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诗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杜甫诗歌在新时代的价值,挖掘杜甫诗歌在当代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4)
<正>古代诗歌闻名世界,妇孺皆知,光辉灿烂,其语言极具特色,颇具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一直以来,有诸多著名国际友人以能背诵优秀的唐诗名篇为能事。如何带领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与鉴赏呢?一、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是学习和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读杜甫的诗,了解了杜甫曾有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了解了他的屡受排挤、饱经忧患的生活经历,我们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7)
陶渊明和杜甫犹如我国诗歌史上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山峰,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两者的差别,却忽视了两者之间存在的一脉相承的深层次渊源。本文将避熟用新,求同存异,对陶渊明、杜甫两者的诗歌文本进行剖析,重点对"诗圣"的桃源情结进行论述。此种研究旨在表现"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理解接受、吸纳继承,并最终升华为道德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
王绩处于隋、唐之际的时代,代表作《野望》更是以清新朴实、真挚自然、纯粹的表现隐逸之情。而在仇兆鳌《杜诗详注》收录杜甫1405首诗歌中,有以"野望"为题目的诗歌共5首。其中四首均以《野望》为题目。"望"之景象不再是以望丽景来衬托自己郁郁寡欢之情,而是在于描写满眼的疮痍,以暗景来强调诗人心中苦闷。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
为了深入探讨孟浩然诗歌"清"的特色和形成原因,通过对其诗歌"清"之蕴涵和意象、意境的分析,以马克思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理论观照,认为孟浩然诗歌"清"是其对隐逸生活长期向往之清高思想情感的表现,而此思想情感主要受其出身经历、家乡地理历史背景和儒、道、释之超脱世俗的思想以及仰慕陶渊明和魏晋风流等的影响形成。  相似文献   

6.
邓佳  傅娅 《山西建筑》2022,(8):155-160
杜甫草堂是极具代表性的巴蜀古典园林,其造园思想与艺术水平值得研究探讨.利用空间句法软件对杜甫草堂的视域范围进行分析,以视域最大直径、视域直径方差、视域面积、圆度、游离度5个视域变量为例,在其可行层即游览路径上均布视点,对其可视范围的园林空间进行量化分析.使得本来"虚无"的空间变成具体的可研究对象,使得空间能够被转化为精...  相似文献   

7.
杜甫草堂的核心元素还是诗歌,但是不能闭门孤芳自赏。诗歌是全世界共通的,打个比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能不能让全世界来参与?就像我们征集熊猫守护使一样,让全世界的诗歌爱好者用他们不同的解读方式,或者说翻译方式来将这首诗歌进行再诠释,让大家重新来认识和感知杜甫和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由于杜甫生活的时代的动乱,由于杜甫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胆忠心,对人民的深切关注和同情无处抒发,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诗人个人气质的紧密结合,构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基调。《秋兴八首》作为杜甫诗歌的代表作,是对杜诗特色的自然体现。《秋》中的花被涂上了悲壮、凄凉的底色。这也是杜诗中的"花"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Z1)
清末民初是中国诗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现代学者对这一时期所产生诗歌与诗学思想的评价,往往依据于当时流行的西方文学理论的标准。由于评价体系和理论基础的不同,批评家对中国诗歌的评价结果也产生了巨大的差异,甚至面对同一位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竟然产生出截然相反的论断。本文以黄遵宪诗歌及其诗学思想为例,展现出后人评价的混乱与矛盾之处,并指出各种文学批评前后自相矛盾的内在原因。此外,以沈曾植为代表的同光体派是当时具有重要影响诗歌流派,代表了不同于黄遵宪新派诗的诗学主张。文章以这两种诗学思想为例,阐释了此一时期中国诗歌内部的"通"与"变",进而探讨西方理论对传统诗歌的建构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9)
杜甫善于"以诗纪行",其在湖南省的行迹详情一直是后人,尤其是湖湘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考证了杜甫在湖南省期间创作的相关诗作,并结合湖南地方志和学者相关研究文献,对杜甫诗作中涉及的地名进行逐一考证,以还原杜甫的湖湘行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