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3):117-118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文论著作,每一篇都阐述了对于为文的指导。作为"文之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正纬》篇,既体现了刘勰"宗经"的指导思想,又说明了谶纬对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5)
<正>周德钿先生七十岁了。最近安徽歙县文联《紫阳》编辑部为纪念其从事文学创作五十周年,出了一期由新安画坛名家王德祺先生组织编写的专辑。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草根作家,为什么竟会有如此的"待遇"?在当下还不十分富裕的乡村基层,依然有许多人选择了文学创作这条清贫之路。这群人并不富有,但是腹有诗书,内心高贵,如蜜蜂采蜜一样坚持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2-3
《圣女贞德》是萧伯纳60多岁创作的闻名世界的著作,萧伯纳也因此戏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称为是"理想主义和博爱的标记"。《圣女贞德》是萧伯纳的文学创作中鲜有的悲剧,以英法战争中的真实历史人物贞德的人物事迹进行描述,展示了一个无所畏惧、舍己爱国的女英雄形象,但是女英雄的行为却不被人理解,被当时社会所荼害。本文通过对《圣女贞德》的理性和感性分析,来探讨《圣女贞德》中的悲剧描写。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
<正>编者按:本期专题刊发的是第十二届《哲学分析》论坛"走向伦理精神——樊浩教授学术作品研讨会"又一组评论和回应文章。陈继红教授的《道德本性谋划的儒家进路——以樊浩先生"‘德’—‘得’相通"论为中心的讨论》对"‘德’—‘得’相通"论在中国文化中何以成立,以及"得"的"内在利益"与"外在利益"这两层内涵何以达成和解的问题加以追问,通过分析经典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既各自独立而又融会贯通。历史上很多文学家,徜徉于文学和书画之间,形成了文人书画艺术传统。贾平凹先生秉承中国传统文人作书为画的人文传统,深得中国文学和书画艺术之精魂,集文学创作和书画艺术于一身,其"文美、字奇、画怪"。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2)
<正>学校教育以德为先、以德为本。正如习主席提醒年轻学子的"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校德育工作要紧抓本质,从思想本源入手,让德育入耳入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厚重的精神内涵,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把中华民族创造出的优质精神财富用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提升学生思想素养的良方。基于此,福州教育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0)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是当前基础性教学的根本任务,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与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也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当前发展来看,"立德树人"已经渗透到不同学科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在结合其他教师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分析与总结,积极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为"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落实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德美课程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在跨界视角下对德育、美育等校本课程整合、融合和提炼后的一种课程形态。其课程设计理念是根据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综合学校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教学目标进行的内容、形式和活动上的整合、扩展和延伸,以此来探索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理念系统化、可操作化的实施途径和有效方法。通过这套德育校本系列课程的实施,初步形成"法约之,礼规之,文浸之,习养之和德尚之"的学校整体德美课程的模式建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
关于选人用人的标准从古至今不尽相同,但历朝历代的开明政治家和统治者均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选用优秀人才的根本导向。在历史上我们既可以看到在选人用人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创造的政治清明与赫赫伟业,也能够发现由于选人用人时德才失衡、有才无德造成的朝政腐败与民族灾难。从而得以让我们从历史的视角认识到选人用人"以德为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正>《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为了纪念张思德同志发表的一篇演讲稿,它是说理文,小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体。为了引导学生体会说理文文体的表达特点,我敏锐地抓住文本中所呈现的"训练点"进行适当的言语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写法迁移尝试运用"的过程,至今想来令人振奋,记忆犹新!"写法迁移"只有在引导学生深悟文本,发现语言规律,提炼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教学第二段时,我采用"顺学而导"方法,带领学生通过联系资料、对比朗读、抓关键词等方法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