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采用微球联合碘油作为栓塞剂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肝癌患者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时除使用化疗药物外,选用直径300~500μm的微球1~2ml及碘油10~20ml作为栓塞剂。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的改变情况及栓塞相关并发症。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入选本组研究。TACE术后患者黄疸指数、丙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血清白蛋白、AFP水平明显降低;肿瘤不同程度坏死、缩小明显(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使用微球联合碘油作为栓塞剂,疗效明显;但可造成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应注意栓塞剂的用量及肝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前瞻性研究葡聚糖微球经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用葡聚糖微球(Sephadex, G 50, 100 ~ 300 μm)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海藻酸钠微球(KMG, 直径500 ~ 700 μm)栓塞。观察两组患者在栓塞术前后月经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   两组插管栓塞成功率100%, 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 两组患者月经量减少,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性激素无明显变化。上述各参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葡聚糖微球栓塞组费用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葡聚糖微球栓塞剂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有效和安全的。而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的疗效。 方法 对25例肝癌破裂大出血,急症行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 肝癌破裂大出血25例,均为活动性大出血,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介入手术栓塞止血成功24例,有效率为96%。术后平均动脉压由术前的(63.5 ± 16.8)mmHg上升至(83.5 ± 18.2)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ALT(141.3 ± 77.8)u/L,术后5 d(170.1 ± 98.6)u/L, 术前总胆红素(21.3 ± 7.1)μmol/L,术后5 d总胆红素(24.0 ± 9.1)μmol/L,肝功能术前术后无差别。术后1、3、6、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2%(23/25)、84%(21/25)、72%(18/25)、48%(12/25)。结论 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大出血止血效果显著,创伤小,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微球联合碘油栓塞肝细胞癌(HC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球组,采用粒径100~300 μm的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对照组,采用粒径350~560 μm明胶海绵颗粒联合碘化油栓塞。术后观察生化及影像学变化,分析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共87例患者行TACE治疗,微球组44例,对照组43例,治疗后微球组疾病获益率与AFP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肝功能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的随访期间微球组介入治疗平均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6、12和18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HCC安全,较明胶海绵联合碘化油栓塞近期疗效更明显,能减少患者治疗次数,栓塞前应注意肝动脉门静脉瘘的预处理及微导管的超选。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新型载药栓塞微球(HepaSpher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安全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15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中使HepaSphere微球栓塞,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术后每月随访1次。15例患者共行23次TACE。结果 15例患者随访6~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根据mRECIST标准,3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7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3.3%,6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73.3%,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6.7%。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汁漏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肿瘤破裂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新型HepaSphere微球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远期效果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 摘要】 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 是中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这种技术存在着种种缺陷,比如药物局部释放的不可控制性。全身不良反应等,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新出现的药物缓释微球(drug-eluting beads, DEB) 可以负载着阿霉素应用于TACE中,不仅可以长时间维持化疗药物的局部浓度,达到更高的客观反应率,并且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使患者获益。目前,药物缓释微球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 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更多的相关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本文针对DEB-TACE的特性及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动脉栓塞微球是80年代国外少数国家开始研究用于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新剂型。采用超选导管将微球注入肝动脉末梢,起阻断肝癌血供和在局部缓释药物等双重功能。本综述着重介绍笔者实验室研究的羟基喜树碱,甲氨蝶呤明胶微球和顺铂乙基纤维素微球的大鼠栓塞药效学试验,结果证明该剂型对移植性肝癌的治疗是有显著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赵倩  颜志平 《工业加热》2017,(11):1052-1056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肝脏最常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外科手术不能切除中晚期肝癌首选的有效治疗方法。载药微球TACE术是一种新兴治疗方式,能够持续缓慢释放化疗药物,提高药物局部浓度,降低全身血药浓度。在超选择基础上,直径>100 μm载药微球TACE术安全有效,在肿瘤缓解率、减少手术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较传统TACE术具有优势,对中期、Child- Pugh B级、体能活动状况1级、有两叶病变、复发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及当地医疗条件、医务人员能力、医保政策等限制了载药微球临床应用。载药微球TACE 治疗肝癌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42例原发性肝癌经顺铂微球碘化油化疗栓塞A组22例,和化疗药物碘化油栓塞B组20例,作疗效比较:1.肿瘤缩小率:A组占85%,B组占70%。2.生存率:A组6月、12月、18月及24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2%、45%、23%及4.5%;B组分别为60%、25%、5%及0%。平均生存期A组10.6月、B组7.6月。顺铂微球加碘化油栓塞的效果明显高于化疗药物碘化油栓塞的效果。是治疗肝癌有效方法之一。并讨论了顺铂微球化疗栓塞的适应症,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应用褐藻胶微球对35例肝脏、脾脏、肾脏和甲状腺疾患进行了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其中肝癌9例、脾功能亢进6例、晚期肾癌3例、肾动静脉畸形出血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16例。临床结果表明该治疗对控制肝、肾恶性肿瘤生长和抑制脾脏、甲状腺等器官功能亢进具有良好效果。与其它微球栓塞剂相比,褐藻胶微球具有类别和型号齐全、使用方便、利于操作、栓塞效果可靠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RFA)治疗近期局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大肠癌肝转移患者32例,病灶总数71个,其中直径小于4.0 cm的病灶41个,4.1~5.0 cm者14个,5.1~6.0 cm者9个,大于6.1 cm者7个.经RFA治疗1个月后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大小瘤灶经消融治疗后达到完全坏死者分别为41个(41/41),13个(13/14),4个(4/9),2个(2/7).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RFA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对于兔支气管最佳的螺圈加胶水封堵组合.方法分别以3 mm螺圈+生物蛋白胶(A组)、3 mm螺圈+NBCA胶(B组)、2 mm螺圈+NBCA胶(C组)及4 mm螺圈+NBCA胶(D组)封堵兔两肺前叶支气管,每组共8个部位.分别观察螺圈咳出、移位、肺叶萎陷、炎症程度及螺圈处异物肉芽肿的状况(分别记为0~2分).结果 B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9),与C组、D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值均为0.015).结论适当大小的螺圈(直径3 mm)可减少咳出、移位率和并发症;此外,NBCA胶比生物蛋白胶能更有效地造成肺萎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肝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共19个病灶,病灶直径2~5 cm,经肝动脉灌注FuDR、CDDP、EPI-ADM,用超液化碘油和明胶海绵作动脉栓塞,每例平均2~4次.结果 DSA显示GIST肝转移灶动脉血供丰富,染色明显,经TACE治疗后,肝转移灶未见缩小,碘油较快被清除,4例患者无CR或PR,2例改服伊马替尼有效.结论有限的病例显示TACE治疗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未见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微球(NAPMS)对兔肝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8只,在DSA下,行肝动脉造影后,以8 mg/kg的剂量经肝动脉注入NAPMS,注入后10 min、1,7、14、21和30 d各取3只再次造影,观察肝动脉栓塞情况,并处死,取心、肝、肾、脾、肺、胰、胃等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同时作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结果兔肝动脉栓塞前,肝脏血管造影清晰,栓塞后10 min造影,远端微血管消逝,肝动脉增粗、迂曲.介入栓塞后第1、7、14、21和30天造影远端血管均未显影.肝脏病理结果显示微球栓塞于肝窦前小动脉。栓塞后出现一过胜肝功能损害, AST ,ALT 均在栓塞后 1d 达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 7d 左右恢复正常水平(P> 0 . 05 )栓塞后白细胞出现一过性升高,第 3 天达最高值,第 7 天接近正常水平(P> 0.05 )。结论 去甲斑鹜素微球具有良好的肝动脉末梢栓塞作用,栓塞时间在 1 个月以上,是较理想的介人栓塞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和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颌面部蔓状血管瘤9例,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左、右颈外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后,再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7 d和半个月经皮向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每次8 mg.结果9例患者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均取得成功,栓塞术后瘤体均有明显缩小、变硬,所有患者经随访7~29个月未见局部肿块复发.全部病例栓塞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外动脉栓塞术结合经皮注射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虽然神经介入放射学发展很快,动脉瘤介入治疗还存在一些并发症,Onyx减少了一些并发症,本文叙述了Onyx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重介入栓塞对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7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患者,术前均行DSA造影检查,其中6例病灶主要由上颌动脉及颈内动脉分支供血,均行双重介入栓塞治疗即局部穿刺瘤体内直接栓塞+供瘤动脉栓塞;另1例仅上颌动脉供血,故仅行供瘤动脉栓塞.结果所有病灶在栓塞后造影检查中均明显缩小.结论双重介入栓塞治疗可作为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必备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23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临床诊治经验并探讨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各种类型CCF的诊治体会,患者:Barrow分型A型14例、B型1例、C型1例、D型7例.结果20例经动脉入路,2例静脉入路,1例放弃栓塞治疗.9例采用单纯球囊行瘘口栓塞,5例直接行患侧颈内动脉和瘘口闭塞;5例采用NBCA胶栓塞瘘口;1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栓塞联合颈动脉压迫治疗;2例采用弹簧圈海绵窦内栓塞;1例单纯采用颈动脉压迫治疗.21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CCF具有复杂性、难治性特点,血管内治疗应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应用VX2细胞株制作兔移植性肝癌模型,并探讨插管技术的应用.方法实验对象为新西兰大白兔(n=80),VX2瘤块组织接种于肝脏,接种后2~3周实验组(n=51)行剖腹直视下肝动脉直接楔入插管,并作DSA造影.对照组1和2(各10只)分别采取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和开腹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插管方法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插管成功率为98%(50/51),其中88%(45/51)完成超选择栓塞;对照组1和2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30%和40%,只有0/10和4/10完成超选择栓塞.结论移植性兔VX2肝癌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综合影像评价有利于实验动物的筛选。采用肝动脉细针直接穿刺楔入法插管成功率高,可完成超选择栓塞,是值得推广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小脑动静脉畸形(AVM)伴发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科、诊断为小脑AVM患者142例,其中42例伴发动脉瘤。将患者分为伴发动脉瘤组和不伴发动脉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是否伴有出血、畸形团位置、大小及是否伴有深静脉引流。结果 42例患者共伴发61个动脉瘤,其中位于畸形团内14个,位于供血动脉上47个。畸形团内动脉瘤与畸形团破裂出血及伴有深静脉引流密切相关。42例患者栓塞治疗后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出血。结论 为了降低远期复发出血发生率,栓塞治疗小脑AVM伴发动脉瘤患者时应围绕动脉瘤处理制定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