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方瑜  龙清云  刘骏方 《工业加热》2010,(10):776-779
目的 探讨改进介入方式的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肝动脉 门静脉瘘(HAPF)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同类型的肝癌合并HAPF患者(A组)在瘘口处用明胶海绵或(和)无水乙醇封堵瘘口,再行TACE;对43例不同类型肝癌合并HAPF(B组)利用改进的介入方法治疗,即越过瘘口后对肝段或肝亚段动脉行碘油化疗乳剂栓塞,再行与A组相同治疗。术后1 ~ 3个月内复查CT评价碘油沉积情况。结果 A组中央型HAPF(11例)碘油沉积良好5例(45.5%),周围型(27例)沉积良好19例(70.4%);B组中央型(14例)沉积良好10例(71.4%),周围型(29例)沉积良好21例(72.4%)。B组中央型HAPF较A组碘油沉积率明显提高(P = 0.041,P < 0.05);B组周围型与A组碘油沉积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642,P > 0.05)。结论 采用改进法介入方式治疗中央型HAPF可有效增加碘油沉积率,对于周围型在增加碘油沉积率方面效果不明显,且越过瘘口的操作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海藻酸钠微球(KMG)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动静脉分流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2年10月应用KMG栓塞治疗的22例HCC合并动静脉分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肿瘤的近期疗效。结果 22例患者中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18例,肝动-静脉分流(AVS)3例,APS合并AVS 1例;周围型20例,混合型2例;轻度分流5例,中度分流17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行瘘口封堵及肿瘤栓塞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包括:发热59.1%(13/22);肝区疼痛72.7%(16/22);恶心呕吐 22.7%(5/2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左右复查CT或MR见肿瘤活性灶较栓塞前缩小(t = 2.286,P = 0.033);所有患者并再次行TACE/TAE治疗,术中示10例出现新发APS,2例新发AVS,再次以KMG成功栓塞。结论 KMG栓塞治疗HCC合并动静脉分流安全,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PVA联合碘油化疗药乳剂(或化疗药物)在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栓塞治疗的生存预后因素。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6月,97例肝癌并肝动-静脉分流的患者(慢速型分流21例,中速型分流40例,快速型分流36例),分别应用PVA-300、PVA-500及PVA-700行末梢性化疗栓塞,其中慢、中速型加用碘油化疗乳剂栓塞,快速型仅加用化疗药物。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7例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81 d,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7%、37.2%、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AFP≥400 ng/ml(HR=3.763,P=0.002)、门静脉癌栓形成(HR=2.669,P=0.021)及疾病进展(HR=2.55,P=0.039)为独立危险因素;而栓塞次数≥3次(HR=0.216,P=0.001)、分流完全及次全栓塞(HR=0.22,P=0.030)及采用综合治疗(HR=0.181,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PVA联合碘油化疗药乳剂(或化疗药物)末梢性化疗栓塞肝癌合并肝动-静脉分流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栓塞次数较多、分流完全及次全栓塞以及采用综合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而术前AFP高水平、门静脉癌栓形成及疾病进展为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检查手段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肝动静脉分流(AVS)这一病理现象逐渐被认识并受到重视,其检出率也不断提高.AVS最常见于HCC,也可见于肝硬化、Budd-Chiari综合征、肝血管瘤等疾病.根据引流静脉不同,肝动静脉分流可分为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rtery-portal vein shunt,APVS)和肝动脉-肝静脉(artery-hepatic vein shunt,AHVS)分流,其中APVS分流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E)、经皮穿刺注射无水酒精(PEI)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术(TAI)3种方法联合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术,透视或CT定位经皮穿刺多点注射无水酒精.结果随访1~3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3%,28.6%,17.3%.结论运用3种介入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有明显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癌动静脉瘘(AVS)的DSA表现,寻找与其相适应的瘘口封堵方法,改善合并AVS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637例患者中发现的183例AVS进行影像学分析,对轻度AVS患者在碘油栓塞后进行供血动脉栓塞,对中、重度患者先行瘘口处理,保证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有效灌注与碘油在瘤组织中的良好沉积。结果89例轻度AVS碘油栓塞后都能成功地进行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94例中、重度患者中68.1%(64例)封堵后碘油得到良好或较好沉积,14.8%(13例)栓塞不完全,进行单纯化疗药物灌注,11.7%(11例)过度栓塞导致碘油沉积不满意,6.4%(6例)瘘口过大或瘘口过于弥漫未能封堵。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绝大多数肝癌伴AVS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瘘口封堵,改善了肝癌合并AVS的疗效,对瘘口的栓塞处理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总结5例手部动静脉畸形的介入疗法。方法经患侧肱动脉置管,对畸形血管供血动脉分别超选和栓塞。栓塞采用高温处理的明胶海绵颗粒、丝线段、平阳霉素和弹簧圈。结果5例中共栓塞13支供血动脉,栓塞成功率100%。1例复杂畸形得到有效控制,3例临床治愈和近期1例在观察中。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是治疗手动静脉畸形的一种安全、成功率高和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动脉导管栓塞(TAE)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9月-2005年9月的16例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急诊TAE治疗过程.16例患者中6例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结果16例患者急诊TAE治疗均止血成功,成功率100%.从肿瘤破裂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发现血性腹水到TAE治疗结束时间为1.5~5 h,平均3.6 h,其中3例为1.5 h.TAE止血治疗后每例患者进行了2~6次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平均3.7次,结合CT导引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CT-PEI)5~9次/例,平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的不同类型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动脉入路在供血动脉内采用低浓度NBCA胶、弹簧圈、游离纤毛钢圈、PVA等栓塞治疗;经静脉入路在瘘口静脉端用弹簧圈栓塞,或直接开颅手术夹闭瘘口、静脉窦表面颅骨钻孔后直接穿刺作静脉窦内栓塞及静脉内支架植入等方法治疗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DAVF 32例.结果 8例前颅凹底DAVF,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2例治愈,3例临床好转;3例(1例经静脉入路治疗失败后)前颅凹底入路行开颅瘘口直接夹闭治愈.14例海绵窦区DAVF,7例经眼上静脉入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DSA对肝硬化非肿瘤性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诊断价值.方法 170例非肿瘤肝硬化患者在接受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行DSA检查.对造影图像进行动态播放观察,记录APS出现时相、持续时间和相应区域肝实质染色特点,对非肿瘤性APS和肝癌造影特征作鉴别.对术中发现的小肝癌行节段性TACE治疗.结果 170例肝硬化患者DSA检查中31.7%显示了APS相关征象(54/170).术前CT检查未见APS的142例中21.8%在DSA中显示了APS(31/142).23例增强CT不均匀强化病例均有D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采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蛳 butyl 2?蛳 cyanoacrylate,NBCA)胶栓塞治疗肝癌伴重度肝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shunt,AP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NBCA胶栓塞治疗1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有门静脉主干表现为离肝血流的重度APS患者。随访和分析12例重度APS患者的手术前后APS改善情况、肿瘤反应、生存期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接受NBCA胶栓塞的12例患者在术后即刻造影显示APS迅速改善。而在进行随访复查造影的10例中,有8例的APS得到持续改善。按mRECIST标准在首次栓塞术后第4个月肿瘤取得最大疗效;接受随访的病例中部分缓解为2/10,疾病进展为3/10,疾病稳定为5/10。患者的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33%,8%;中位生存期为275 d,介入栓塞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NBCA胶栓塞肝癌合并重度APS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比较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 )与单纯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两组,32例给予TACE联合PEI 治疗,32例给予单纯TACE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资料具可比性;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肿瘤大小及AFP变化;随防1、2、3年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结果联合治疗组和TACE组肿瘤缩小总有效率分别为84.4%、62.7%,联合组和TACE组AFP转阴率分别为77.4%、50.0%;联合治疗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9%、71.9%和37.5%,中位生存期34.5个月;TACE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31.3%和12.5%,中位生存期19.5个月。与联合治疗组相比TACE组肿瘤缩小总有效率,AFP转阴率,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ACE联合PEI 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栓塞微球对肝癌的栓塞性能,观察经导管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3例(34个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射半量化疗药物及碘油3~5ml 后将栓塞微球0.5~6ml 混入适量对比剂透视下注入,至血流明显减慢或血管铸型时停止。每隔1个月复查肝脏增强CT或MRI 、血清AFP。如病灶仍有强化或新生病灶、AFP继续增高者重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无CR,PR9例,NC13例,PD1例。有效率(CR+PR)为39.1%,获益率(CR+PR+NC)为95.7%。28/34枚血供丰富、强化明显的病灶中首次治疗后有17枚有残余强化,另11枚病灶完全栓塞。17枚有残余强化的病灶中,10枚病灶重复治疗,其中3枚获完全栓塞。11枚完全栓塞的病灶在2~9个月的随访中,4枚再次出现残余强化,2枚重复治疗后均获完全栓塞。AFP阳性的18例患者中,11例明显降低,6例无明显变化,1例明显升高。术后观察5~14d,发热18例,肝区疼痛11例,恶心呕吐6例,ALT较术前明显升高2例,BIL明显升高1例,WBC均无变化。结论栓塞微球经导管注射治疗肝癌,栓塞性能优越,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优良的肿瘤栓塞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癌合并肝动脉 门静脉瘘(HAPVS)患者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肝动脉造影检查及肝动脉栓塞术,并对不同类型的HAPVS分别或联合使用弹簧钢圈、明胶海绵条或PVA颗粒行瘘口栓塞术。结果 本组27例中16例为中央型肝动脉 门静脉瘘、11例为周围型;20例为逆肝血流;23例伴有腹水。栓塞术后,本组病例瘘口全部一次封堵成功,术后1 ~ 2 d内消化道出血停止。1个月后再次行DSA检查,见肝动脉 门静脉瘘消失。16例腹水消失,7例腹水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未复发。结论 肝动脉 门静脉瘘是肝癌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肝动脉DSA检查可明确诊断,瘘口栓塞术是目前治疗肝癌肝动脉 门静脉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癌氩氦刀(ECS)术后的DSA影象特征.方法本组对38例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32例,转移性肝癌6例)作氩氦刀治疗,术后分别在7 d左右、30~60 d行肝动脉或超选择血管造影.结果单个冰球覆盖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5 cm以下的单发病灶,冰球覆盖较完全.冰球叠加覆盖的病灶形态多为不规则形.巨块型,弥漫结节状,治疗区内可见到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冰球覆盖遗漏区18个,肝动脉-静脉和肝动脉-门静脉瘘各4例,穿刺道出血5例,造影剂外溢6例.ECS治疗区域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ECS治疗术后并行肝动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但是,遇到有些情况,TACE仍然比较难治.难治性肝癌应该包括:肿块较大;病灶较多;肝功能较差;伴有门静脉癌栓;伴有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或伴有肝动脉-门静脉分流、肝动脉-肝静脉分流;或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必须慎重处理,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