同债务处理具有明确规定,相关审判人员在对夫妻债务问题进行处理时,自由裁量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在某些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债务问题会涉及到债权人的权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此案不宜进行处理,在离婚案件中,这样的情况与夫妻共同债务处理的目的不相符,并且不利于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由此可见,在审理离婚案件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5)
当前我国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法律制度仍不完善,尤其是在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经过分析我国目前夫妻共同债务的相关概念和规定之不足,探讨对我国夫妻共同之债立法缺陷的完善以及细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4):9-23
在夫妻共同债务的承担方式上,我国目前呈现出侧重保护第三人利益的同时,也对非举债配偶的合法利益进行保护,这使得婚内个人债务与夫妻共同债务呈现出逐渐分离的状态。本文通过对夫妻一方与第三人形成合法债务,将婚内个人债务转变为夫妻共同债务,从而故意损害非举债配偶合法利益的情况展开讨论,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1):206-207
在我国的《婚姻法》和司法解释规定中,关于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婚后所得收益归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其中,我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明确指出:夫妻一方的婚前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笔者认为夫妻一方婚前财产婚后所得孳息的归属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22):252-253
夫妻作为社会成员,在参加社会经济活动中,会与第三人为财产法上的行为。由于夫妻财产关系兼备身份法与财产法双重性,因此,物权法在夫妻个人特有财产制中的适用,必然会影响婚姻家庭财产关系。对内,事关夫妻双方的切身利益及婚姻家庭共同生活的和睦,关系到夫妻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和债务清偿;对外涉及第三人的财产利益及交易安全,其在家庭法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婚姻法》对家庭财产关系的规定相对比较简单,虽然《婚姻法》解释三对夫妻双方的财产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但《物权法》与婚姻法对公民所得财产的归属作出的规定似乎有不一致的地方,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因此,就《物权法》和《婚姻法》在夫妻问题上的法律适用问题,作进一步探究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8.
余红辉 《城乡建设》2004,(11):53-53
新<婚姻法>第17条,第18条,第19条的规定,夫妻间的房屋权属有如下几种情况: 夫妻共同所有 依<婚姻法>第17条,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包括:夫妻双方或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购置的房产;继承或赠与所得的房产.夫妻双方对共同所有的房产具有平等的处理权,任何一方不能无视他方擅自处理,根据<城市房屋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共同所有的房屋,由共有人共同申请,对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办理抵押登记、买卖、赠与等转移登记时,登记机关对处分主体资格进行审查,查验夫妻结婚证和身份证件,收取夫妻双方签字同意办理的书面手续.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35)
完全犯罪共同说、部分犯罪共同说以及行为共同说是现今刑法关于共犯本质问题的三种学说。我国目前采取的通说观点是部分犯罪共同说,但这种学说在"共同过失犯罪"中并不能给与合理的解释,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些具体案件并不能妥当处理。因此对行为共同说的提倡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6)
目前,《婚姻法解释三》涉及到夫妻间赠与撤销权。其中,法律赋予夫妻之间赠与的一方当事人任意撤销的权利,即所有权转让前可以取回原物,引起了人们的激烈讨论。本文重点从夫妻间赠与撤销权问题入手,分析行使撤销权的前提条件,进一步对这一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