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刺套针在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血管造影诊断BCS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5例肝静脉膜性阻塞为主及9例下腔静脉完全性阻塞患者使用穿刺套针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破膜并行球囊扩张术或(和)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14例穿刺套针均成功越过阻塞部位,16例PTA或内支架置入后造影证实阻塞段已开通,肝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85kPa,下腔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21kPa.结论穿刺套针的应用显著提高了BCS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开通技术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6年12月-2009年8月采用预开通技术治疗的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9例,先行下腔静脉造影,而后使用直径12~16mm的球囊导管预扩张下腔静脉以恢复下腔静脉正向血流;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促进血栓溶解;血栓溶解完全后使用直径25mm/30mm的球囊导管扩张下腔静脉以充分开通下腔静脉。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血栓溶解情况及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9例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患者均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预开通下腔静脉后,除1例因再次阻塞下腔静脉而改行可回收支架治疗外,余8例患者血栓逐渐溶解消失,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成功实施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后随访除1例下腔静脉再次阻塞外,余8例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再次形成。结论预开通技术治疗BCS合并下腔静脉内陈旧性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HVBCS)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误治分析。方法13例误治的HVBCS患者,5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8例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分析13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经DSA造影进一步证实后予肝静脉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表现,无明显下腔静脉阻塞症状。CT或(和)MRI 示肝尾状叶明显增大,DSA示下腔静脉呈外压性狭窄。13例均成功实施肝静脉成形术;其中4例行单纯PTA,9例行PTA+支架,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HVBCS的下腔静脉狭窄不是其本身病变,而是肝尾状叶代偿性增大压迫所致。肝静脉成形术是一种正确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钝性开通技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96例患者中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33例,其中15例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透视下,使用开通导丝开通闭塞段下腔静脉.结果 96例技术操作全部成功,下腔静脉开通率100%,未出现心脏压塞、下腔静脉破裂、胸腔出血、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钝性破膜开通下腔静脉闭塞段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费用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可回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BCS)合并血栓形成的中期疗效。方法8例下腔静脉合并血栓BCS,采用术中抗凝溶栓治疗后,行钝性破膜小球囊预扩张后植入可回收支架,最后使用大球囊充分扩张闭塞膜。术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待血栓消失后经颈内静脉将可回收支架取出。其中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合并血栓患者同时置入“Z”型支架。术后用彩色多普勒随访疗效。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介入治疗,血栓均在短期内消失,可回收支架顺利取出,术中未发生肺动脉栓塞和其他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12个月,2例下腔静脉狭窄,余6例可回收支架置入部位未见血栓形成、局部再狭窄及管壁增厚等情况发生。结论使用可回收支架治疗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上腔静脉支架成型术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15例,包括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食管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均先行右锁骨下静脉或肘静脉穿刺插管至阻塞上段作造影、测压,显示阻塞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及有无血栓等情况,再经右侧股静脉穿刺入路置放上腔静脉支架.结果 15例患者均1次成功地植入上腔静脉支架,1例患者因狭窄范围超过10 cm而导入2枚支架,其余均置入1枚支架.术后造影显示血流恢复通畅,手术前后梗阻远端测压从术前的(3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搅拌溶栓技术在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04年8月-2009年3月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5例,首先经股静脉途径行下腔静脉造影,而后开通下腔静脉,再采用搅拌溶栓技术溶解血栓,直至血栓完全消失,最后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下腔静脉通畅情况。结果5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形成患者均为下腔静脉膜性阻塞,采用搅拌溶栓后血栓均完全消失,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术后随访下腔静脉血流通畅,无血栓再次形成,无一例下腔静脉再阻塞。结论搅拌溶栓技术可用于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内新鲜血栓,能一次性完成整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内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56例下腔静脉梗阻患者采用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治疗。放置支架前后分别行下腔静脉造影,对下腔静脉狭窄或梗阻段长度、直径、压差进行分析。结果156例患者置入179枚支架。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长度为(6.1±2.2)cm,狭窄段压力差由(2.1±0.5)kPa降为(0.5±0.11)kPa。狭窄段直径由(0.33±0.11)cm扩张至(1.6±0.4)cm。术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随访2~24个月,支架通畅率为86.7%。结论置放Z形自膨式金属内支架,是对肝脏肿瘤引起的下腔静脉梗阻行姑息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8例肺癌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经螺旋CT和静脉造影明确诊断,以阻塞远侧静脉压大于22mmHg 为支架植入适应证,支架植入前明确伴有继发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及溶栓治疗,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前后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结果28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0枚,3例支架内继发急性血栓形成,经过保留导管溶栓治疗成功溶解血栓,2例术后出现肺栓塞,经过血栓抽吸+抗凝溶栓治疗症状缓解,1例3个月后上腔静脉综合征复发,再次植入1枚支架后上腔静脉重新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上腔静脉支架植入联合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肺癌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症状迅速有效、微创、并发症较少,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6例下腔静脉双膈膜性 Budd-Chiari 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结果,其中5例表现为下腔静脉长段阻塞,1例为短段阻塞,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采取了分次破膜,明显降低了开通的难度和风险。作者认为:血管内支架(EMS)植入可有效地防止双隔膜性 BCS 术后再狭窄,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