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明确碘化油肝动脉栓塞与脾动脉栓塞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我们以狗为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经麻醉后切开狗的腹腔,从肠系膜静脉插入导管至门静脉,测得正常值后,阻断脾动脉测压,然后插导管至肝动脉灌注碘化油,并观察门静脉压力。我们测得狗的正常门静脉压力为5.79±0.32mmHg,阻断脾动脉2分钟后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5),灌注至5ml 时门静脉压力进一步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6.5ml 时门静脉压力差异更加显著。实验证明阻断脾动脉能降低门静脉压力,肝动脉灌注碘化油能使门静脉压力上升,并与灌注碘化油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家犬肝动脉灌注热化疗过程中的升温情况,心肺肾的耐受能力,以及术后肝脏的生化、组织学改变.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水浴式加温箱和输液泵.家犬10条,分为A、B两组,各5条,经肝动脉置管灌注化疗.A组灌注5%葡萄糖液(GS),液温43°C,时间30min,流量30ml/min;B组灌注热化疗液温45°C,时间30min,流量40ml/min,于5%GS液中加入丝裂霉素(MMC)按0.2mg/kg3条,加入顺铂(CDDP)按1mg/kg 2条.结果动物肛门温度比术前升高0.3~0.5°C,肝脏温度升高0.5~  相似文献   

3.
白芨作为一种止血中药,传统应用于多种内伤血证、外科血证及溃疡肿毒。现代药理新技术对白芨成分的深入研究,使得白芨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尤其是现代放射技术的发展,结合白芨的药理性质,使得白芨在血管栓塞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温敏药物缓释栓塞剂行肝动脉栓塞治疗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5只,以自组包载“碘海醇”温敏缓释剂泊洛沙姆407(Pluronic F 127)行肝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4周,定期复查肝功能、DSA、CT及动物处死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一过性增高, 2周后恢复正常。术后即刻行肝动脉DSA造影,见栓塞区段以下分支完全性闭塞;4周复查造影显示栓塞小动脉未显示再通;术后1 ~ 2周CT复查可见栓塞区出现肝实质液化性梗死灶,4周仍见斑点状坏死灶。栓塞区高密度对比剂CT值随时间逐渐下降,持续时间达4周,并从中心区向边缘扩散。术后即刻行肝、肺病理检查见栓塞区肝动脉段一下分支被栓塞剂完全充填,肝窦内及门静脉肝静脉内未见栓塞剂,双肺动脉各级分支内未见栓塞剂;术后3 d,1、2、4周见窦前小动脉有条絮状栓塞剂和血栓混合物;肝小叶结构完全消失,周围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结论   温敏药物缓释栓塞剂在体温下快速形成固态,达到末梢动脉栓塞的效果,同时药物缓释持续时间达4周,是一种较为安全、理想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较大,常见的有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纵隔动脉,甚至食管动脉共干,加上肿瘤或结核等病变侵蚀、破坏,使得体循环与肺循环血管之间形成瘘.因而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可引起食管气管瘘,异位栓塞,甚至永久性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着重分析根据插管水平、DSA表现及疾病性质等综合因素,灵活选用不同栓塞材料,目的是增加BAE安全性.我科自1999年6月-2006年3月,共行BAE治疗56例患者,均未出现截瘫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索肝动脉臭氧化碘油栓塞治疗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将碘化油经臭氧化2 h后备用。兔VX2肝癌模型21只,采用MRI或CT增强扫描确定肿瘤存在并测量肿瘤大小。将实验兔随机分成经肝动脉臭氧化碘油栓塞组(A组)、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组(B组)、假手术组(C组),每组7只。治疗1周后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细胞和总抗氧化能力水平;治疗后每2周行CT和MRI复查,评价相对肿瘤体积,并观察组间生存期及并发症差异。结果 所有动物完成相应治疗操作。处理后28 d,A、B、C组相对肿瘤体积分别为1.39 ± 1.48,7.21 ± 5.50,12.2 ± 7.12,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71, P = 0.005),A组和B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 = 7.00, P = 0.03)。A、B及C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7.14 ± 9.72)d、(56.14 ± 6.81)d和(46.43 ± 6.13)d。生存分析曲线显示A组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肝动脉内臭氧化碘油栓塞与单纯碘油栓塞相比可有效抑制兔VX2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兔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尝试新型温敏型栓塞剂在介入动脉栓塞治疗中应用,评价其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开展温敏栓塞剂针对HCC动脉栓塞治疗的前瞻性、单臂、开放性、单中心的临床研究。经临床确诊的晚期不可切除HCC患者,给予温敏栓塞剂血管内栓塞治疗; 直至疾病进展或最多不超过4个治疗周期。术后(30±7)d,按照mRECIST标准评价客观疗效,观察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生存期(OS)。安全性评估:NCI?蛳 CTC 3.0版标准观察和判定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试验共入组10例患者、23处治疗靶病灶。术后评效结果获得完全缓解(CR)1 例,部分缓解(PR)3 例,稳定(SD)5例,进展1 例,客观缓解率(CR+PR)为40%,疾病控制率(CR+PR+SD)90%。肝内靶病灶PFS无疾病进展期为18.4(95%CI:14.15~22.65)周,累积中位生存期mOS为46.2(95%CI:38.18~54.22)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疼痛,发热,肝功能损伤,少量腹水,腹泻等。结论 新型温敏栓塞剂具有不粘管,X线下可视,栓塞效果确实,易于术后观察疗效评估等特点。该栓塞剂并非完美,也存在使用中的一些弱点和不足。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值得尝试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为肿瘤动脉化疗栓塞技术开辟更值得期待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破裂出血.方法 对23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肝动脉栓塞止血.结果 22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1例患者因供血血管发育走行异常,导管不能达靶血管,转入外科治疗.22例患者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9例患者经栓塞术后,再根据病情行多次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 急诊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9.
肿瘤血管栓塞剂在肿瘤栓塞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常用栓塞剂为碘化油和明胶海绵,为非肿瘤专用栓塞剂。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主要是物理性肿瘤供血动脉和微血管栓塞。研究新型肿瘤专用栓塞剂,是改变肿瘤介入治疗被动现状、改善肿瘤栓塞疗效的途径和方法。重视加强基础和临床试验相结合,介入医师必须和材料研究人员密切合作,才能尽早实现肿瘤专用栓塞剂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RFA)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A组)及未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B组)行集束电极治疗后分别统计.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为(9±2)min,坏死直径(5.3±1.4)cm;B组的治疗时间为(16±5)min,坏死直径(3.5±1.8)cm (P<0.01).结论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性介入技术在肝脏移植前后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2月对拟行肝脏移植的30例患者术前行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选择造影及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并对6例肝脏移植术后怀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行造影及介入下溶栓及内支架治疗.结果 30例患者术前造影中提示肝癌11例;4例患者动脉造影显示动脉血管变异.29例患者间接门脉造影成功,其中2例肝癌患者发现门脉癌栓,2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对6例怀疑胆道和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作血管造影及相关介入治疗.其中2例成功行狭窄动脉吻合口金属内支架治疗,1例行动脉溶栓治疗,造影显示肝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其他3例介入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血管造影能够提供准确的动脉和门静脉解剖和变异信息;血管介入技术有助于埘肝移植术后早期血管并发症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虽然神经介入放射学发展很快,动脉瘤介入治疗还存在一些并发症,Onyx减少了一些并发症,本文叙述了Onyx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RFA)治疗近期局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大肠癌肝转移患者32例,病灶总数71个,其中直径小于4.0 cm的病灶41个,4.1~5.0 cm者14个,5.1~6.0 cm者9个,大于6.1 cm者7个.经RFA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大小瘤灶经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41个(41/41),13个(13/14),4个(4/9),2个(2/7).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RFA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犬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拟人体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建立犬颈动脉囊状侧壁动脉瘤模型.结果建立20条健康实验犬颈动脉囊状侧壁动脉瘤模型40枚,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均通畅者有36枚,4枚动脉瘤腔自发性完全性闭塞,但颈总动脉均保持通畅,模型建立成功率为90.0%.结论犬颈总动脉囊状侧壁动脉瘤是模拟人体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微球(NAPMS)对兔肝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8只,在DSA下,行肝动脉造影后,以8 mg/kg的剂量经肝动脉注入NAPMS,注入后10 min、1,7、14、21和30 d各取3只再次造影,观察肝动脉栓塞情况,并处死,取心、肝、肾、脾、肺、胰、胃等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同时作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结果兔肝动脉栓塞前,肝脏血管造影清晰,栓塞后10 min造影,远端微血管消逝,肝动脉增粗、迂曲.介入栓塞后第1、7、14、21和30天造影远端血管均未显影.肝脏病理结果显示微球栓塞于肝窦前小动脉。栓塞后出现一过胜肝功能损害, AST ,ALT 均在栓塞后 1d 达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 7d 左右恢复正常水平(P> 0 . 05 )栓塞后白细胞出现一过性升高,第 3 天达最高值,第 7 天接近正常水平(P> 0.05 )。结论 去甲斑鹜素微球具有良好的肝动脉末梢栓塞作用,栓塞时间在 1 个月以上,是较理想的介人栓塞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C臂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正、侧位和各种斜位及三维旋转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在工作站上寻找显露动脉瘤最佳视角,利用系统的自动定位功能使双C臂机架自动转到最佳工作角度,在此工作角度栓塞动脉瘤.结果在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检出动脉瘤,其中微小动脉瘤1例,动脉瘤小泡(动脉瘤壁上的小阜)4例(6个动脉瘤小泡).选择栓塞治疗的6例患者中5例致密填塞,再次造影动脉瘤小泡不显影,1例次全填塞,微小动脉瘤未予治疗,另1例选择手术治疗.结论双C臂二维DSA有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微小动脉瘤、动脉瘤小泡,能为动脉瘤栓塞治疗提供最佳的工作角度,使动脉瘤的栓塞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重介入栓塞对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7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术前均行DSA造影检查,其中6例病灶主要由上颌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供血,均行双重介入栓塞治疗即局部穿刺瘤体内直接栓塞+供瘤动脉栓塞;另1例仅上颌动脉供血,故仅行供瘤动脉栓塞.结果所有病灶在栓塞后造影检查中均明显缩小.结论双重介入栓塞治疗可作为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必备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在头颈部疾病中的应用.方法对41例头颈部疾病患者进行DSA检查,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治疗.结果12例鼻出血栓塞后即刻无活动性出血,随访6~12个月未再复发;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栓塞后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1例外伤动脉出血栓塞后即刻止血,无复发;14例血管畸形栓塞后随访6~12个月,明显好转3例,好转6例,无变化5例;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姑息性治疗后存活时间2年以上者3例.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头颈部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小脑动静脉畸形(AVM)伴发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科、诊断为小脑AVM患者142例,其中42例伴发动脉瘤。将患者分为伴发动脉瘤组和不伴发动脉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是否伴有出血、畸形团位置、大小及是否伴有深静脉引流。结果 42例患者共伴发61个动脉瘤,其中位于畸形团内14个,位于供血动脉上47个。畸形团内动脉瘤与畸形团破裂出血及伴有深静脉引流密切相关。42例患者栓塞治疗后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出血。结论 为了降低远期复发出血发生率,栓塞治疗小脑AVM伴发动脉瘤患者时应围绕动脉瘤处理制定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