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36):7-8
"寻根"对于解决任何时期思想文化的迷茫问题都具有重要价值。《边城》的创作与湘西理想世界的构建帮助沈从文完成精神还乡,维护"乡下人"的自尊,树立"乡下人"的自信;唤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民间文艺;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心灵安放之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0)
《边城》是沈从文享誉世界的作品,沈从文用充满诗意的笔触写出包容着广泛而深远的文化意义的《边城》。《边城》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文化符号的性质,代表沈从文自己作为一个"乡下人"的理想社会,给我们的心灵找一个可以洗涤的活泉——爱与美,这其中还包含着对传统文化、民族品德重建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3):22-23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本,也是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基。作为中国最伟大杰出的现代文学作家之一,沈从文先生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散文式的笔法,将传统文化底蕴以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体现着淋漓尽致,展现出传统文化中以和谐共生建立、向往美好社会等为主题的文化底蕴,对于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变革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应当运用辩证性思想对理解沈从文作品的深层含义,深入研究沈从文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回顾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曾掀起一股乡土文学浪潮,一批作家将地方风物与生活纳入笔下,描绘得有声有色,沈从文便是典型代表。关于沈从文少数民族作家身份存在争议,站在湘西地域文化视角,结合相关文献及材料,理解"湘西之子"的涵义,厘清"湘西主题",得出"沈从文是湘西苗族作家"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4)
在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中始终有一个"神话"情结,这尤其表现在表达他理想的湘西小说塑造的女主人公形象身上,就像他自己试图构筑的一所"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一样,这些女主人公集真善美于一身,像希腊女神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她们是"仙女"、是"贞女",更是"女神",沈从文正是通过塑造这些"女神"形象,表达了他的"神话"原型情结,而这也正与"文学是移位的神话"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相契合。本文从沈从文湘西小说塑造的众多湘西少女形象入手,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阐释他"女神"形象的原型回归塑造的背后是他"神话"情结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8)
沈从文作为研究现代文学绕不开的一位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刻画了诸多男性形象,本文重点讨论其笔下"白脸长身"的男子形象。以沈从文的《龙朱》、《神巫之爱》、《媚金、豹子和那羊》为例,从有距离感的民族文化、生命的孤独性和建构人性小庙的期望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一类形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沈从文已然成为一个具有商业意义的品牌,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其实沈从文一直以来就与文化产业这一形而下的经济活动有着太多的联系,早期沈从文与纸质传媒业是互惠双赢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沈从文更多地成为传媒业开发利用消费的文化资源,21世纪后,沈从文进入到更为广阔的文化产业平台,成为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再次挖掘利用的金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1)
<正>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关键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也已经成为语文界的共识。如何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变"教课文"为"教语文",践行核心素养呢?《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它承载着哪些学习资源,应指向哪些核心素养,达成哪些目标?接下来我将从文本特点、学段要求、文本资源、教学目标和教学推进五个维度进行阐述。一、文本特点《乡下人家》是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8)
无论是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鲁迅的"鲁镇",废名的"竹林",还是芦焚的"果园城",都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而沈从文为世人完整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神奇、浪漫、多情的湘西世界,为中国的新文学开辟了一个新部落。它的秉赋是一种杂糅了多种文化因素而又在继承与发展前人的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他对陶渊明的田园诗意与自然和谐的传承。可见,沈从文的湘西已超载了一般意义上乡土文学的地域范畴,是一种回归式的自然文学传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
为了更深入地开发、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让学生创作更具生命力,该文作者以扇子为载体,结合新课程理念,从制扇材质、扇面创作和扇文化的特色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开发,通过营造"扇文化"、利用"导学单"、突出"个性化"、用足"扇展示"等多种策略,让学生的美术创作与身边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作品更具鲜活性和感召力,不断增强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