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3)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国家形象变得非常重要,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这要求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形象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国际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和真实存在的中国文化有一定出入,但从文学作品中又能反观国际文学作品作者所持的立场与态度。本文以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为例,浅谈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3)
柯文的《历史三调》一书,在基于历史发生的真实过程中,展现了历史记载与阐述历史的不同角度,以及从该角度出发,历史发生的"变形"与流传。本文将用柯文在《历史三调》一书中的文本分析与叙事方法,对"下宫之难"这一历史事件在不同史料中的记载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在历史陈述过程中夹杂的文学性想象与表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4)
女性形象的创作在传统中国人物画中被称为"仕女画",在日本被称为"美人画"。中国传统仕女画中的工笔仕女画和日本浮世绘中的美人画,虽然名称上有差异,但实质上属于同一种绘画题材,二者以各自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现东方人对女性美的认识。文章首先分析仕女画与美人画发展的历史环境,然后运用个案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陈洪绶和喜多川歌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影响中日女性形象绘画走向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顾恺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技术与绘画理论都对后人有着极大的影响。顾恺之的绘画思想的核心是传神论,这也是最早的经典画论。"神"这一思想在他的著作《魏晋胜流画赞》中作为主要的内容。,他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主要是强调重要的眼睛,但也写"骨",创造环境。他所塑造的人物生动形象,并且有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艺术感染力上,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5.
神秘猴图腾     
正猴,古灵精怪,聪明活泼,并兼具了人类的特性。人类也一直非常喜爱这个自然界中的"小兄弟";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猴的故事似乎和人类的起源一样古老。在上万年前的贺兰山岩画中就已经有了"猴神"的形象。猴形象丰富,除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六耳猕猴之外,还有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智勇双全的神猴,以及佛本生故事中与九色鹿齐名的猕猴王等形象。在十二生肖中,猴亦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猴与"侯"同音,在汉民族文化中有着"封侯"的寓意;而在有些少数民族中,其有着更为崇高的精神地位——"猴灵图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9)
顾恺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技术与绘画理论都对后人有着极大的影响。顾恺之的绘画思想的核心是传神论,这也是最早的经典画论。"神"这一思想在他的著作《魏晋胜流画赞》中作为主要的内容。,他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主要是强调重要的眼睛,但也写"骨",创造环境。他所塑造的人物生动形象,并且有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艺术感染力上,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0)
在女性文学被日益重视的当下,加拿大华裔女作家张翎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叙述模式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其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作家与读者的关注。在张翎笔下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置身于中国历史长流中的本土女性形象最是令人瞩目。在其纷繁的作品中,《劳燕》以其独特的"死魂灵"叙事,用一种梦幻与现实历史融合为一的方式,将女性的灵魂涅槃以及对这类悲剧的忏悔与救赎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部战争背景下女性的苦难书,是一部悲壮的女性自救史,更是一部对被侮辱与被损害女性的忏悔录。  相似文献   

8.
正首先,要热烈祝贺《中国建筑历程1978—2018》出版问世!我读到此书后很高兴,这里我想讲讲初阅后的一些感受。正如300多年前培根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这和中国《史记》中谈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不谋而合。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书写的历史必须真实,真实性是历史书写的灵魂和生命力。该书的几个特色:《中国建筑历程1978—2018》一书堪称真实的中国当代建筑(改革开放40年)史册。真实性是对它较高的评价,因为只有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宁波老外滩     
中国当代建筑界一直不能摆脱的争论就是传统城市如何在全球化都市主义的能量中保持传统的素质。这个讨论在西方都市化过程中已经偃旗息鼓,而对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来讲却说的正火。但中国传统与开发的问题又无法用西方的经验来衡量。由于批评界似乎一直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要么一味强调历史传统的延承(自然的却非份的要求),要么专注于批评新的发展对老东西的破坏(泊来的人文关怀),要么抽象地关注历史原生居民的生活变迁(新的趋势)。这样一来,使得所有涉足历史与创新问题的建筑师无从摆脱被批评的处境。所以,宁波老外滩的规划及设计工作对马达…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5)
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这部作品中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长篇小说中采用了一种复调思维。书中处理作者与作品主人公的关系时采取了一种对话立场,从而打破了西方传统小说独白统一的模式,开创了新的艺术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正式进入中国理论界的视野,并引起了中国文艺理论家的关注,掀起了一股持续至今的"巴赫金热"。经过十余年的理论消化与吸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运用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进行作品分析的论文大量涌现。文学对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引入不仅在中国的古代小说和现当代小说这两方面中,更是在国外文学作品上也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