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一平  李保峰 《华中建筑》2010,28(1):187-189
建筑系馆的设计是对建筑教育场所的研究。建筑学系的教学楼是建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系馆应当是大型足尺实物教具。建筑学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建筑系馆的空间组织,但是构成系馆空间的构筑体,可以从多方面表达建筑学专业基本的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建筑学的专业背景出发,通过归纳法梳理了建筑学专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和绿色建筑系馆设计的一些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法从建筑教育理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可以应用到建筑系馆的绿色技术策略,将绿色技术融入到建筑系馆的设计当中,为绿色建筑系馆设计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现代建筑教育的大背景,通过分析建筑学师生在建筑系馆空间中的活动行为及其所对应的不同功能空间中的交往空间特点,结合北方某高校建筑系馆设计方案分析,对高校建筑系馆交往空间设计提出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全面分析了阿尔瓦罗·西扎为家具品牌锐驰所设计的西扎锐驰馆,阐述了其设计过程及建筑学呈现,并提炼了其体量空间和感知特征。同时基于对西扎建筑生涯、代表作品、思考历程、工作方式的简述,通过与西扎锐驰馆建立对应联系,解读西扎的建筑学思想及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查阅中文建筑期刊文章,以建筑学师徒式教育为主线,从设计专用教室、教学评图空间、作业展示空间、公共交往空间以及独立的建筑馆等5个方面,简要分析和闸述了当代中国建筑教育空间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分为两条主线,一为建筑学设计基础,二为建筑学造型基础。建筑空间认知归于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零基础学生进入陌生的空间不知如何去观察认知,传统认知教学以体验感性为主,对于建筑空间内外形态体块关系理解很模糊,缺少严谨科学的方法。科技发展与软件更新,建筑学造型基础中的手绘快速表现正处"转型期",既定于程序化导致训练枯燥学生热情不高。认知空间建立科学严谨体系,手绘快速表现贯穿于建筑室内空间认知的全过程。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结合共同构建其建筑学专业基础学习。理解认知概念,清晰认知路径,掌握准确有效的认知方法,体验设计思维过程,对建筑学专业学生快速进入专业学习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筑系馆的设计应紧跟建筑教育发展及使用需求,本文以国内外优秀的建筑系馆为例,通过对英美建筑学教育模式的精髓及建筑系馆空间特征及其组织方式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相对传统建筑系馆设计类型的发展方向,对建筑系馆室内空间环境特征及其营造的手法进行了探讨,并从专业教室、评图空间、展览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扩展,为国内建筑系馆的设计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领域。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开展景观建筑学研究,有利于更多的发挥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的生态交流特性、增进景观建筑学的多元化和异质化发展,文章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历史特征及人文关怀等四个角度阐述了新时期景观建筑学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田从祥 《四川建材》2019,(1):228-229
随着独立院校建筑学专业办学逐年增多,独立院校建筑学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独立院校建筑学的办学模式大多延承早期老牌建筑院校的办学特点,专业发展缺乏特色,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建筑学专业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特点,通过体系化构建建筑学专业"虚拟工作室"的研究,发展属于自身特色建筑学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面对设计任务无从着手、学无方法的困扰。在三年级课程中以空间叙事为线索、空间操作为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形成设计理念、空间氛围与建构实现等方面的统筹协同,在感性创造与理性演化的交织中探究建筑学范畴的思维语汇与学习方法,力争以“授之以渔”的方式培养每一位学生在建筑设计中塑造空间氛围,营造人与建筑、人与场所间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正在造建筑工作室以推己及人的体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处,希望在工作里保持一种慢工出细活的状态,保有对传统的感情,将人们生活的愿望进行细致而耐心的梳理,使之成为扎实的创造,成为指向美的建筑语言。苏州园林里被认为有建筑学意味的空间有几处。沧浪亭的翠玲珑馆三个对角相接的空间,冰裂纹界面与室外竹丛促成连续感;沧浪亭的清香馆小院将外部弧形山路的高差消化在蜡梅云墙院子里。在拙政园中园,融合建筑楼阁与山意景深的见山楼,也有着特殊的体验和可挖掘的建筑学意味。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8)
笔者通过分析建筑学专业与艺术类专业素描课程的差异,探讨了建筑学专业素描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并将素描专业知识与建筑解析相结合,将理性训练与多元场景观察相融合,在教学实践中着力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平面表达能力、肌理质感表现能力、多元的环境感知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素描训练过程中逐步确立艺术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赵辰 《新建筑》2011,(5):62-65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筑学专业必然要为之作出相应的贡献,但目前业界还存在不少误解。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作为一个成功改造自原废弃机械工厂的成功案例,透彻地说明了在改造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应强调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将工业建筑重新融入城市空间环境。从而充分地显示建筑学的主体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任磊  陈晓恬 《华中建筑》2007,25(9):71-74
旅游度假村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兴模式,该文从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角度结合旅游学、景观建筑学研究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中应注重和解决的问题,并联系实例剖析探讨旅游度假村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建筑学课程具有感性与理性、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特点,导致其创意构思、过程深化、成果设计很难被度量,设计课程教学普遍无章可循、无例可依,难以用规范性方法和阶段化步骤进行把控,教学效果存在较大起伏。本文以建筑学三年级课程设计成果为例,通过对空间操作法进行解析,引导学生掌握契合任务目标及制约要素的学习方法,构建符合自身、逻辑成熟的设计语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实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彭为清 《城市建筑》2014,(27):171-171
本文从不同地域文化出发,探讨了景观建筑学。文章认为,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景观建筑学要注重各个地区自身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从而设计出让公众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拥有旺盛生命力的景观建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不同地域文化出发,探讨了景观建筑学。文章认为,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景观建筑学要注重各个地区自身的文化特色,将其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从而设计出让公众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拥有旺盛生命力的景观建筑。  相似文献   

18.
北京动物园水禽馆是一个以"零能零碳"为目标的微能耗建筑,设计采用整合设计的思路,从"城市一建筑细部"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学思考,其整体布局、建筑平面组织、剖面组织等方面均从建筑学角度出发,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形式本身是创造性解决可持续设计需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建筑学中空间构成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空间构成元素的应用效果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设计水平,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合理应用各类建筑空间构成元素,筛选符合美学要求的建筑设计方案。对此,文章首先对建筑空间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建筑空间构成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详细探究了其应用要点,并对建筑空间与建筑结构的组合进行了阐述,以期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吴云一 《华中建筑》2012,(10):39-43
开放、互动、沟通与民众的关系,是当代博览建筑的特征。当代建筑师在博览建筑中运用层叠、折叠、并置、混杂、动态感知等空间构成的手法,产生相互消解与渗透的空间结构和匀质化动态化的空间秩序,其设计策略和艺术表现手法正与当代博览空间的时代需求相呼应。当代不同先锋建筑师以不同的设计手法对博览建筑的空间艺术的诠释,除了建筑学本身的技巧,更体现了对博览建筑更为宽泛多义的研究视野。该文梳理其中规律性的内容,旨在为博览建筑艺术空间的理性设计提供认识论上的指导,避免实践中肤浅的形式化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