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在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中,她总是有意无意地使用大量的色彩词,而这是她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的艺术魅力。《金锁记》是张爱玲最具文学内涵和王文华内涵的作品之一,文本中也涉及大量色彩词。本文将通过细致剖析《金锁记》,来看色彩词的功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
长期以来学者们的研究注意力多聚焦于张爱玲的文学作品,疏淡了她为之倾注了十余年心血的红学专著《红楼梦魇》。在红学研究的范畴中,身为作家的考据怪杰张爱玲与其他红学大家相比,见解独到且有理有据。本文即从张爱玲身为女性文学考据家的特殊身份出发,对张爱玲在红学研究中独树一帜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7)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必不可少的就是张爱玲这个作家。张爱玲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对艺术的细致推敲已经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人性的表达和艺术的展现在《金锁记》中好像已经被她发展到了顶峰。无论是曹七巧的畸形心理还是一双儿女的悲惨命运都将她的艺术功底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7)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6):58-61
张爱玲特别重视读者,她不仅不断以自己预期的读者接受来调整作品,而且还建立了一整套构建作者与读者的良好关系的理论。读者的阅读期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张爱玲的艺术创作取向,她的写作模式主要有:"传统+现代"、"东方+西方"、"边缘+猎奇"、"人性+兽性"四种,目的是为了适应更多的读者,满足他们不同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0)
文本讲述的是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一位女学生施展"美人计"刺杀汪伪政府的特务头目易先生的故事。与众不同的是,作家张爱玲并未将其改写成一个悬疑不断、跌宕起伏的谍战剧,而是另辟蹊径,以一位女作家所特有的阴柔与细腻,冷静地叙述了一位女性挣扎在情欲的漩涡最终香消玉殒的悲情故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同她的传奇人生一样,美丽而苍凉。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特殊城市,上海与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张爱玲与上海是相互成就的。作品中不论是悲剧意识的体现还是都市欲望的侧写都脱离不开这座孤岛。张爱玲以一种"苍凉"的底色描绘着身处上海这个都市的弱势个体所遭遇的生存悲剧,用她的文学创作折射沦陷区的上海人民特别的心理,以上帝的视角去诉说着那个特殊的动乱年代弱势个体的无奈与悲恸。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4)
张爱玲是一位富于传奇的女性。她出身名门,地位显赫,才华横溢,是现代一位知名女作家。但她却有一段不幸的爱情,她的身世、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爱情等方面对她创作的作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探究《金锁记》悲剧性上着重分析张爱玲的生活背景,进一步深入分析《金锁记》文本,了解作品中人物、语言、意象、社会环境等,体会张爱玲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所渲染的悲凉的小说氛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8):23-2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魅力的作家,以练达独到的笔触在文坛大放异彩。《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难得的大团圆结局,但团圆背后却生出另一种怅惘,本文力图从"陌生化"视角来剖析小说中的语言特征,同时探讨小说婚姻与爱情背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6)
萧红和张爱玲这两个看似并无直接关联的作家,其成长经历、人生轨迹却多有相似之处;就写作意义而言,彼此也有殊途同归之处。她们以其对十里洋场的"现代"日常生活和乡土中国的"前现代"日常生活的描绘,分别表达了对现代中国的"两极想象"。由张爱玲反观萧红,后者对中国乡村生活形式的描绘,为中国现代作家的现代性思考提供了具有启示意义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