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2)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对话文体和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对孔子的教育原则、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主张进行了集中的展现,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就从《论语》的语言运用、人物刻画、文体特点、感情色彩等方面来对它的文学价值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0)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论语》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中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观点、教育思想等,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好、运用好《论语》,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仁"的思想;"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论语》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的言论,《论语》对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存原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能把握《论语》中的做事的原则和分寸,人际关系将会和谐很多,人们的生活也将会更加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4.
择善而从     
《Planning》2019,(6)
<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释义】几个人在一起,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效仿的。选择他人好的方面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写作背景】《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9)
《论语》是记录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教师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中之重,从中能够感悟到具有永恒价值的为师之道,其中的道理和智慧值得今天的教师付出实践,仔细探索。随着时代和教育发展的与时俱进,在借鉴西方教育思想理念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国教育改革一定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从《论语》中的教师观寻找对当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对教育改革会是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6.
品味孤独     
《Planning》2017,(1)
<正>诸子何以被尊称为"子"?必以其一方才能而著称。周公子德,孔子之仁,孟子之义,荀子之礼。这些"诗书礼义"共同组成了礼仪之邦的文化传承,诸子自然也因为提出此而著名于此了。这是最初余年幼之时背《论语》而对春秋百家的崇高印象。余未曾拜读过《道德经》《齐物论》一类的著作,但当自视,也只能稍窥《论语》做人的标准。《论语》于余最深的印象是孔子仁义为怀,惟愿下自成蹊,天下大同。在无数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中,体现的是孔子  相似文献   

7.
羞耻心     
《Planning》2019,(5)
<正>"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释义】在个人行为上有做人的标准,知道礼义廉耻,能出使四方,不辜负君主的任命,这个人可以称之为"士"了。【作者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写作背景】《论语·子路》共30章,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有关政治、教育、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等方面的言论。本句出自《论语·子路》中子贡和孔子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本文立足于《论语》,以孔子及弟子们的言论及实践为依据,通过关注人的生命、注重道德修养、重视心理调节、讲究饮食起居、注意运动锻炼、崇尚音乐陶冶等六个方面的阐述,全面解读《论语》中所蕴含的养生思想,以期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8):96-97
《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不仅如此,他的《诗》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论语》中对《诗经》的引用为切入点,浅析孔子诗论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
《论语》和《中庸》中关于"吾学殷礼",作了不同的评述,一个是"有宋存焉",而另一个是"宋不足征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本文从数学概率、政治背景和个人情感心理三方面来探究其原因。得出孔子及其弟子虽为圣人,可也有不能脱俗的方面。进一步论证"为圣人讳"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