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性越来越被社会所认知。科学、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社会文化的建设。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意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工作原则,通过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初步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在商品经济时代,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更希望得到精神上的充实,而人们精神需求的满足需要文化的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产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基,应用越广,根基越深厚。在这样一个时代,深层次地挖掘民族文化,在设计中传播非物质文化,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成为当今设计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
我国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一些误区,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文化传统的混淆。由于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足,将文物保护和文化传统保护混为一谈,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出现偏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讲求的是"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发展",而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讲究的是"原封不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4)
辽宁地区的先民在长期的征服自然,抵抗外敌,宗教祭祀,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活动,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容纳了中原地区的文化,使之更加丰富多彩。这些民族民俗活动都是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岁月的沉淀下成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归属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和"民俗"类。这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先人体育活动的记录和承载,是继承、传播和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形式,也是后人必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通过将其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可以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产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方式,能够对蒙古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良好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的大力开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小学校中应该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这项活动?作者以"三入"为理论框架,以侗族芦笙的实践为事实依据,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述了从进入到纳入,最后是如何融入相关课程和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流传于河南省的二夹弦是一种地道的民间艺术,也是一个有着深厚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剧种,本文以二夹弦为例探讨了该剧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构成着手,探索研究了西昌市城市发展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出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民族多元文化的整合,城市才会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才是一座有灵魂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
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多是"久藏深闺人未识"。文章通过对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价值评估,指出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以采用科学的开发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