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可回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BCS)合并血栓形成的中期疗效。方法8例下腔静脉合并血栓BCS,采用术中抗凝溶栓治疗后,行钝性破膜小球囊预扩张后植入可回收支架,最后使用大球囊充分扩张闭塞膜。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经颈内静脉将可回收支架取出。其中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血栓患者同时置入“Z”型支架。术后用彩色多普勒随访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介入治疗,血栓均在短期内消失,可回收支架顺利取出,术中未发生肺动脉栓塞和其他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12个月,2例下腔静脉狭窄,余6例可回收支架置入部位未见血栓形成、局部再狭窄及管壁增厚等情况发生。结论使用可回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Budd-Chiari 综合征血流动力学较复杂,作者结合开展介入治疗本病的经验体会,提出新的分型及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材料、方法和结果:本组41例,对其中的28例做了介入治疗。确诊检查方法为 B 超、导管法腔静脉或/和肝静脉造影,经皮肝穿肝静脉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方法选择:Ⅰ型:单纯肝静脉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如狭窄解除不满意可置入内支架。Ⅱ型:膜性或节段性不全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选择性置入内支架。Ⅲ型:膜性完全性阻塞,采用穿通术及球囊扩张。Ⅳ型:节段性完全性闭塞,采用穿通术,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Ⅴ型:伴有多发性下腔静脉膜性或节段性阻塞,以球囊扩张为主,选择性置入内支架。Ⅱ、Ⅲ、Ⅳ、Ⅴ型如合并肝静脉阻塞需开通肝静脉。如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肝静脉不通,而肝外侧支循环建立较好,可主要处理肝静脉,如侧支循环建立不好,肝静脉,下腔静脉均应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开通技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09年8月采用预开通技术治疗的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9例,先行下腔静脉造影,而后使用直径12~16mm的球囊导管预扩张下腔静脉以恢复下腔静脉正向血流;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促进血栓溶解;血栓溶解完全后使用直径25mm/30mm的球囊导管扩张下腔静脉以充分开通下腔静脉。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血栓溶解情况及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9例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患者均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预开通下腔静脉后,除1例因再次阻塞下腔静脉而改行可回收支架治疗外,余8例患者血栓逐渐溶解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成功实施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随访除1例下腔静脉再次阻塞外,余8例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再次形成。结论预开通技术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穿刺套针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血管造影诊断BCS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为主及9例下腔静脉完全性阻塞患者使用穿刺套针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破膜并行球囊扩张术或(和)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4例穿刺套针均成功越过阻塞部位,16例PTA或内支架置入后造影证实阻塞段已开通,肝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85kPa,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21kPa.结论穿刺套针的应用显著提高了BCS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滤器保护下血栓抽吸和/或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腔静脉漂浮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继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将Aegisy滤器置入血栓近端,打开但不解脱释放,再次穿刺股静脉引入8 F导引导管抽吸血栓,血栓脱落于滤器内再于滤器内抽吸并收回滤器,清除其内残余血栓后重新置入,抽吸髂、股及腘静脉内血栓,遇患侧髂静脉重度狭窄/闭塞予以球囊及支架治疗,3~4周后收回滤器。对下腔静脉置管或恶性肿瘤继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患者,在颈静脉入路临时滤器保护下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术,以固定血栓,预防脱落,术后收回临时滤器。术后1、3、6、12个月复查彩色超声,12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 34例下腔静脉漂浮血栓继发于DVT,2例分别继发于下腔静脉置管和腹膜后纤维肉瘤,均采用下腔静脉植入支架治疗,支架植入过程无血栓脱落。34例DVT患者中27例滤器内可见少量捕获血栓;髂静脉无狭窄6例(右侧4例,左侧2例),重度狭窄28例(右侧3例,左侧25例),接受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30例滤器收回,4例永久植入。中位随访29(6~35)个月,随访期间下腔静脉支架通畅。1例肿瘤患者术后7个月因多发转移去世,2例髂静脉支架闭塞,予支架内球囊扩张后开通闭塞血管。结论 健侧股静脉入路可回收滤器保护下大腔导管抽吸快速清除DVT继发下腔静脉漂浮血栓,是一种便捷、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颈静脉临时滤器保护下植入下腔静脉支架,可固定深静脉置管或恶性肿瘤继发的孤立下腔静脉漂浮血栓,降低肺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28例患者均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造影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所有患者均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于髂股静脉进行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溶解率100%,溶栓后均予以球囊扩张左髂总静脉,其中6例置入髂静脉支架。术后肢体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滤器置入、经颈静脉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搅拌溶栓技术在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09年3月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5例,首先经股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造影,而后开通下腔静脉,再采用搅拌溶栓技术溶解血栓,直至血栓完全消失,最后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5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患者均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采用搅拌溶栓后血栓均完全消失,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术后随访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再次形成,无一例下腔静脉再阻塞。结论搅拌溶栓技术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能一次性完成整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笔者报告9例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基础上置入自展式血管内支架(stent)治疗 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研究结果。下腔静脉支架7例,副肝右静脉支架1例,下腔静脉及肝左静脉双支架1例。下腔静脉平均压力术前为3.54±0.91kPa(1mmH2o=0.098kPa),术后即刻降为2.025±0.98kPa,术后随访1~8个月(平均2.6个月),下腔静脉保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无移位。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者7例,明显改善者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笔者还讨论了 BCS 内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和副肝右静脉肝左静脉置入支架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滤器源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阻塞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8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患者。收集8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例患者闭塞段血管均成功开通。7例球囊成形结合植入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侧支血管减少;1例球囊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导管直接溶栓2 d后复查造影显示支架内血栓完全溶解,血流恢复通畅。术后随访2~13个月,平均(4.7±3.9)个月。至末次随访,8例患者CT及下肢静脉造影均显示支架在位良好,其中3例支架内可见内膜轻度增生,但血流均通畅。结论 滤器长期置入可导致慢性下腔-髂静脉长段闭塞。球囊成形及支架植入可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 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