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军伟  张贵凯  尹怀庭 《规划师》2007,23(10):64-66
准确、清晰的城市功能区定位,对合理引导该区及所在城市的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及综合竞争力意义重大.河谷型城市功能区具有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内涵,适宜发展为城市的"绿心"、城市中心区的景观"客厅",为城市中心区市民提供大规模的休憩用地,发挥疏解中心区交通、居住功能的作用,可建设成河谷型城市的生态景观功能性复合区.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城 市生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国情,在 分析当前绿色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的基 础上,借鉴传统城市“绿心”的思想内涵,针 对旧城绿色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旧城“绿 心”的建设思路,并从规模等级、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交通建设4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并以江西省鹰潭市旧城“绿心”规划为例,以 期为对我国旧城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手段。将"城市双修"理念引入与城市建成区联系最紧密的城市绿心中,进行城市绿心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该实践有别于常规的生态修复规划,针对生态条件优越的场地提出了生态修复与优化提升策略。通过学习国际大都市城市绿心的建设经验,探索城市绿心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的基本思路与技术策略,并以武汉市东湖绿心为例,提出前期评估、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与规划绩效测算的具体技术方法,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高密度集聚建设往往导致最为激烈的城市问题,面临来自环境污染、公共健康和社会分异等多重矛盾的叠加。绿心作为一种大规模绿色开敞空间,能否成为应对挑战的一种城市设计空间策略?通过分析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绿心实践及相关研究,认识到绿心的植入能为高密度的城市环境提供显著的外部正效应。就中国绿心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尚缺少以绿心作为应对高集聚挑战的空间类型的理论认识,在城市设计维度亦缺少相关技术探讨。在辨析绿心定义、探讨其"规模"界定,以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绿心对于高密度建成区结构健康化的效用,进而提出绿心本体、绿心边缘和绿心触角3项绿心城市设计构成要素,以及区域关系、生态主导、边缘激活、路径连通和功能复合5个维度的绿心城市设计分析框架,再以广州海珠湿地为例说明具体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情况,为绿心类型的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心"已成为当今城市中心重要的功能组成部分,"绿心"概念的提出代表着城市绿地从单一的公园概念向城市功能系统思维的转变。深圳光明新城中央公园的规划充分考虑公园和新城的关系、城市未来生活方式等问题,成为展示光明新区独特城市魅力以及提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有先锋性的城市开放空间。通过对城市"绿心"历史溯源与实践研究,总结城市"绿心"的重要功能与特征,并以光明中央公园为例深入解读"绿心"的规划思想与规划探索。  相似文献   

6.
河谷型城市是指城市主体(城市建成区或中心城区)在河谷中形成或发展的城市[1]。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其城市空间形态具有适应自然环境约束的典型特征。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河谷型城市——延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延安市地形地貌、建设现状等的现场调查,分析现阶段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对延安市七里铺片区公共空间特色塑造和规划引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其他类似的河谷型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如今大部分"城市绿心"更多是承担城市的生态保育功能,以保护为主,严控开发,其空间较为封闭,功能相对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城市对"城市绿心"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本文针对北海"城市绿心"面临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及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结构布局优化、集约化土地开发、节能减排、发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可持续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保护性开发的相关规划理念策略,根据实际发展条件提出个性化的策划项目,使北海"城市绿心"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使其各种价值实现最大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园城市”是新时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的新模式。“公园城市”强调绿色空间作为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与城市建设空间在功能和用地等方面混合布局,即“公园化城”;也强调以绿色空间为载体,统筹生态、功能、景观、业态、活动组织等多维要素的共同营造城市氛围,提升城市的活力、吸引力和开放度,即“场景营城”。提出5种典型的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类型;提出“生态嵌合、形态耦合、仪态契合、业态混合、活态聚合”“五态协同”的公园城市场景营造策略;并运用“五态协同”理念就5种典型的公园化城绿混合单元的具体营建运营策略进行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长远发展得益于城市活力的营造,滨水空间活力是构成城市特色景观的重要因素。其异质性特征正是城市特色文化挖掘的具体表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策略是体现异质性城市活力的主要方式,通过景观空间的设计构成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依托城市滨水空间场所的规划布局,引发"人——场所"的交流。研究该设计策略能为滨水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对城市整体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路郑冉  戴锏  孙伟斌 《华中建筑》2014,(11):171-173
社区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该文将从社区规划的一个方向——社区空间形态营造方向入手,对社区空间及社区核心区的营造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该文首先对城市社区空间营造提出相应的原则,并且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单核心型社区、双核心型社区、多核心型社区以及轴核心型社区四种城市社区空间形态类型,最后提出社区核心空间营造的要点。该文的分析与研究都是为了给社区规划中的社区的空间形态营造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希望借此文章为今后社区规划以及社区建设的研究一些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门户空间作为河谷型城市的对外窗口,是城市功能和环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谷型城市与外部的重要连接点,同时作为河谷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边缘区域,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成为新常态。本文以延安市万花高速公路出入口环境整治规划为例,探索了陕北河谷型城市门户空间设计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与城绿格局的不断演化,城市建成区内的绿色空间也发生新的变化,不断出现的超大型绿色空间便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新特征。这一类型的绿色空间以其超大的空间载体、生态容量及功能载荷,在很多方面突破传统城市公园的特征而自成一格,因此需要重新审视超大型绿色空间的规划技术路径。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规划为例,结合在规划方案征集过程中的思考,总结规划技术特点,研究该类绿色空间的规划策略,探索新时期城绿关系的新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时代公园城市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鉴于存量优化提质的发展背景,旧城更新语境下如何营造公园城市成为重要课题。然而由于建成区密度较高,难以开辟新的绿色空间,更难形成有机联系的绿色网络;而且有些城市建设中忽略了与自然要素的呼应关系,造成"大湖之邑不见湖"或"依山之城难透绿"的尴尬局面;加之废弃地等消极空间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同时旧城往往缺少具有人文活力的公共空间形象。针对旧城更新语境下营建公园城市面临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城景重构、城市针灸、腾笼换鸟、织轴成网、人文植入五大策略。本文以巴塞罗那为实证研究,借鉴其城市更新中对绿色公共空间体系的构建方法。巴萨罗那通过海岸线的优化利用以及山海大通道的建立,重构了山—城—海的融合关系;并以小尺度介入营造了大量微型绿色空间;通过废弃空间再利用激发城市活力,结合交通设施改造实行"绿轴计划",进而形成了一个功能复合的公共活力网络;并通过艺术点缀彰显人文之城的气韵。  相似文献   

14.
绿色开放空间是城市实现温室气体减缓排放和城市气候适应性提升的重要空间载体,因此在传统的开放空间设计方法之外,探讨气候变化视角下的绿色开放空间城市设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基于RS、GIS等数字技术,根据"二维绿量"和"建成环境降温需求"两方面综合评价绿色开放空间的气候调节效应,并基于此将北京中心城区划分为四类设计策略分区,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儿童营造健康且有益于其成长的环境已成为当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必要部分。城市中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多种多样,但国内外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意识到"接触自然"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这也得到了欧美国家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证实。儿童游戏空间中的自然元素毋庸置疑成为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本文旨在探索中国城市公园内儿童游戏空间中自然元素的应用情况,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中87个城市公园的儿童游戏空间进行调研,尝试弥补国内儿童友好型城市中游戏空间的空白,以期提升未来儿童友好型城市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质量。研究发现,国内儿童游戏场地具有普遍自然性不足、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采用丰富的自然材料来提高游戏场地的自然性,同时应尽快推出相关设计导则或规范。  相似文献   

16.
山地河谷型城市是在一定地质地理 条件下形成的,城市形态研究可以揭示其发 展过程,为优化城市形态、改善城市环境和 完善城市功能提供重要依据。选取9个典型 山地河谷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两个典型 平原城市为参照,采用基于标准化变量的空 间句法线段模型对城市形态影响力进行定量 分析。研究发现: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河谷 型城市穿行度略高,但可达性极低,反映该类 型城市以降低整合度来换取较高穿行度的发 展规律;山地河谷型城市前景网络由一条或 两条空间影响力高值轴线构成,但其影响力 较低,且分布范围有限。山地河谷型城市破 碎与分散的形态对城市物质空间具有重要的 影响,体现了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公园里的中心城区——福田公园城市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学文  于光宇 《风景园林》2020,27(10):27-31
近年来公园城市开始成为高品质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对相关理论背景的研究,并结合福田公园城区规划的项目实践,探讨中心城区建设公园城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福田区以建设“公园里的中心城区”作为总体愿景,创新性地提出2个层次目标,分别是以绿为底构建公园城区活力网络,整合公园绿地、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以人为本让公园融入城市生活,从“空间营造”到“场景塑造”。通过强化连接、城园融合、活力提升三大策略落实福田公园城市建设发展路径,为中心城区建设公园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城市绿心是指城市群或城市片区之间具有一定规模、由多个组团围合的绿色空间,其性质不是单纯的城市中央绿地,而是包含公园、林地、农田、湿地等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具有联通生态要素等复合功能1,2。城市绿心是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其保护规划和建设能有效整合城市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保障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绿心”概念最早在1958年于《荷兰兰斯塔德发展纲要》出现3,自此绿心规划理论得到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态与艺术的融合--绍兴市镜湖景区概念性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向荣  韩炳越 《中国园林》2004,20(11):20-24
镜湖景区是绍兴市"组团 绿心"城市结构中的绿心.概念性规划依照"绿心"理念,将现状、社会、生态、艺术四层面叠合、构建,形成绿色生态休闲空间.特别是通过对一些有意义的地域元素的保留和改造,使场地文脉得以延续与再生.镜湖景区将是未来绍兴和周边城市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与产业高速发展,城市空间迅速扩张。由于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鲜有考虑固有的空间特征这一重要因素,使得许多中小城市固有的空间特征在城市空间扩张的过程中逐渐消亡。该文以黄土高原塬体河谷型小城镇——黄陵城镇空间为例,梳理该地域自然和文化环境的空间要素,从地域山水城空间格局特征、天际线空间特征和城市建筑尺度特征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试提出在促进城镇空间和谐发展的基础上,为保持黄陵县固有空间特征的城镇整体空间格局策略、城镇天际线规划策略和城市建筑尺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