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自始至终贯穿着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自然灾害与我国悠悠五千年的文明相伴相随,伟大的中华民族正是在同灾害的顽强抗争中一步步坚定走来。在与灾害抗争的过程中,既包括每一个普通个体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也包括历代统治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做出的努力。当一个勇往直前、众志成城的民族拭去眼泪从灾难中一步步走向未来时,我们发现,面对灾难,坚强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减灾能力的建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全球灾害形势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柯菲·安南在世界减灾大会开幕式上所强调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反常的世界 ,尽管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及其合作者们做了诸多努力 ,自然灾害的数量和造成的代价仍在继续增长。无论如何 ,我们必须改变观念 ,要从灾后反应变为灾前防御。灾前防御不仅比救助更人道 ,而且也更经济。最主要的是 ,我们不要忘记灾害防御是一项极其迫切的工作 ,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降低战争风险。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 ,我们再用纯“自然”的术语来描述已不贴切 ,人为的灾害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愿本文的分析和建言能对唤起公众安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9)
读完了《悲惨世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整个心神都被书中人物的曲折命运所牵动,一代文学巨匠,雨果的文学作品并不是以擅长描写心理活动而著称,但在这部作品中,雨果通过对冉阿让深刻而又独具特色的心理描写,为我们刻画出了冉阿让鲜活的人物特性,充分展示出了其对人物心理描写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在这种形势下,自然灾害已成为我们大家必须携手面对的共同挑战,而减轻灾害风险也成为了全社会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本刊在我国第6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采访了工程建设标准化领域的防灾减灾方面的专家,希望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对大家有所裨益,也作为对汶川地震的周年祭。  相似文献   

5.
技术灾害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以技术问题为主因所造成的灾害.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技术灾害频发.技术灾害与自然灾害一样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性入手,分析了城市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城市规划在面对自然灾害破坏时需解决的问题,并阐述了降低城市自然灾害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了运用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降低自然灾害袭击时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复杂灾害危机下公共安全规划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汉斌  冀永进 《规划师》2011,27(8):14-18
面对当前灾害的多发性与复杂性特征,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以构建“本质安全型”城市为理念,将“安全第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采用基于复杂灾害的综合技术路线.其中,基于复杂灾害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框架突出对不同城市灾害特点的分析,以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为重点,综合了基于城市用地规模与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9)
<正>芥川龙之介是一位近代以来著名的日本文学家,他自幼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界的"鬼才"作家。他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作品大多在一个个语言凝练、短小精悍的故事背后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通过阅读他的文学作品,人们能够重新审视人性,思考人生。叶渭渠老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他们大多取材历史上奇异的,超自然的事件,描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面对地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16)
中职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中职学生中有许多文学爱好者,他们热爱文学,创作文学。如果中学生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很好地运用景物描写,无疑会使文章增色。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或展现优美的自然世界,或烘托人物形象,或暗示背景环境,或给人以鼓舞启发,能够达到其他描写和表达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梭罗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独特的。他生前知被人们看成是一个二流作家,今天他却被人们盛赞为美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梭罗为人们所接受是一个渐进而有的过程,从一个描写自然的文学家,到经济学家,简单生活的倡导者无政府主义者以及环保先驱。他最富盛名的《瓦尔登湖》在"十大构成美国人性格的"文学作品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