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4,(2)
狄更斯生活在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是一位伟大的英国小说家、评论家。他一生创作出十三部半长篇小说,多部中短篇小说。在他的作品中,他成功地刻画了这样一类人----他们平凡,饱受生活之苦;他们弱小,受尽命运拨弄。在狄更斯笔下,他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狄更斯作品中典型苦难人物的描写,结合悲剧理论,试图对狄更斯塑造的苦难人物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本文试图以狄更斯小说《双城记》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即"复仇女神"得法日太太、"仁爱与宽恕的化身"马内特医生以及"爱与救赎的自我牺牲者"律师卡顿为代表,阐述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人性扭曲,反对暴力,反对以暴制暴;仁爱与宽恕;基督教义式的爱与救赎和自我牺牲。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来探析狄更斯的这种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5)
区别于其他表演类的选秀节目,《顶级厨师》提供给选手的是追求美食梦想的机会。该节目因其精巧的创意构思和成熟的电视表现手法获得了稳定的收视人群。美食作品不能通过电让观众感知,但是节目中的人物特色鲜明,形象丰满,已然成为了节目的收视亮点。在塑造这些人物上,节目重点运用了冲突和悬念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
本文以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主要人物的音乐形象塑造为主线,首先介绍了该歌剧的创作背景和基本剧情,然后以剧中的故事情节和著名唱段为例,分析了莫扎特对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希望对声乐学习者和爱好者的音乐欣赏及演唱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4)
狄更斯是著名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在其名著《双城记》中,站在人文主义的立场,对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既揭露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罪恶,又批判了"激进派"丧失人性的报复行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吸纳汉文化是日本文学的重要传统,而吸纳不代表单纯地模仿,日本文学在对汉文化的继承中,也体现出诸多的发展。《竹取物语》是在民间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以赫映姬的形象为例,可以更好地探讨作品中对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一座高峰。他的创作思想在俄国作家中独树一帜,他以独特的精神人格和审美意向成为文学界关注的中心。本文以《罪与罚》为具体研究对象,旨在考察陀斯妥耶夫斯基矛盾的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8.
9.
《Planning》2013,(12)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新闻人物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通讯类型。人物通讯在写作上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常常和议论、抒情结合起来,人物形象较为丰满,精神境界得到充分揭示,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是新闻传播者的审美意识与受众对通讯作品的审美要求两者的有机统一。新闻作者笔下的人物通讯作品中,所展示出来的形象美与语言美,既是新闻作者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人物通讯作品产生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