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6)
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广西分公司的简介翻译为例,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企业简介的文本类型和功能目的,比较中英简介在语言、文体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指出企业简介的翻译应以目标读者为导向,译者应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使译文符合文化规范和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实现预期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功不可没。葛浩文成功翻译过四十余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使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国外学界对中国的文化的译介与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接受,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架起了桥梁。葛浩文的翻译实践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文化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语言变异,只有遵循变异的路径,符合目标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和读者的口味,一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才能够真正融入目标语国家,并丰富目标语国家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7)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电影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电影名作为电影的商标更是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片名翻译存在诸多问题,一片多名、脱离原名等现象多有发生。关联顺应理论是一个跨文化的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模式,译者在原语文化中寻找最佳关联,对译入语文化作出顺应从而找到具体的翻译方法进行片名翻译。本文认为电影片名其自己的文化、美学和商业特征,应该遵循关联顺应理论模式来指导翻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6)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人们对外国语言及文化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由于各国语言文化差异,翻译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却与翻译界对电影翻译的重视程度格格不入。鉴于电影翻译的现状,本文试图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目标语读者对翻译的反应并要求目标语读者与源语读者反映一致。本文旨在探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通过对当前中国字幕翻译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本文总结出三条网络字幕翻译原则:准确,简洁,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2)
翻译是一种审美过程,译者通过对原文的再现使目标读者能够获得同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本文试图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比较朱纯深和张培基对朱自清散文《匆匆》的英译,从而探究如何灵活运用翻译的方法,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
文章基于艾克西拉(Javier Franco Aixelá)对于文化专有项的研究以及奈达(Eugene A.Nida)的文化分类理论,对《影梅庵忆语》中出现的文化专有项进行分类分析。首先采取定性的研究方法,对《影梅庵忆语》德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进行分类,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在社会文化专有项现有的分类中补充了对中国古代时辰的翻译策略。随后,文章对文本展开定量分析,分析了各类翻译策略使用的频率以及不同翻译策略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从而在微观层面探究这部作品的德译本在德国获得成功的原因,以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
如果译者在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上存在语言能力的不对称性,那么译者进行顺向翻译可能要比逆向翻译更容易取得成功。虽然顺向翻译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模式,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大量的逆向翻译活动。这些逆向翻译活动满足了翻译的实际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翻译界应重视对逆向翻译的理论研究。汉英翻译人才的培养应重视顺向英汉翻译和逆向汉英翻译之间的差异,使逆向汉英翻译学习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双语水平,加强双文化意识,拓展百科知识,有意识地努力减少这种差异,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109-111
随着汉英公示语的普及,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公示语是应用性很强的感召类文本,具有提示、警告、警示、劝导、感染等功能。公示语的翻译重在语用功能对等以及达到与原文相同的交际目的。本文基于语用翻译理论,探讨了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等效现象,指出当前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信息累赘、文化误译、对原文语用意图的曲解以及用词中式思维等问题。译者应在语用等效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原文,使译文地道、自然,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
深度翻译是译者再阐释的理论,强调尊重他族文化,在译作中再现文化异质性。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创造手段主张打破读者习惯化、自动化的感受方式,背离日常语言和前在文本经验,使读者获得审美快感。陌生化使翻译过程中的求新求异的异质化倾向上升为一种审美再现。因此本文试图从深度翻译所倡导的彰显文化异质性本质入手,深入阐释翻译过程中所追寻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0)
对比语言学与翻译存在密切联系。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翻译者需要兼顾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形合与意合,故要在不同的语言中进行文化、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以确定最佳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