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估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PAO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09年期间为治疗糖尿病伴发跛行患者及下肢严重缺血患者而进行的63次介入治疗。治疗手段包括:单纯PTA及PTA加支架置入。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共85支,包括髂动脉15支(17.6%)、股动脉36支(42.4%)、腘动脉20支(23.5%)、胫动脉14支(16.5%)。采用Kaplan Meier曲线法确定通畅率(根据超声复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1.9个月(6 ~ 36月);结果 63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7例(占58.7%)、合并冠心病19例(占30.2%)、吸烟史占52.2%。介入操作技术成功率97.8%,术后30 d无死亡病例。ABI值明显升高(由术前0.397 ± 0.136 升至术后0.783 ± 0.134;P < 0.01)。6、12、24和3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分别为84.4%、57.9%、49.8%及40.7%,相应的二次通畅率分别为91.1%、79.1%、65.7%及54.1%(P < 0.01)。相应的肢体保存率分别为93.3%、86%、83.3%及83.3%;结论   经皮血管再通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的优点,同时还不阻挠必要时外科血管重建手术,深受众多患者的认同并逐渐成为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脉内溶栓治疗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告10例外周动脉阻塞性病变动脉内溶栓治疗,开通率100%。讨论其适应证、禁忌证,溶栓剂的应用,操作技术,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并发症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试者在模拟系统用RH肝管完成经肝动脉插管初试后记录时间,通过模拟系统练习30次后,进行终试并记录时间,将初试及终试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测试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结果 共有43位测试者参加实验,全部完成初试、插管练习和终试,均未出现错误操作,总合格率为100%。初试和终试总用时分别为(384.70 ± 200.4)s和(214.93 ± 115.4)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练习后肝动脉插管操作所用时间较练习前显著缩短。分析调查问卷表明,测试者普遍认为通过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教学模拟系统训练可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结论 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教学模拟系统对提高初学者操作水平及熟练程度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输卵管阻塞介入再通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输卵管阻塞需在DSA下介入治疗的患者240例,分为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患者的配合程度及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现6例手术意外,而观察组患者未出现手术意外,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介入室护士对输卵管介入再通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后,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明显减少;输卵管再通成功率明显提高;护患关系得到了较大提升,护患信任度提高;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使输卵管再通手术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郭相江  张纪蔚 《工业加热》2010,(12):940-943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6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患肢造影资料。①将下肢分为髂、股、腘、小腿动脉4分段,统计患肢单节段,双节段,多节段动脉累及情况。②根据病变数目,部位,病变性质(狭窄或者闭塞),病变长度(<5cm,5~10cm和>10cm),行分类统计。结果根据4分段法,162条患肢中,131条为多节段动脉病变,120条患肢有股浅动脉段病变,139条患肢为小腿动脉病变。小腿动脉中,120条累及膝下2支以上动脉。分类统计有660处病变,闭塞性病变66.2%,狭窄性病变33.8%。累及小腿动脉有70.5%。超过10cm长段闭塞病变主要分布于小腿动脉,以胫前、胫后动脉为主,腓动脉较少。152处股浅动脉病变,49处(31.2%)累及股浅动脉开口,56处(35.7%)累及内收肌管。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以多平面硬化闭塞为主要表现,股浅和小腿动脉累及最多。股浅动脉病变常累及股浅动脉开口及内收肌管,股深动脉和股总动脉累及较少。小腿动脉病变以胫前、胫后动脉长段闭塞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7.
【摘要】 目的 分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患儿急诊介入封堵手术资料,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5月收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患儿12例,因反复发生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均急诊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继续给予抗感染和强心等治疗,术后24 h查血常规、尿常规,并于术后24 h和1、3、6个月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X线正位片、心电图检查。结果 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短期随访未出现介入治疗主要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炎急诊介入封堵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好,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症介入在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资料。分析导管在2级动脉和3~4级动脉开口造影时出血阳性率差异;经导管灌注缩血管药、止血剂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结果导管在2级和3~4级动脉开口处出血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21.4%(12/56)和100%(56/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前、后(24h内)平均收缩压分别为(93.14±18.63)mmHg和(116.84±13.61)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和血凝酶20例,技术成功率80%(16/20),临床成功率55%(11/20)。再出血9例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7例成功,2例失败,接受手术治疗。经导管灌注血凝酶和明胶海绵条栓塞共45例(36例+9例灌注后再出血),技术成功率93%(42/45),临床成功率89%(40/45)。2种介入治疗方法比较,止血的技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8),临床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例患者栓塞后因酗酒再出血,血管造影显示原出血动脉闭塞;1例患者仅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灌注和栓塞,死于动脉性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肝动脉-门静脉瘘)。结论急症介入能快速发现出血部位并有效控制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有效诊疗手段;出血的诊断率、止血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受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股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分布特征,分析不同致病危险因素对病变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经CTA、DSA检查证实的47例下肢股腘动脉CTO患者,将股动脉均分为3段(F1~F3),将腘动脉按骨性解剖标志分为3段(P1~P3),基于股腘动脉CTA断层扫描、三维重建及DSA图像获取下肢股腘动脉CTO病变解剖分布情况。采集影响病变分布的不同因素,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47例患者59条下肢股腘动脉CTO病变纳入研究。病变段平均长度为(12.91±10.13) cm。根据股腘动脉6段分法,病变累及F1段23肢,F2段34肢,F3段48肢,P1段18肢,P2段6肢,P3段5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RR=3.21)、吸烟史(RR=1.76)患者CTO病变最易累及F1段,男性(RR=1.98)患者CTO病变更易发生在P1段,而糖尿病患者病变分布RR值自血管近端至远端逐渐变大,说明病变更易累及远端血管。结论 下肢股腘动脉CTO病变分布具有特征性,与下肢股腘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摘要】 目的 调查脊柱转移瘤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120例脊柱转移瘤介入治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脊柱转移瘤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98.34±15.45)分。有无配偶、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病情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方式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原发灶类型的疾病不确定感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转移瘤介入治疗患者存在中等偏高水平疾病不确定感,介入治疗方式、病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其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医护工作者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总结介入栓塞治疗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IVADA)影像和临床效果,探讨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5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别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夹层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的24例IVADA患者资料、治疗经过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动脉瘤介入治疗时须考虑的个体化因素。结果 24例IVADA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5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1例,支架辅助弹栓塞动脉瘤16例,覆膜支架植入2例。术后临床随访平均11个月(5~29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新发出血。12例获脑血管造影随访,11例夹层动脉瘤不显影,1例复发,再次介入治疗。结论 介入栓塞术治疗IVADA安全有效,须结合夹层动脉瘤是否破裂及相关临床症状、是否位于优势侧椎动脉及对侧椎动脉情况、动脉瘤形态及是否累及小脑后下动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5月经介入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21例,其中7例行弹簧圈栓塞,12例行支架辅助栓塞,2例采用双微导管技术。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完全栓塞14例,瘤颈残留2例,大部分栓塞5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小面积梗死1例。影像随访17例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未破裂和破裂未形成较大血肿的大脑中动脉分叉动脉瘤首选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0.3 T、1.5 T场强下影响介入性磁共振穿刺针成像的因素.以便提供正确的穿刺方法及成像技术参数,确保介入性磁共振操作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将MR相容性介入穿刺针置于琼脂模型内,在0.3 T、1.5 T场强下,采用自旋回波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梯度回波序列,将穿刺针平行、垂直于主磁场,频率编码方向平行或垂直于穿刺针的方向进行扫描,在工作站测量图像上穿刺针的宽度及针尖的位置,比较图像上和实际针尖位置的差异,并比较不同场强下影响穿刺针伪影的因素.结果各序列中梯度回波序列产生的伪影较大,快速自旋回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后再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胆道内支架再梗阻资料完整的5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分析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原发肿瘤类型、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支架治疗后是否应用抗肿瘤治疗是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是影响胆道支架再梗阻发生的重要因素。结论肿瘤临床分期、梗阻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是评价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支架再梗阻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方法 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部分分支闭塞; 2 h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高信号,T2WI无异常,24 h复查MR示在相同位置DWI及T2WI均可见高信号。重度栓塞1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分支广泛减少; 2 h DWI可见大片高信号,于术后18 h死亡。 结论 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及死亡率低的优点,而栓塞术后2 h的DWI即可显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100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或胆道支架置入治疗的高位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胆管癌39例,转移瘤22例,肝移植后胆管病变18例,原发性肝癌15例,胆囊癌6例.测定术前,术后3~7 d、8~14 d血胆红素水平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79例行单纯外引流或内外引流,2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术,所用支架4种31枚.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术后3~7 d胆红素水平差别有显著性(P<0.05),与术后8~14 d胆红素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评价大咯血不同血供方式、栓塞方法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方法 120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及临近体循环动脉造影,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出血动脉。按供血方式分为单支动脉供血(35例)和多支动脉供血(85例)2组;按栓塞方法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59例)、单纯PVA颗粒栓塞(20例)、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41例)3组,分别行χ2检验,评价各组的疗效。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复发(35例)与未复发(85例)为2组,对供血方式和不同栓塞方法进行分析,建立Logistic和Cox回归模型,评价各因素对复发的影响程度。结果 120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咯血均完全停止,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1 ~ 7年,35例复发,总有效率为70.8%。其中单支动脉供血4例复发,复发率11.4%;多支动脉供血31例复发,复发率36.5%。单纯明胶海绵组26例复发,复发率为44.1%;单纯PVA颗粒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15.0%;PVA颗粒加明胶海绵组6例复发,复发率为14.6%。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后复发时间最短(P < 0.05);单纯PVA颗粒栓塞及PVA颗粒加明胶海绵栓塞复发时间较长,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和多支动脉供血更容易导致介入栓塞治疗后复发且时间较短;单纯PVA、PVA加明胶海绵栓塞后疗效较好且复发间隔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介入治疗指征、方法学和并发症预防.方法 19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弹簧圈或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或Amplatzer无聚酯纤维栓子(Amplatzer plug)的介入治疗.其中1例为冠状动脉瘘术后残余漏合并PDA.结果 19例冠状动脉瘘患儿瘘口最窄处平均直径(3.7±1.6)mm(2.5~8.2 mm).右冠状动脉瘘11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或回旋支瘘8例.与右心室交通14例,与右房交通5例.肺动脉平均压力为(28.0±5.0)mmH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