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1):132-133
阐释学代表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为翻译工作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指导。该理论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以全面研究原文作者、作品的特点和写作背景为基础,恰当地选择翻译策略。美国学者金凯筠的英译本《倾城之恋》一经出版,便吸引了众多英语国家人士的眼球,轰动一时,是非常成功的一个译本。本文将以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指导,对金凯筠的《倾城之恋》英译本中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8):23-2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以练达独到的笔触在文坛大放异彩。《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难得的大团圆结局,但团圆背后却生出另一种怅惘,本文力图从"陌生化"视角来剖析小说中的语言特征,同时探讨小说婚姻与爱情背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6):77-80
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上个世纪中期在翻译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是早先传到中国的翻译理论之一。赏析珍妮·凯利和茅国权对钱钟书《围城》的英文译本,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该作品汉英比喻翻译中的体现,进而发现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比喻翻译能有效地弥补文化差异,使译文更符合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旧社会中,女性属于弱势群体,受到诸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男权意志衍生的思想荼毒,对女性施加约束规制,现代社会,尽管女性的社会地位略有提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男女平等。张爱玲作为接受新思想的女性,深知女性生存的艰难,这种对女性的悲悯也体现在其作品中。本文旨在分析张爱玲作品《倾城之恋》,对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更深切的感受张爱玲对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6):8-10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使用女性视角讲述了乱世男女的爱情故事。但是,在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的遮蔽之下,范柳原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完整。从文章开头他人的负面评价,到与白流苏相处过程中的种种被误解,范柳原内心的想法和真心一直处于遮蔽的状态之下。然而,仔细分析这些误解可以发掘出范柳原真实的一面,并侧面表现出张爱玲眼中的爱情只是"一刹那"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5)
本文基于杰克布森和库勒对等翻译的相关理论,选取《傲慢与偏见》第一章中的7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本文认为,个案中的中文文本实现了和原文的动态功能对等。实现功能对等是译者的重要追求但不是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7.
浪漫情怀     
正在网络上看过一则对张爱玲的评价,说她作品的底色几尽灰色,如同她的人生一般只有真正懂她的人,才能读懂其作品的内涵,理解从中的苍凉与孤寂。张爱玲的作品我读过不少,其中包括比较经典的《倾城之恋》:在兵荒马乱的战争中,一座城市的沦陷,成就了一段绝美的红尘痴缠。十几年前,电影《泰坦尼克号》以精良的制作,将那场百年浩劫真实地展现在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4)
本文旨在通过英汉句法对比以及对《荷塘月色》原文及朱纯深译本的实例分析,看句法结构的不同对翻译策略选取产生的影响。进而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1)
尤金·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他提出了"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奈达博士"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介绍和探究,以华盛顿·欧文的《西敏大寺》的汉译译文为例,来检验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并从中得到启发运用到今后的翻译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3)
"功能对等"理论是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到中国翻译界后,对中国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近年来开始被质疑甚至被否定,笔者认为对"功能对等"理论持反对意见的研究者起因于对"对等"概念的绝对化理解,是对尤金·奈达的误解。本文将简要分析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真正内涵和实现功能对等的基本原则,以期在翻译实践中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