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4月首个有关阿拉伯城市状况的国际会议在科威特城举行.科威特城距离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乌鲁克(uruk)仅有300公里.乌鲁克位于幼发拉底河畔,被认为是世界历史中第一个城市.5000年前在吉尔伽美什国王的统治下,乌鲁克已拥有40,000人口.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6)
死生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问题,也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庄子的生死观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通过对庄子其人及其文的研究,他认为生死都是自然现象,人由生入死的过程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庄子认为死有死的意义,死亡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快乐和解脱,既然死亡能摆脱人世间的各种负累,那么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好事;同时生也有生的价值,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本文旨在结合庄子的作品来探寻庄子生死观的内涵及其价值和生命启示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五四时期的鲁迅以向死而生的行动反抗了绝望,把立人的方向和人的内容贯穿于其著作与生命中,以自身的生命过程实践了"立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8)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红高粱家族》中恋儿形象:生命悲剧显现的导火线——"偷情"身份;"人性本善"的生命张力;"虽死犹存"的悲剧反抗。其与《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有极大的互通性。貌似"自食其果"的悲剧人物身上寄托着作家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的彰显。同时,其悲剧性对我们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境遇思考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0)
先锋作家余华的《活着》描写了福贵的一生,亲人一个个离去,但是福贵并没有绝望,而是努力地活在被死亡包围的阴影中,这正是余华想表现的"向死而生"。作品在诠释命运荒诞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生命意识:人在死亡轮回中爱和人性强大的力量,在面对苦难和死亡中的坚忍不拔。作品描写了人性的善,这是余华对生命存在意义的重新思考,他对生命的重新认识,福贵一直在找活着的希望,这也是作品的主旨,为普通善良的生命寻找活着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园林》2000,(3)
花蕾是一种生命的开始,花开是一种生命的释放,花谢是成熟和新生命的孕育。花开终将花落去,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花朵开放的每一个过程均包含着生命的哲理与美感。《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就是表现对落英残蕊的哀惋之美。在插花艺术中表现落瓣花,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1)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之作,作家以"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描绘了生活在东北一个小村庄的一群"像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愚昧善良又潜藏着巨大力量的农民们的生命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血淋淋的、残酷的画面。然而在作家对残酷的生活现实毫不规避的原始叙写中仍然流露出一种顽强的生命之美和粗糙却真诚的爱,需要我们深入文本,用心体会。  相似文献   

8.
城市之美——科学的城市肌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一 《城市环境设计》2009,(10):170-171
城市之美的表现在于其蓬勃的生命力度,但构成生命张力的条件取决于各要素形成的结构意义。故此,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把握与解读城市之美的构成。美虽然经常带有宗教般神秘主义的倾向,但经过科学合理的解析,人是可以掌握其客观规律的。  相似文献   

9.
生命美育论     
《Planning》2018,(10)
生命美育的根本旨归或总目标是促进学生生命自由、和谐发展,引领学生走向生命的美好、完善和崇高,为他们的美丽人生奠基。生命美育的目标应包含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终极性目标4个层级。生命美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体认自然生命美、发展社会生命美、丰盈精神生命美、成就价值生命美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1)
<正>美育,即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它是指通过一定的载体以培养学生认知美、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初中语文课中的美育,是将美学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始末,从语文素材中发现语言文字之美,感悟文学意境之美,欣赏篇章段落之美,创造语言艺术之美。一、初中语文课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意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文学、美术、音乐、历史、自然、地理、文化、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