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的同时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本文以"小姐"一词为例分析了其古今意义、范围变化,进而讨论了社会文化变迁对一个名族语言文化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变迁,男权社会时期已不复存在,如今我们生活在男女平等的自由社会之中,而逐渐发展壮大的女性艺术也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她们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和世界,运用多样的绘画语言创作出一幅幅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从女艺术家喻红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女性艺术所具有的普遍特征,即绘画语言的自述性、感情的投入和对古代文化的汲取等特征。女性艺术正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6)
儿童文化是一种以儿童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其精神是自由和非功利性的平等。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重新构建与生成清澈、纯净、自由、平等的儿童文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既要把儿童当"人"看,又要把儿童当"儿童"看;追求学科育人和艺术育人的整合;给课堂来点"幽默",让生命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4.
正明正德以后,社会风气骤然变化,使得社会文化不断向通俗化发展,素来以雅致为特征的私家园林也受到了影响。嘉靖初年始建的魏国公徐鹏举的"西圃"也难免受累。"西圃"即是后来的瞻园。瞻园几度兴废,历经沧桑。故被称为"明清、民国历史的活化石"。她反映了明中期以后园林从疏朗雅致走向奢华流俗的嬗变。中国古典园林素以清新淡雅为意,不求材料之精粹,但求意境之深远,是士流文人的隐逸之所。然而园林的清新淡雅之风并非一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8)
婚俗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正在发生着变化,巴蜀地区在改革开放后,摈弃传统意义上的包办婚姻,自由婚姻占绝对上风。本文从巴中地区婚俗文化的变迁这个角度出发,阐述本地婚俗"看人户"同人们的思想解放、文化渗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晓东 《风景园林》2019,26(4):116-119
中国古典园林中竹文化的研究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现代园林中竹景观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竹的空间营造、种植形式等方面,而从品题学角度对传统私家园林中的竹文化系统研究得还比较薄弱。以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景点题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询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江南园林中的竹景点、常见题名意象及其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竹在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应用非常普遍,常见的题名意象主要表达了道家的隐逸思想、儒家的比德思想、佛教的心无思想和民俗吉祥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文人阶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三教并存的宗教观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5)
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理论是理解其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切入点。施特劳斯认为"古"、"今"政治哲学的变化导致了在现代社会里,传统的自由教育逐渐被带有普及性的以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教育"所取代。施特劳斯试图通过在现代社会中复兴以阅读经典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教育,来化解当下民主政治所面临的种种危机。斯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思想启发我们,对经典的阅读也可以成为一种思考与解决当下问题的方式,并为我们预防现代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8)
我国已是世界经济和政治大国之一,但在文化、教育、思想意识等"软实力"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其中,政治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政治文化的核心即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指一个社会发展形态中社会制度的政治思想和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既有利于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有利于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建设我国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弘扬我国优秀的政治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坚持马列主义在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主流政治文化传播;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提高公民政治参与度等途径,完善我国政治体制,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3):124-125
唐宋变革论深刻影响并推进了20世纪的唐宋史研究。关于唐宋变革的原因,学者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述。林文勋先生则突出了商品经济的作用,他将商品经济上升到历史哲学的高度,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唐宋社会的大变革,并提出了富民社会这一学术概念,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阶段总结为从上古三代的"部族社会"发展为汉唐的"豪民社会",再演变为唐宋元明清的"富民社会",并最终向着"市民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7)
近代以后,"缠足"被视为陋习,是中国女性审美畸形的典型代表。"缠足"的"美"的形成是一种由"虚"的幻想而发展为"实"的现象的过程,饱含封建传统社会下妇女的辛酸,是中国女性审美畸形的产物,然而对其不断地推崇又促进了这种审美畸形的发展。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