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32):20-21
海子的诗歌含有大量基督教文化词汇。但通过文本研究发现,海子对基督教词汇进行了再定义,使其诗歌意象泛意义化。这一处理体现出海子诗歌的非基督教文化性。  相似文献   

2.
叶原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158-160
依据马克斯·韦伯关于现代性是分化过程的理论,以海子的诗为例,并以此对比各种后现代主义诗歌,通过对比力图阐明海子诗歌中现代性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1,(Z1)
<正>我一直认为,这首诗歌在海子诗歌中的水平仅次于《九月》。海子的诗歌纯粹描写青春的,好像很难找到。但是海子的一生都在青春中度过,而这首《祖国》中的许多价值观,都是我们青年所应该具备的。这首诗歌也极为经典,诞生了"以梦为马"这个成语,也诞生了一堆名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1)
海子一生短暂而璀璨,作者选择在其大好年华卧轨自杀,令后人不胜唏嘘,其崇高的精神追求也令来者无限景仰。以死亡的方式来终结与现实的对抗,表达对现在的忧虑与不满,并启迪、激励我们要有更好的精神诉求,这正是海子之死的意义与价值。本文力图从海子最后的创作入手去剖析诗人的死亡情结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2)
艾米莉·狄更生在索居生活中反复玩味着人生、死亡和永生。本文分析了狄更生"死亡主题"诗歌的意义,并从她的经历和社会影响方面探究她的创作根源。  相似文献   

6.
死亡是不可知的,又是不可逆转的,人人无可逃遁。“生命中最确定的事实是,我们都会死亡,最不确定的事实,死亡将于何时降临。”这句古老的拉丁格言简述了人类中心主题之一:死亡。这一主题促使众多诗人,作家通过写作去探索这一奥秘。艾米丽迪金森就是一个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的优秀诗人。她一生忠于死亡主题,创作了几百首死亡诗歌,有人甚至认为“写的每一首诗几乎都和死亡有关,和完结(endings)有关。  相似文献   

7.
美国消防协会(NFPA)将死亡5人以上(含)的住宅火灾和死亡3人以上(含)的其他火灾确定为重大多人死亡火灾。2004年,美国共发生32起重大多人死亡火灾,死亡152人,与2003年(35起、死亡307人)相比,起数下降8.6%,死亡人数下降一半。死亡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罗得岛州发生了造成100人死亡的“车站”夜总会火灾。事实上,2004年的情况与2002年(32起、死亡160人)基本相同。2004年,美国共发生1550500起火灾,造成3900人死亡。重大多人死亡火灾的起数虽然仅占火灾总数的0.002%,但死亡人数却占总数的3.9%。因此,预防和遏制重大多人死亡火灾是减…  相似文献   

8.
美国防火协会,将一次死亡人数在5人以上的住宅火灾和一次死亡人数在3人以上的非住宅火灾称作死亡人数多的火灾.在美国,一次只死亡1—2人的火灾,已不被社会及新闻单位所重视,但死亡在3—5人以上时,则视为人类的大悲剧,有关单位将予以追踪调查,新闻单位也大力报道,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据统计,1992年美国发生35次(不含死亡2人以下的火灾次数)死亡人数多的火灾,死亡人数为176人.历史的看以往每年所发生死亡人数多的火灾,其死亡人数和次数均高于1992年,更值得一提的是死亡人数多的火灾已经连续3年在减少,如1992年在人数上减少33%,次数上减少49%,1992年中没有发生一次死亡人数超过20人以上的火灾,但遗憾的是1992年的火灾报告中没有减少的原因.现将美国防火协会,通过调查所得的有关死亡人数多的火灾发生情况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3年,35起多人死亡的重大火灾共吞噬了307人的性命。而2002年,32起火灾导致160人死亡。307名遇害者中,有9名消防队员。最致命的一次事故是位于美国罗德艾兰州西沃里克的一家夜总会失火,致使100名客人和雇员被室内的烟火夺取了生命。这是自1977年以来美国发生在公共聚集场所中最为致命,死亡人数最多的火灾。2002年多人死亡的重大火灾致死的人数比2002年增加了92%,其中夜总会火灾致死就占68%。多人死亡的重大火灾致死的数量增加了三成,美国2003年发生1584500起火灾,造成3925人死亡。多人死亡的重大火灾占火灾总数的0.002%,而其死亡人数却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海子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并没有留下大量的作品,但已发表的作品中,基本都是经典之作,有很深厚的内涵,《亚洲铜》作为他的代表作,是他发表的第一批诗歌,也是他所有诗歌中最难理解的一篇,对诗中象征意义的理解一直都存在一些争议,不同的学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通过对亚洲铜的意义和全诗的详细分析,对该诗的象征意义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