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7)
老舍和张爱玲的小说中"鞋"意象的多重涵义,既是两人对传统文学中"鞋"意象内涵的继承,更是对其意旨的拓展。他们小说中的"鞋"意象既是相似的,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张爱玲的《鸿鸾禧》是一部融注了张爱玲以喜写悲艺术手法的小说,通过对玉清悲凉的喜事、娄太太的边缘化等女性形象悲凉遭遇以及悲凉意象的书写,使新婚之喜异化为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故事,将喜的表象异化为女性人生及婚姻悲剧化的内核,消解了喜,发掘了悲,突出了张爱玲小说"苍凉"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4)
张爱玲是一位富于传奇的女性。她出身名门,地位显赫,才华横溢,是现代一位知名女作家。但她却有一段不幸的爱情,她的身世、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爱情等方面对她创作的作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探究《金锁记》悲剧性上着重分析张爱玲的生活背景,进一步深入分析《金锁记》文本,了解作品中人物、语言、意象、社会环境等,体会张爱玲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所渲染的悲凉的小说氛围。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意象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其中"桃源"意象是被古典园林反复再现的典型意象。"桃源"意象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桃源景象为起源,其所蕴含的田园思想、隐逸情怀成为中国文人理想园居的典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桃源"这一典型文化意象的研究,以圆明园武陵春色、留园缘溪行两处园林景观为例,探讨古典园林中"桃源"意象的表达,解读其在选址、布局及造景要素组织中所呈现出的设计思想以及园林意境创造手法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园林意象论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5)
在绘画中,图式语言承载着画家的思想和精神。画家借助一定的规则对图式语言进行规范和调整,使其能够逐渐完善并发展起来。在水墨人物画中,画家通过艺术创作将自己对世界的感知以意识思维加工,并借助艺术媒介,建立起一种独特、有序的意象图式语言,从而使作品得到升华,使绘画艺术更有思想、更加精深。意象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审美过程中,意象是对创作主体的印象和感悟。在水墨人物画中,"意"依附于"象"而存在,"象"因有"意"而具有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7):12-13
张爱玲擅长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繁杂的意象。本文试以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为例,分析作品中月亮、服饰、团扇等意象。从而探析这些意象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构建以及对悲凉沉郁的意境的烘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9)
文章通过探讨设计中的主观意象创造与实际应用相适应的关系,阐述意象创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及其适度性原则。意象创作是设计者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也可以是设计者单纯的内心思想传达。意象既有图形的视觉化,又有心理的情感化,它以有限的现实空间表现无限的虚幻世界。意象创造的图形意义、表现意义和象征意义是平面设计的灵魂。意象创造的出现给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清新之风,但过度的"意象"则会适得其反,令人反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4)
当代美学家叶朗、朱志荣等注重从本体论角度建构中国的意象美学理论,提出"美在意象""美是意象"说,认为"意象"是美的"动态本体",其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种嫁接中西方美学理论话语的尝试充满着难于调和的矛盾,"本体—现象"是西方哲学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二元对立关系,本体是绝对、静止和恒定的,现象则是动态、生成和过程化的。当借用本体论以界定"意象"时,就混淆了本体和现象的差异,就造成了本体论的误置。实际上,中国美学中的意象是反西方本体论的,是契合于西方现象学而又独具中国民族特征的化感通变思维,其在庄禅美学中体现为以物观物的天人合一的意象创造,在儒家美学统绪中却体现为以我观物的天人关系渐趋裂变中的意象创造。  相似文献   

9.
王应临 《风景园林》2022,29(3):129-135
"曲水流觞"是中国历代文人心中理想山水环境的代名词。分析历代传世兰亭图像演变,并结合兰亭考古研究,进一步探讨兰亭图中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曲水流觞"山水意象特征。研究发现:(1)历代兰亭图的图绘重心从人物转移到山水,其构图在四段落图式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2)现实世界中的兰亭几经变迁,从毫无人为干扰的自然环境演变成人工意味浓厚的纪念性园林。在历代兰亭图中,曲水流觞之地始终都处在自然山水之间,通过一或两座亭阁增添人工意趣,保持了在自然山水环境中进行极为有限人工建设的基本思想。从绘画的角度为以"曲水流觞"山水意象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理想游憩山水环境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同她的传奇人生一样,美丽而苍凉。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特殊城市,上海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张爱玲与上海是相互成就的。作品中不论是悲剧意识的体现还是都市欲望的侧写都脱离不开这座孤岛。张爱玲以一种"苍凉"的底色描绘着身处上海这个都市的弱势个体所遭遇的生存悲剧,用她的文学创作折射沦陷区的上海人民特别的心理,以上帝的视角去诉说着那个特殊的动乱年代弱势个体的无奈与悲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