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导引下 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兔VX2肿瘤模型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在20只兔两侧大腿肌肉内建立VX2肿瘤模型,3周后待肿瘤灶长至直径约2cm备用,每只兔随机选择一侧肿瘤灶作为治疗侧,另一侧作为对照侧,治疗侧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将活度为0.9mCi 的 125 Ⅰ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对照侧肿瘤灶内植入无活性的空心粒子,于术后即刻、72h、1、2、3周在CT导引下分别穿刺距粒子0.5~1cm、1.0~1.5cm处组织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25 Ⅰ粒子植入后即刻、72h、1、2、3周距粒子0.5~1.0cm处对照侧和治疗侧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3±0.67)%和(5.48±0.66)%(P>0.05),(5.45±0.58)%和(11.60±0.87)%(P<0.05),(6.07±0.69)%和(18.8±0.64)%(P<0.05),(5.94±0.43)%和(37.20±0.39)%(P<0.01),(6.30±0.58)%和(36.56±0.67)%(P<0.01)。距 125 Ⅰ粒子1.0~1.5cm处各个时间点对照侧与实验侧细胞凋亡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 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植入后72h细胞凋亡率开始增加,术后2周达高峰并维持在高水平,且随距 125 Ⅰ粒子的距离增加,细胞凋亡率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5-FU缓释微球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对兔VX2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成功接种肝VX2肿瘤的模型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起始部给药行介入治疗,术毕结扎胃十二指肠动脉。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1ml ;B组(碘佛醇对照组)注射碘佛醇0.5~1ml ;C组为碘油组(疗效对比组),注射超液化碘油0.5~1.0ml ;D组为5-FU缓释微球组,注射5-FU缓释微球10mg 和碘佛醇1ml 混合溶液。4组实验动物于治疗1周后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坏死程度,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治疗1周后5-FU缓释微球组肿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生长率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碘佛醇对照组(P﹤0.05),与碘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肿瘤均有不同程度坏死,5-FU缓释微球组和碘油组肿瘤坏死率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碘佛醇对照组和5-FU缓释微球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69±0.18、1.75±0.27和8.03±0.63,5-FU缓释微球组与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缓释微球经动脉灌注可抑制肝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坏死,是有效的化疗栓塞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在兔VX2肝移植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兔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S,10只),TACE组(Lipiodol+ADM,10只)和内皮抑素组(Lipiodol+ADM+ES,10只),多排螺旋CT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增长率(GR);术后1周取出病理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残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3组肿瘤增长率分别为对照组(270.86±148.94)%,TACE组(-8.91±21.77)%,内皮抑素组(-20.40±36.07)%,3组间相互比较,对照组呈明显正增长,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ACE组与内皮抑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MVD值分别为80.00±17.14(对照组)、84.22±16.45(TACE组)和57.00±13.26(内皮抑素组),内皮抑素组MVD值最低,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TACE组之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VEGF165mRNA:对照组为(0.85±0.056),TACE组为(1.10±0.087),内皮抑素组为(0.72±0.065),TACE组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兔VX2肝移植瘤的介入治疗中应用内皮抑素后,肿瘤明显缩小,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减低,MVD的分布减少,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宋琦  刘玉  王忠敏 《工业加热》2010,(10):795-799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下肢旁腹股沟区偏背侧皮下,成瘤后取瘤块接种,6周后成瘤8 ~ 10 mm。共16只成瘤大小合适的裸鼠用于实验,分别植入125I粒子(8只)和空载粒子(8只)。粒子植入后,每4天测量肿瘤的长径和短径并称裸鼠体重,裸鼠处死后称量瘤体重。瘤体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结果 125I粒子治疗组肿瘤体积增长缓慢,而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迅速。实验组和对照组瘤体重分别约(2.68 ± 0.70)g和(4.68 ± 1.45)g,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1);抑瘤率约42.66%。粒子植入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裸鼠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肿瘤细胞坏死明显,而对照组肿瘤细胞无明显或仅有少许坏死。TUENL法检查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23.2 ± 1.9)%和(8.1 ± 1.5)%,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49.8 ± 1.8)%和(82.2 ± 2.4)%,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裸鼠心、肝、肺、肾及脾脏等组织无明显放射性炎症表现。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是有效的,其作用机制包括: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降低细胞增殖,并且125I粒子植入瘤体内对周围脏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s 2 O 3 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与生存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肝脏左、右叶分别移植VX2肿瘤模型的1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成2组,移植瘤术后3周,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超液化碘油(UFLP)1ml加As 2 O 3 2mg(实验组)和UFLP1ml(对照组)。给药3周后,所有动物均处死,分别取得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和正常肝脏组织进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凋亡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生存素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肿瘤组织中有大量呈黄色的凋亡细胞,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未观察到凋亡细胞;对照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均未发现细胞核内有黄色颗粒的凋亡细胞。对照组肿瘤组织生存素蛋白表达率为100%(16/16),其中强阳性12例,弱阳性4例,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为0。实验组肿瘤组织生存素蛋白表达为37.5%(6/16),其中强阳性2例,弱阳性4例,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同样为0。两组肿瘤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癌组织与癌旁和正常组织中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 2 O 3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内生存素蛋白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12例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依次接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和门静脉支架植入治疗,分别测量曲张静脉栓塞前(P1)、栓塞后(P2)和支架植入后(P3)门静脉主干(PV)、未累及的门静脉分支(PVB)、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V组P1为(45.17±2.25)cm H 2 O,P2为(48.33±2.20)cm H 2 O(P<0.01),P3为(39.33±2.44)cm H 2 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VB组P1为(38.08±2.97)cm H 2 O,P2为(38.83±2.94)cm H 2 O(P>0.05),P3为(37.41±2.37)cm H 2 O,与P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V组P1为(44.67±2.13)cm H 2 O,P2为(48.17±2.20)cm H 2 O,(P<0.01),P3为(41.67±2.20)cm H 2 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MV组P1为(45.25±2.21)cm H 2 O,P2为(48.42±2.19)cm H 2 O(P<0.01),P3为(41.25±2.24)cm H 2 O,与P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可使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支架植入可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于我院行房缺封堵术的34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5例老年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房缺患者作为肺动脉高压组。全部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d、1、3、6和12个月行经胸心动超声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在透视及经胸心动超声图引导下经导管植入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房缺。结果所有患者封堵器植入均获成功,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肺动脉高压组与非肺动脉高压组年龄分别为(67±5)岁和(24±9)岁,(P<0.01),心功能分级分别为2.8±0.7和1.7±0.7,(P<0.01),房缺直径分别为(30.5±3.2)mm和(14.2±4.0)mm(P<0.01),封堵器直径分别为(35.3±4.5)mm和(18.2±4.4)mm(P<0.01),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65.2±11.2)mmHg 和(29.5±3.3)mmHg (P<0.01)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31.0±4.4)mmHg 和(17.9±1.1)mmHg (P<0.01),封堵后,肺动脉高压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为(36.6±11.4)mmHg ,肺动脉平均压为(21.6±4.3)mmHg ,均有明显下降,两者与术前比较P均<0.01,心功能有明显提高(从术前2.8±0.7增加到1.8±0.8,P<0.01)。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老年继发孔房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单纯介入机械祛栓在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PE)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到2008年1月经皮机械碎栓(PMT )或(和)Straub Rotarex系统祛栓治疗急性大面积PE病例6例。结果6例患者的肺动脉主干血流得以再通且临床症状改善。介入术后,患者SaO 2 从术前79.5%±5.3%增加至92.8%±3.4%(P<0.01);PaO 2 从术前从(58.0±9.8)mmHg 增加至(88.7±4.1)mmHg (P<0.01);术后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PAP)从(40.8±7.8)mmHg 降至(29.8±8.0)mmHg (P<0.01);Miller指数从术前的0.54±0.03降至术后的0.18±0.07(P<0.01)。在完成临床随访的4例患者中,1~5年内均未有PE复发。结论初步临床经验显示单纯PMT 是治疗急性大面积PE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尤其是针对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天津肿瘤医院1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ACE术后, 经影像学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TACE联合CIK治疗67例为研究组,单纯TACE治疗69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相同时间点取外周血,测定AFP、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计数变化;术后1个月采用增强CT、MRI或PET CT评价肿瘤坏死程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及AFP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26 ± 6.37)%、(53.20 ± 9.29)%、(21.03 ± 8.58)%、1.58 ± 0.43下降至(48.95 ± 8.83)%(P > 0.05)、(50.09 ± 9.99)%(P < 0.01)、(19.63 ± 8.42)%(P > 0.05)、1.44 ± 0.52(P < 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70 ± 8.71)%、(6.55 ± 1.47)%上升至(38.04 ± 10.50)%(P < 0.05)、(6.76 ± 1.67)%(P > 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4+、NK细胞比率及CD4+/CD8+分别由(50.51 ± 12.37)%、(52.48 ± 15.55)%、(20.67 ± 10.92)%、1.76 ± 0.90上升至(53.62 ± 11.37)%(P < 0.01)、(55.62±14.63)%(P < 0.05)、(23.23 ± 10.37)%(P < 0.01)、1.94 ± 0.84(P < 0.01),CD8+、Treg细胞比率分别由(35.61±12.90)%、(6.57 ± 4.88)%下降至(32.68 ± 10.56)%(P < 0.05)、(4.77 ± 1.99)%(P < 0.01)。结论 TACE术后联合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免疫状态,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有可能降低中晚期HCC患者TACE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兔VX2肝癌模型TACE术后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24只荷VX2瘤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2ml;TAE组:单纯碘油(UFLP)0.5~0.8ml栓塞,TACE组:碘油抗癌药混悬液(UFLP+THP)栓塞,UFLP0.5~0.8ml,THP2mg。于术后2周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TAE组和TACE组HIF-1α、VEGF表达与MV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与VEGF的表达及MVD的变化呈正相关(r S =0.537,P<0.01;r S =0.423,P<0.05)。结论TACE能明显上调HIF-1α的表达,HIF-1α通过调控其下级基因VEGF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影响肝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12h内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采用溶栓,直接冠脉成形术和转院后急诊冠脉成形术治疗方法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2005年12月来院的AMI12h内患者采取连续入组的方式分为溶栓治疗组(32例)和直接冠脉成形术治疗组(63例),以及外院转院于12h内行急诊冠脉成形术治疗组(25例),比较3组患者在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转归的差别。结果与直接冠脉成形术和转院后急诊冠脉成形术相比,溶栓组到院至再通时间间隔最短,分别平均为(1.1±0.2)h、(2.3±1.0)h和(2.1±1.1)h,(P<0.01),病死率(分别为6.3%、3.2%和4.0%)和1年后病死率(分别为12.5%、4.8%和8.0%)均未达统计学意义,溶栓组非致死性再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CI组(分别为18.8%和4.5%,P<0.05)。结论AMI的救治关键是尽早开通罪犯血管,转院治疗也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瘤块穿刺法制作兔VX2肺癌模型,并与开胸瘤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A组,n=16)及开胸瘤组织块接种(B组,n=8)的方法种植于肺,肿瘤种植后14、21和28d CT平扫结合病检观察肿瘤大小及CT值。结果两组成瘤率均为100%,成瘤时间14~21d,A组CT示肺癌大小为(2.0±0.5)cm,CT值为(31±15)HU,手术操作时间为(15±3)min,肿瘤转移率为3/16,实验兔存活时间为(34±4)d。B组CT示肺癌大小为(1.9±0.5)cm,CT值为(29±16)HU,手术操作时间为(45±13)min,肿瘤转移率为6/8,实验兔存活时间为(27±4)d。两组存活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瘤块穿刺法建立兔VX2肺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转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失代偿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CC)不同介入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内科治疗稳定后,132例伴肝功能失代偿HCC患者接受不同介入模式治疗;36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穴TACE,A组雪,54例采用肝动脉节段性化疗栓塞治疗穴S-TACE,B组雪,42例采用S-TACE后序贯射频消融穴RFA雪和无水乙醇局部注射穴PEI雪的综合介入治疗(C组)。结果随访3~48个月,A组、B组和C组患者AFP复常率分别为23.3%、60.5%(P<0.05)和75.0%(P<0.01),瘤体缩小(>50%)分别占8.3%、31.5%(P<0.05)和54.8%(P<0.01和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9.4个月(P<0.05)和14.1个月(P<0.01和P<0.05),累计生存率6个月分别为22.2%、51.8%(P<0.05)和78.6%(P<0.05和P<0.01),12个月分别为5.6%、31.5%(P<0.05)和40.5%(P<0.05),24个月分别为0、9.3%和19.1%(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包括HBV DNA在内的14项因素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ICGR15、门静脉癌栓、治疗模式及AFP术前升高者介入治疗后变化与预后显著相关。结论综合介入治疗是伴肝功能失代偿HCC的有效治疗方法,对HBV DNA阳性患者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烯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HCCC-9810和胰腺癌细胞BXPC-3的增殖和凋亡影响,为药物涂层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四硝基偶氮唑蓝法测定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HCCC-9810和胰腺癌细胞BXPC-3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诱导细胞凋亡。结果多烯紫杉醇可明显抑制2种肿瘤细胞株的增殖,且该抑制效应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HCCC:χ 2 =24.42,P<0.01;BXPC-3:χ 2 =24.68,P<0.01),根据增殖曲线和统计学分析,选取0.4mg /L为多烯紫杉醇最适实验浓度。凋亡分析实验显示多烯紫杉醇可诱导2种肿瘤细胞株的凋亡(HCCC:χ 2 =30.05,P<0.01;BXPC-3:χ 2 =25.22,P<0.01)。结论多烯紫杉醇有抑制BXPC-3和HCCC-9810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0℃生理盐水经脉冲式灌注肝组织及肿瘤组织对其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方法建立30只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3组(37℃盐水组、60℃盐水连续灌注组及60℃生理盐水脉冲式灌注组),每组10只。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动脉进行灌注,灌注液为生理盐水(液量60ml ),灌注过程中,测量60℃热灌注组肿瘤组织达43~45℃持续时间,灌注结束前5min,各组经导管推注1%伊文思蓝(EB)2ml/kg,灌注EB后置10min,取出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注肝动脉冲洗血管中残留的EB。取小块正常肝组织、瘤组织,称重后,放入1ml 甲酰胺液中,置于50℃恒温水浴箱60h,提取液用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测出620nm下的A值,从标准曲线上测出相应的EB含量,以反映该组织毛细血管的渗透性。结果灌注EB10min后,60℃脉冲式灌注组肿瘤组织EB含量(15.21±0.94)μg/100mg ,与60℃连续灌注组(10.71±0.84)μg/100mg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37℃灌注组(3.42±0.87)μg /100mg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脉冲式灌注组正常组织EB含量(8.32±0.86)μg /100mg 与60℃连续灌注组(7.59±0.65)μg /100mg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37℃灌注组(2.68±0.73)μg /100mg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脉冲式灌注组肿瘤组织(43~45℃)持续时间为(12.3±3.3)min,与60℃连续灌注组的(5.7±2.5)min相比有差异(P<0.01)。结论60℃脉冲式灌注热疗可以增加肿瘤组织的血管渗透性,可能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介入热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用Straub螺旋电吸式祛栓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例患者经CT和肺动脉造影确诊为大面积肺血管栓塞。所有患者均有急性肺梗死的症状。采用Straub Rotarex对5例患者进行了经皮机械祛栓,1例使用了辅助局部溶栓。结果所有患者在技术上和临床症状改善上均取得了成功。机械祛栓后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从(41.8±7.9)mmHg 降低至(30.7±8.5)mmHg (P<0.01),动脉血氧分压(PaO 2 )从(56.6±9.3)mmHg 增加至(85.8±5.0)mmHg (P<0.01)。血氧饱和度(SaO 2 )从(79.0±4.3%)升至术后的(92.8±3.5)%(P<0.01)。结论初步经验显示Straub螺旋电吸式祛栓术在急性大面积肺梗死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肾功能损害等危险因素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建立评估冠脉病变的数学模型。方法1024例行冠脉造影患者分为病变组(625例)和对照组(399例),评估肾功能损害等冠心病的临床危险因素,以Logistic回归结合ROC曲线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并建立评估冠脉病变的回归模型。结果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肌酐比值>7.25μg /mg (OR=3.6;95%CI 2.6~4.9;P<0.00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0mmol/L(OR=3.2;95%CI 2.3~4.4;P<0.01),GFR<60ml/min·1.73m 2 (OR=2.3;95%CI 1.4~3.8;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50%(OR=2.3;95%CI 1.4~3.6;P<0.01),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OR=2.1;95%CI 1.6~2.9;P<0.01),吸烟史(OR=2.0;95%CI 1.4~2.8;P<0.01),男性(OR=1.8;95%CI 1.2~2.6;P=0.002),糖尿病(OR=1.6;95%CI 1.1~2.4;P<0.05)及高血压(OR=1.5;95%CI 1.1~2.1;P<0.01)为冠脉病变相关的独立因素。建立评估冠脉病变回归模型:P/(1-P)=EXP(-2.453+1.270×尿蛋白∶肌酐比值>7.25μg /mg +1.158×hsCRP>20mmol/L+0.819×GFR<60ml/min·1.73m 2 +0.813×LVEF<50%+0.761×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0.676×吸烟史+0.594×男性+0.459×糖尿病+0.425×高血压)。ROC曲线下面积0.811,切点为0.977,灵敏度49.0%,特异度92.7%。结论肾功能损害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模型对无创评估冠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膈顶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的治疗转归。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共有2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的经皮RFA,其中42例56个肿瘤位于膈顶部,定义为A组。另有209例368个肿瘤位于非膈顶部,定义为B组。结果初次RFA后,A、B两组的完全消融率、局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7%比86.6%;9.5%比11.5%和7.1%比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B组按肿瘤具体部位进一步分为肝实质内、包膜下、空腔脏器旁以及肝门部肿瘤,再与A组比较,显示上述5个不同部位肿瘤完全消融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顶部和非膈顶部直径<3cm,3~5cm和>5cm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0.2%,76.9%,50%和96.6%,78.1%,69.2%,两组同等直径范围肿瘤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3%和59.2%,总生存率分别为90.0%和92.0%。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6%和52.4%,总生存率分别为82.7%和84.2%。A、B两组1、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膈顶部肿瘤位置的特殊性影响着RFA后疾病转归,但与其他部位肿瘤相比,膈顶部肿瘤在治疗效果、治疗风险、局部复发以及生存预后方面均不逊色,膈顶部肿瘤并非RFA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立介入病房对介入放射学学科发展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东北地区三级甲等医院2005年介入放射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从事介入诊疗医师数量、开展介入技术种类、介入诊疗例数等按有无介入病房分为2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52所三甲医院开展介入治疗,有病房组29所,占55.8%,无病房组23所,占44.2%。有病房组与无病房组对比:医师数平均为(4.8±1.7)名:(2.8±1.5)名(P<0.01),2组平均每所医院完成介入手术例数为481∶150(P<0.01),开展介入手术种类为8∶5(P<0.01)。结论成立介入病房有利于介入放射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观察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时间窗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缺血再灌注组24只,丁苯酞治疗组24只。每组再分为缺血2、3和4 h 后再灌注3个亚组,每亚组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和脑梗死范围,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 随着缺血时间延长,再灌注后, 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范围也随之增高,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2、3和4 h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6 ± 0.6)分、(3.7 ± 1.0)分和(4.2 ± 1.0)分,脑梗死容积比率分别为(27.6 ± 5.4)%、(33.1 ± 6.1)%和(42.3 ± 7.3)%;而在丁苯酞治疗组则分别为(1.2 ± 0.5)分、(1.6 ± 0.7)分、(2.3 ± 0.9)分和(9.8 ± 1.6)%、(16.7 ± 2.3)%和(20.7 ± 3.9)%,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并发现丁苯酞治疗组的缺血4 h的症状评分和脑梗死容积比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缺血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丁苯酞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的VEGF表达均逐渐减弱。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VEGF表达明显减弱(P < 0.01)。与其他两组比较,丁苯酞治疗组的VEGF表达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表达相关,并能延长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