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翻译生态环境是生态翻译学的重要概念,具体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本文试图分析《瞬息京华》郁飞译本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要素,并分析该环境如何影响译者确定翻译原则和选择翻译策略,进而体现出好的译本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6)
文章在生态翻译学视野下,以美剧Desperate Housewives的字幕翻译为研究个例,对比分析央视组和字幕组在不同翻译生态环境中主体性的体现,指出译者的主体作用受到翻译生态环境的限制,体现为对生态要素的适应与选择。我们提出,翻译生态学的"译者中心"指翻译生态系统中译事的"中心",并非生态系统的中心。译者的翻译行为是基于生态学基本原理的、受制于生态要素的主体性生态行为。这是"译者中心"的翻译生态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6)
生态翻译学强调翻译生态环境整体性、译者为中心以及适应选择论,认为翻译教学应打破"时空"限制,学生在翻译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和起中心作用,遵循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对译文做出适应性选择。本文旨在探究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可行性,在分析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尝试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探究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使翻译教学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经过三个月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对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0)
隐喻是生动形象、运用频繁、富有表达效果的艺术修辞格,英语隐喻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界公认的难点。近些年兴起的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将有助于译界重新审视和解读各种翻译现象和翻译思想。因此,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以佐拉·尼尔·赫斯顿作品为例探讨隐喻翻译,以期对隐喻翻译做出全新的探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4)
本文旨在从生态翻译学角度,通过对莫言的原著《生死疲劳》和葛浩文的译本的对比,探讨译者是如何适应和选择、翻译的三个维度(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是如何转换以及弱势文化该采取何种手段在强势文化占主导的背景下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76-78
选取《红楼梦》三个较好的英译本,就原文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三个译本在文化翻译上异同的形成原因:译者的知识学养、译本出现时间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
"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佳标准。本文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比较了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在唐诗翻译上的经典译本,得出"三美论"对于中国诗歌这种特殊文学形式的翻译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同时也对诗歌翻译理论有着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2):237-239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美"论倡导诗歌翻译尽力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翻译诗歌时首先要确保传达原诗的"意美",然后再尽力传达原诗的"音美"和"形美"使"三美"齐备。本文从"三美论"的视角出发,对《枫桥夜泊》的两个英译本——许渊冲先生和汪榕培先生的译本在"意美、音美、形美"上的具体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给译者从事古诗英译实践带来一点启发,同时也给读者欣赏古诗译文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4)
英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翻译问题探讨》中首次将翻译文本类型进行分类,并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理论,为译者提供了翻译的方向及标准。纽马克的翻译理论范围广、适用性强,因此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也屡见不鲜。而诗歌翻译一向是翻译中的难点和争论不休的话题,中国的古诗词翻译更因其对仗工整的形式及韵律韵脚的讲究而难上加难。因此,本文以李白《乌夜啼》的两种西班牙语译本为例,对比"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古诗词时各自的利弊,目的不在于指出孰优孰劣,而在于给广大译者提供参考,供翻译时根据需要而选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合作翻译是汉语文化典籍外译的重要译介模式之一。本研究对中外翻译史上典型的汉语文化典籍外译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自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平等和谐"伦理原则,提出为了保证汉语文化典籍外译本顺利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同时促进东西方文化平等交流,应积极鼓励外籍译者与精通外语的中国学者合作翻译汉语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