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7)
诗人李贺以其奇特的思维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的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形象性和独创性。在其《李凭箜篌引》一诗中,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诗歌语言特点,在诗中作者运用跳跃的意象、夸张的想象,形成变异的语言,造成一种文本与现实的"分离",使人们获得一种不同寻常的新奇感受,产生一种奇特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7)
李贺笔下的"花"意象分成"冷"、"艳"两种色调。其中冷色调的花占主要地位,代表三种内涵:凋零衰败的形象、遭受冷落的怨妇形象、花的鬼魅色彩,是诗人内心愁苦的外在表现。本文主要从作者的主观方面,探索其经历及内向性格形成对"花"意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2)
科举诗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意象,如"穿杨"、"登龙"来表示及第,用"无媒"和"落羽"来表示落第。赵嘏科举诗中既有这些普遍意象,也有"一枝"、"卢"等独特的意象。其在选取景物时,往往以俯瞰、回顾的视角重新审视日常所见,笼罩着萧瑟感伤的情怀。本文试从意象和视角来浅析赵嘏科举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6):42-43
阮籍《咏怀》诗为"旷代绝作",但其意旨可谓"详味其辞,杂焉无绪"。意象作为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体现着诗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咏怀》诗中的鸟意象出现频率颇高,其中祥鸟、鸣鸟、孤鸟是最主要的鸟意象,与阮籍主动选择边缘化的心态相呼应。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1)
朱湘是新月诗派和中国新诗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的基调是浪漫主义,但含有象征主义倾向。朱湘早期的诗注重意象,揉以中国传统的"寄情于物"手法,借意象以抒情。后期则重视意象的隐喻暗示功能,意境朦胧,风格含蓄蕴藉,少数诗歌已是典型的象征派作品,表现出向象征主义归附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5):62-68
"象征"是中国和欧洲都有的诗歌手法。唐诗《滁州西涧》和1920年代模仿法国象征派的新诗《弃妇》均采用"象征"来传达一种失望与焦虑之情绪。《滁州西涧》意象相接自然,因而意境浑圆,虽传达失望之情绪复又归于和谐。《弃妇》过度追求意象奇特,联结古怪,脱离了民族审美心理,诗里诗外都阴霾不散。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6)
本文概括分析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我的战争都埋在书里》中的战争意象。根据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和作品着重分析"战争"意象的涵义,探究了该意象形成的原因与实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99-101
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国迁至越南的华人虽身居异国他乡,却仍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语言在书写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这种"乡愁"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浓烈。刘为安作为越南著名的华文诗人之一,其乡愁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情与思,诗中运用了很多文化意象,这些意象符号既是诗人对故国的文化认同,也使得乡愁之情感人至深。通过对刘为安乡愁诗篇的欣赏与分析,为国内的华文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3)
诗歌《未选择的路》是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经典之作,也是一首寓意深刻、含蓄蕴藉的哲理诗。本文从象征的角度对诗中的"路"这一意象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中所阐释的人生之路这一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1)
纵观李贺的诗歌,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莫过于通感以及用典。他的创作不拘于现实,运用通感的手法将虚像与实境结合,营造了出尘出世的意境,又通过用典援古证今、借古抒怀,既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也让语言更加精炼含蓄。诗歌创作是诗人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本文试从李贺的生平背景和人生际遇着手,结合李贺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作品,分析通感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在其诗歌创作中的运用,并对李贺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解析,以期获得对李贺其人及其作品更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