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9)
杜甫善于"以诗纪行",其在湖南省的行迹详情一直是后人,尤其是湖湘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考证了杜甫在湖南省期间创作的相关诗作,并结合湖南地方志和学者相关研究文献,对杜甫诗作中涉及的地名进行逐一考证,以还原杜甫的湖湘行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
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作,奠定了诸葛亮文学形象的基础。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作的思想内容包括:羡其君臣遇合风云际会,赞其志决身坚鞠躬尽瘁,叹其无力回天赍志以没。其艺术特点有三:一是选择典型意象,表达深刻内涵;二是营造凄清意境,烘托人物形象;三是涵盖深长意蕴,激发读者深思。  相似文献   

3.
草堂寺解放前为成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蓉城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其建筑古朴,环境幽静。由于杜甫旧宅与草堂寺毗邻,故人们一提到草堂寺就自然地把它与杜甫草堂联系在一起,几乎成了杜甫草堂的同义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草堂寺在历史上实非『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杜甫草堂。  相似文献   

4.
冯瑞玲 《四川建筑》2001,21(4):9-9,19
杜甫草堂留给人的无尽魅力在于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们心中的圣地 ,它充满着太多的有区别的部分和可识别的有力焦点。当您置身于草堂 ,具有田舍农居意味的茅屋 ,如诗如画的浣花溪 ,清溪壁映的照壁 ,寒梅青松下的工部祠 ,碧池浓荫下的大廨 ,小桥流水边的柴门 ,幽幽花径 ,无不流露着典雅质朴、清新迷人的田园风光 ,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缅怀一代诗宗。作为诗圣流寓成都时用心血营造的草堂 ,其遗址流传千古 ,诚如冯至先生在其《杜甫传》中所言 :“人们提到杜甫时 ,尽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 ,却总忘不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作为一座纪…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
王粲的文学创作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五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其五言诗风格多样,既有悲哀、抑郁、凄凉之声,也有奋发、欢快、喜悦之情,按照情感内容可分为"哀"与"乐"两个方面。这些"哀"与"乐"既体现了王粲的诗歌特色,也昭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诗圣"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索杜甫诗歌在新时代的价值,挖掘杜甫诗歌在当代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杜甫草堂的景观艺术,从景观美学特征、景观审美要素及园林景观要素三个方向阐述了杜甫草堂之美,指出杜甫草堂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8.
草堂考     
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史称“工部草堂”或“草堂”,清代改称“工部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杜甫草堂”。它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就在同一区域,历史上曾有一座规模宏伟、香火极旺的佛教丛林,人称草堂寺或抚安寺。杜甫草堂和草堂寺是何关系?历来众说纷织。有人说“草堂因寺得名”,也有人记杜甫离成都东下后,其草堂旧居由节度使崔宁改建为别墅,供其妻任氏居住。后来任氏崇佛,效前人“舍宅为寺”以示虔诚,故有草堂。论点相距甚远,难有定论。笔者愿以窥管之得,将杜甫草堂之历史沿革奉诸学界同仁.依余愚见:草堂寺与杜甫草堂乃两座功能各异的园林、前者为宗教净土,后者为名人祠宇,清中叶虽曾增派僧人管理工部祠,但它并不是佛教寺院。杜甫在各地的故居都称草堂,如三台的“梓州草堂”,奉节的“西草堂”等,均可证明草堂与草堂寺在名称上纯属巧合,完全不存在继承之脉络和名称之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庭风 《园林》2008,(1):30-33
杜甫草堂,又名浣花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边,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之所.杜在此居住3年9个月,作诗240余首,是其一生诗量的五分之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
作为中国古代咏物诗发展历程中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咏物诗体现出儒家仁民爱物的现实主义情感取向、以时事入诗、咏物以议政的政治情怀,同时在诗歌中杜甫以物抒怀,寄寓人生遭际之感,丰富了咏物诗创作的情感内涵,在咏物诗发展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