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院民居也叫"院落"式民居或"天井"式民居,主要包括庭院、正房、厢房、倒座等。它以庭院为中心,房屋则建造在庭院四边,正房的方向通常是坐北朝南,耳房则东西都有配列,倒座通常面朝正房,这样在总体上呈现出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空间特色。云南的合院民居有自身的特点,从汉文化传播发展而来,并在汉民族建筑文化与少数民族建筑相互交融及彼此渗透中不断发展,独具特色。而且由于云南地区各地存在不同的丈化历史和实际情况,其合院式民居就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点,像昆明、丽江、大理、建水、石屏的合院民居的空间特色就各不相同,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2.
张捷 《云南建筑》2005,(6):8-11
合院式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大类别。也称为官室式或庭院式住宅,是中原汉民族传统的居住形式。其以庭院为中心;在庭院四边布置房屋,正房基本都坐北朝南,厢房配列东西;倒座居南朝北。形成一个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开敞、向心方整的平面型制。这种居住模式的普遍采用,与中因封建社会儒家学说的礼制秩序思想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疆,在自身特定的地域环境和众多的民族文化条件下,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居住形式,如井干式的'术.楞房、杆栏式的竹楼以及土掌房等,合院式民居是中原文化传播并影响到云南各地而出现的居住形式。就云南合院式民居的分布来看。主要在云南腹部地区的城镇和汉族地区。如滇中昆明及附近通海一带的“一颗印”民居、滇南片汉族聚居的建水、石屏地区的“三间六耳下花厅”、“四马推车”合院式民居;其次分布在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白、纳西、彝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大理白族地区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式台院民居、丽江,纳西民居等,这些民居都秉承了中原合院民居的特质。但由于各地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地的合院式民居在平面组合、空间形态和立面造型上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多样的形式。本文下面所述的腾冲和顺合院式民居便是滇西汉族聚居地区的一枝独秀。这里采用比较法,通过把已普遍被大家认知、熟悉的云南“一颗印”民居、大理民居、建水民居与腾冲和顺民居相比较.归纳总结出和顺民居的特点。把腾冲和顺民居完整清晰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3.
云南汉式合院民居受到明清时期汉文化及其建筑技艺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民居木构架的形式和建构技艺上,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差异。滇南的通海匠系和滇西的剑川匠系是云南两大木构技艺匠作的主流体系。云南各地的汉式合院民居也基本遵循这两大匠作体系的营造规律不断演化。重点分析了云南汉式合院民居的木构形式、屋顶构造等,探寻两大匠作体系的构架形式、构造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特点,以及建筑文化对构架形式的不同影响,进而获得对这两大匠作体系的建构工艺与应用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石板民居的结构、构造与材料等方面研究了土地岭村石板民居的建造技术,指出了该地传统民居建造技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息息相关,体现了豫西南传统石板民居的许多建筑特点,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护该类型民居建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边疆大省,其独有民族之一的白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滋养影响下,云南的白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合院式民居建筑.本论文通过实地考察以云南白族的合院式民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居的建筑单元和建筑群两部分的研究,旨在总结和归纳出云南山地白族合院式民居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高洁 《古建园林技术》2020,(151):52-56转67
众多传统民居面临着去留抉择,工匠断代,匠场衰落,师承体系瓦解,导致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无法传承。探索传统民居的“源”与“流”,归纳构架特征和营造技艺,发掘传统民居大木构架的匠作谱系与流变关系,是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关键。云南汉式合院民居与江南传统建筑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明清时期大量江南移民进入云南,形成“汉来夷走”的态势,文化输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营造技术,云南汉式合院民居继承了江南建筑优越的结构适应性,并与本土构造技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匠作体系,传承至今。通过对云南和江南合院民居的构架形式、构件特征和营造技艺的归纳,探索其中的系统性、关联性,促进对非物质营建经验及乡土建筑演化规律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干栏是一种形式独特的中国传统民居,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它和采用板筑技术的“生土建筑”并称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两大基本形式。鄂西干栏和云南干栏,两者都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树屋”形式,只是随着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与其他文化交流等因素的不同而在发展上略有区别。从建筑形式、空间、建筑材料及技术、文化等方面将鄂西干栏与云南干栏进行比较,从中看到住屋文化由西南到中原逐步相融合,建筑形式从干栏式到半干栏式再到合院式的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冀南清漳河谷留存着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人文气息浓厚,地域风貌独特,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文章以冀南原曲村的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民居测绘,从其营造思想、空间形制、装饰技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建筑内在的建造逻辑,并通过与北方平原地区的传统合院民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炼出清漳河谷传统村落民居的地域性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9.
冀南清漳河谷留存着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人文气息浓厚,地域风貌独特,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文章以冀南原曲村的传统民居为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与民居测绘,从其营造思想、空间形制、装饰技艺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建筑内在的建造逻辑,并通过与北方平原地区的传统合院民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炼出清漳河谷传统村落民居的地域性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0.
河南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  栾景阳  刘若瀚 《建筑科学》2012,28(6):10-13,23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本文以豫北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为例,从院落布局、单体建筑、建造技术等方面分析其所体现出的节能思想。本文研究对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东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格构造进行了概述,对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空间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李晔凌 《城市建筑》2014,(29):184-184
本文对东北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格构造进行了概述,对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空间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合院式民居:湘西窨子屋、徽州民居和云南一颗印为例,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对其从空间形式、空间整体秩序、布局形制、平面布局特点、造型风格、装饰装修、民居的材料、民俗文脉、民居整体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传统合院式民居的地域特色,有助于地域性研究和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我国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许多共同的传统特征,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将东北汉族传统民居与其发源地——中原汉族民居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存在与发展变化的因缘关系,力求对东北汉族传统民居有一个新的认识,并希望能为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冷泉古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两渡镇,村内现存建筑遗产丰富,其中传统民居院落40余座。古村的传统民居以合院式为主,且大部分的正房为窑洞,厢房和倒座房为向内单坡的瓦房建筑,每个院落单元具有很强的围合感,体现了村落的防御性。村中传统民居格局规整、形式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文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绘、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对古村的民居特色、院落形制和民居建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虚实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院式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虚与实是合院民居建筑空间的基本构成规律。合院式民居建筑空间通过虚实相生、虚实结合和虚实变化等虚实处理方法,营造出了灵活、自由、含蓄的空间意蕴。  相似文献   

17.
荥阳民居砖雕装饰题材丰富、分布广泛、特征鲜明,代表了豫中地区传统民居砖雕装饰的技艺水平。本文基于对荥阳地区现存大量传统民居砖雕的实地调研和测绘,从题材内涵和砖雕载体两个方面对砖雕的装饰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得出荥阳地区合院式传统民居砖雕的地域文化特性;在记录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希望能为"美丽乡村"时代背景下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滇西地区的背景梳理和对其乡土民居的调研分析,试图总结该地区乡土民居建造形式的基本特征;通过与云南大理剑川地区的建造做法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滇西地区的乡土民居在特定地理环境、民族文化、时空背景下的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19.
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以湖南传统民居建筑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国正  余翰武  隆万容 《华中建筑》2007,25(11):126-128
湖南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气候温和湿润.该文从传统民居的结构、构造与材料工艺等方面研究了湖南民居的建造技术,指出湖南传统民居的建造技术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等因素相关的.建筑技术结合建筑装饰,特色鲜明,技术较高,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许多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颗印"民居作为中国古代民居的代表之一,广泛流行于云南、陕西等地,其中昆明海晏村"一颗印"民居具有浓厚的云南本土气息,在云南的建筑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在实地进行测绘之后,详细介绍了海晏村"一颗印"民居的建筑技术特点,并以此为根据简单梳理了建筑技术与建筑功能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并且以建筑发展的历史为脉络,论述建筑技术对建筑功能与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