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2)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化技术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创造了高效的工作模式,衍生出新的设计形态。该文论述了艺术设计与创意思维相关理念的内涵,阐述了我国当今数字化时代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最后进行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哲学和科学技术的最新载体。进入二十一世纪,作为信息时代主要技术载体的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将人类带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紧密结合的产物,它对传统艺术设计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在论述数字化艺术设计产生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指出随着信息视觉化的发展,数字化艺术设计将获得更大范围的发展,将侵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产生数字化既是数字计算机的基础,也是多媒体技术的基础,计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人工智能的出现目前是科技发展的下一幕,其必将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新,经济将会进行一次的大的冲击。目前,我国把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面。人工智能时代对职教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其发展将会带来新的挑战。人工智能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要跟随社会步伐,与时俱进,在保障基本教学外,要提高职教人才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8)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聋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文章分析了数字化对聋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教学体系的挑战,并结合聋人大学生的特征,指出将聋人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素质、全面发展的数字化艺术设计人才,使他们融入社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还探讨了数字化时代聋人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技术、聋人大学生的受教育途径、聋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人们的生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时代、社会环境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走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道路已经是大势所趋。该文阐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历史以及保护与传播的意义,分析河北蔚县剪纸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的现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以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4)
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平面艺术设计不断发展。平面艺术设计的创意并不是单纯的、无意义的图形拼凑,它应该带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性,展现一定的文化魅力。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平面设计的发展愈演愈烈。设计师在促进平面艺术设计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往其中注入一些本民族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进入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产生影响,城市规划领域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通过对人工智能发展历史的梳理,发现人工智能概念从提出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在此背景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逻辑和未来城市规划案例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思想和技术逻辑已经从数字基础建设、智能大脑构建、系...  相似文献   

8.
正房地产行业已经从快速扩张阶段迈入有质量的发展阶段,从开发时代进入后开发时代。如今房地产的开发不再以单一产品——住宅为核心,而是涵盖了全产品线、全价值链、全商业模式。此时,房地产和数字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内的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持续加速,为房地产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房地产数字化两大核心应用体系:管理流+业务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21)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教育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且在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中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特别是艺术类院校中,数字化特有的制作技术和表现手段也慢慢成为艺术设计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助手,数字化教学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能为学生更好地发挥其创造能力创造条件。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迫在眉睫,特对此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有感于数字化时代浪潮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因时而动,积极的将先进的数字科技引入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并取得了空前的成果。传统的“五感”设计要素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下扩大了外延,绽放出新的光彩。新的创意、新的五感感受也标榜着新的设计时代的到来。数字化的介入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角度,推动了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